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彬
【摘要】? 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學教育史。當今,中學尤其是高中語文課程的選材大都是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學散文教學是體現文學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充分地挖掘課本中潛在的人文因素,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的情趣,追求高尚情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關鍵詞】? 散文教學 引導學生 審美鑒賞 創造能力
散文在高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少,而它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因此,教師在散文教學中應充分地挖掘課本中潛在的人文因素,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健康的審美的情趣,追求高尚情趣,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一、現狀
散文往往文質兼美,以神馭形,因形見神,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它包涵的內容和思想極為豐富,思路非常靈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教散文比起教文言文、小說等更難去把握,因此在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像蜻蜓點水般用一節課帶過一篇散文,甚至一節課帶過好幾篇散文,要么有的教師會花好幾節課將一篇篇美文分得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忽視了散文自身的審美特點,漠視學生個體的體驗,而且學生缺乏誦讀,讓學生絲毫感覺不到這是一篇篇的“美文”,學生就沒有了對作品的感悟能力;自然而然學生對散文就失去興趣和靈性。針對這一現狀,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學生文學閱讀,深入挖掘散文的人文屬性,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學生散文閱讀指導,并提高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任務迫在眉睫。
二、具體實施
1.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閱讀散文技巧,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
語文課本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料。好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首先應教會學生精讀、略讀、泛讀等方法,并指導學生根據閱讀內容來確定閱讀方法。其次,還要讓學生知道,散文閱讀包含“把握內容,概括主題;理清脈絡,把握順序;品味語言,賞詞析句;寫作技巧,表達效果;體驗感悟,啟示評價”等方面。散文是學生閱讀的難點,學生普遍認為散文比較難懂,讀完文章把握不了文章的中心,不知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其實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散文閱讀的方法及技巧。以粵教版必修二第一單元散文教學為例,在進行散文閱讀的指導時,筆者先是讓學生幾篇文章放在一起從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的角度指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達到讀懂讀通的目的。接著進行品味語言。最后從寫作手法和啟示評價的角度進行指導,體會深意。通過通讀學習,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學習的方向,接著再選擇《故鄉的榕樹》一文進行深入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介紹散文的文體特點以及閱讀散文的技巧,最后總結出散文閱讀的要點。
2.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散文思想內涵,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
散文有個最大的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粵教版必修與選修課本中所選的散文中現代散文中多數是哲理散文、抒情散文。例如:《中國現代散文選讀》第五單元為“吟詠文化,傳承精神”,本單元作家以名勝古跡借助獨特的文化意象和人文山水,將歷史的深思和哲學的睿智熔于自我的散文中,形成一種詩、史、思三者交融互匯的美學風致。學生從小到高中學過不少表達感情的經典散文,有歌頌母愛的老舍的《我的母親》,有懷念故鄉的黃河浪的《故鄉的榕樹》,還有王充閭《碗花糕》作者用平淡的筆調寫出一份美好的回憶,回憶的是一個個平凡的人,講述的是一件件平常的事,抒發的是一種最質樸的情感。字里行間流露的是親情、友情和鄉情。讀此文,仿佛已經品嘗到了“碗花糕”的芳香。不僅“碗花糕”給人美的享受,“嫂嫂”的品質更美。“嫂嫂”樸素勤勞、心地善良、樂觀向上又無私奉獻,在她身上散發出芳香,“嫂嫂”有著美麗的心靈,閃耀永恒的光芒,“嫂嫂”的美是自然的、純樸的,是美的真諦。高爾基曾經說:“外表的美只能取悅一時,內在美才能經久不衰。”文章還娓娓道出“嫂嫂”對“我”真誠的愛,這也讓我一直對真善美的追求。“語文教育也是提高審美素養的重要途徑,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中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教師調動學生的感情,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意識和創造表現的能力。”這節課重點在于“讀”,以“讀”貫穿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身臨其境,走進“碗花糕”中作者的世界,走進“嫂嫂”美麗的心靈,與其同成長,同呼吸,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在培養學生審美鑒賞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3.在課堂教學中,在朗讀吟誦中指導學生散文閱讀,提高學生審美鑒賞和創造能力
語文課程目標突出強調感受鑒賞。朗讀吟誦,是學生充分感受散文魅力的重要途徑。冰心的《霞》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非常適合學生朗誦。我先讓學生認真聽配音朗讀,再引導學生進行反復誦讀,并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全班齊讀、小組讀,個別吟誦等等,盡可能讓學生熟讀成誦。課文的課后練習中要求學生熟讀第四、五自然段,學生讀時我配上了鋼琴曲,營造氛圍,“快樂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壓城的烏云,”正是這些由快樂和痛苦疊合而成的云彩,積成了一個生命晚景的燦爛黃昏。“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麗。從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造成一個美麗的黃昏”,裝扮天空和大地!讀畢這篇散文,內心翻騰起伏,被一種熱愛生命,渴望燃燒自己的情感。讀著這優美的句子,配合輕柔的音樂,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調動學生的學散文熱情,體驗作者的詩情,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培養學生高尚健康的生活情趣。《霞》的文末寫到作者認為“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應該體會到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這是這篇散文中人文精神的體現。
[ 參? 考? 文? 獻 ]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4《中國現代散文選讀》廣東省教育出版社,2005.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高中新課程標準(2017年版).
[3]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課程教學基本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