

【摘要】空間隱喻是認知語言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種意象圖式隱喻,對于我們在概念的形成上有著無可厚非的作用。本文認為,空間隱喻的作用不僅僅發揮在某一語言現象的深刻剖析上,其在英語語音教學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將從重音來闡述在英語重音教學中,空間隱喻是如何發揮其作用的。
【關鍵詞】空間隱喻;重音教學;方位詞
【作者簡介】李俊水,重慶師范大學。
一、引言
Lakoff和Johnson(1980)認為:“隱喻滲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滲透在語言里,也滲透在思維和活動中。它是人類組織概念系統的重要基礎”(束定芳,2000)。而作為人類最普遍的一種認知方式,空間隱喻幫助我們采用空間概念來理解和表達非空間概念的具體或抽象概念,即它是將空間方位投射到非空間概念上的隱喻(蘭純,1999)。但是空間隱喻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其回答是肯定的,Perie&Oshlag(1993)認為,隱喻的教學功能體現在隱喻能夠利用教師與學生之間共有的經驗基礎,在教師的理性知識與學生的知識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而語音教學作為對學生所進行的一種發音指導與訓練,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課程(馬秋武,趙永剛,2017)。但由于缺乏語言語境等一系列不可控因素,它一度成為了中國英語教育中最為困難的一個方面。而如上述所言,隱喻對于英語教學的作用不可小覷。因此,本文將語音重音方面來闡述空間隱喻在語音教學中是如發揮作用的。
二、空間隱喻的“上”和“下”
“上”和“下”都是意向圖式概念,勾勒的是動體(trajector)沿縱坐標相對路標(landmark)的運動為止,當“上”,“下”描述的是動體的運動時,我們稱之為動態的“上”和“下”,當他們描述的是動體的位置時,我們稱之為靜態的“上”或“下”。但是藍純(2005)認為,靜態“上”和“下”存在著一種特殊用法,可稱之為靜態接觸“上”和靜態接觸“下”:
三、空間隱喻與重音教學的認知關聯
英語中的重音是英語語言最顯著的語音特征。它是英語每個單詞、每一句話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 ,當然,它也是說話者用于強調表達意圖的最重要的手段(秦小怡,2007)。對重音的描述通常依強調信息的程度不同分為主要重音 、次重音、再次重音等等。因此,針對這些抽象的重音程度,我們該如何有效的幫助學生在一個單詞中,甚至是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中去把握好重音所在呢?前文提過,空間隱喻以空間域為始源域,將空間域的意向圖式結構映射到非空間的、抽象域之上,使得我們可以通過空間概念來理解、思考和談論非空間概念(藍純,1999)。面對一系列抽象、難以理解的概念,其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音標放置具體的容器圖式中,使其更具體化、形象化。
1.空間隱喻與詞、句重音教學的認知關聯。首先,我們通過“上”、“下”概念來進行重音教學。
例1:所呈現的這一容器圖式,我們將重讀音節多放置于“上”位,次重讀放于“中”位,而非重讀放于“下”位,學習者通過激活腦中的“上”為重讀,“下”為非重讀的認知圖式,就可輕松掌握句中的重讀音節和非重讀音節了。
2.空間隱喻與交際語中重音的認知關聯。在交際系統和特定的語言環境中,重讀一個單詞的信息量往往和它的出現概率成反比,也就是說一個單詞如果出現的概率越高,那么它所傳遞的信息量越低,就越不可能獲得重音的強調;反之,單詞出現概率越低,信息量就越高,因為它是最新信息,因此成為新的關注點(秦小怡,2007)。例如:
--Where is he going?
--He is going to school.
對話中,“Where”和“going”為首次出現的信息詞,信息量較大, 因此獲得重音強調。而第二句“ going ”再次出現,則“going”不重讀,藍純(1999)認為,數量多者為“上”,“上”者其信息量弱,因此,不重讀該詞,其在句中的重音也就出現變化。隨后新出現的“school”次數為“下”,“下”者為該句信息量最大的詞,則獲得重音。因此,在一定上下文中,一個詞出現的次數為“上”,由它傳遞的信息量也就愈小,則該詞一般不重讀。
四、結語
我們發現空間隱喻中“上”、“下”概念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具體的重音位置,這對于語音教學無疑起著重要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