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二孩時代的到來,增加家庭生活壓力,出現各種二孩家庭矛盾的新聞。如何讓二孩家庭中的孩子健康成長,是當下需要解決的問題。文章以二胎政策下的3-4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為研究對象,針對二孩政策下大寶心理問題出現原因,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對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二胎政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引言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不僅影響個體未來成長,同時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在二胎政策下,消除幼兒心理問題,培養幼兒健康心理,是重點工作。本文就此進行分析。
1.二胎政策下3-4歲幼兒心理問題出現原因
在二胎政策下,導致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第一,家庭結構發生變化。在二寶未出現前,大寶是家庭唯一的孩子,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唯一的寶貝,其地位非常高。在這種家庭模式下,大寶已經養成“唯我獨尊”的態度,無論是抗壓能力還是獨立能力都存在問題。當二寶到來后,家庭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大寶會發現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不再是自己的,有另一個小家伙也這樣稱呼自己的親人,這時就會出現不平衡心理[1]。此外,二孩出現后,家長的關注就會轉移,照顧更小的孩子,大寶會因此產生消極情緒。作為3-4歲的幼兒,不具備成熟的心理與思想,容易激動,出現強烈的情緒,若是不及時引導,將會對幼兒一生發展產生影響。
第二,父母教育問題。父母是幼兒成長路上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教育方式對幼兒心理與生理的影響很大。部分家庭會因為大寶抗拒弟弟妹妹的到來,而出現暴力行為。在大寶和二寶玩耍過程中,若是二寶出現哭鬧的行為,家長就會潛意識的認為是大寶“欺負”二寶,會不自覺的責備大寶。這種過激的教育行為,會對幼兒產生極大的傷害,不利于健康心理教育開展。
第三,學校教育問題。3-4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學習能力。部分家庭會將這一階段的幼兒送到幼兒園學習知識。幼兒園教育中,忽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分強調理論知識,對幼兒不良心理情緒并沒有進行有效疏導。
第四,幼兒自身因素。在3-4歲時期的幼兒,并不具備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其情緒外漏,過分強調自身的感受,忽略外界因素[2]。對待問題時,往往看到不好一面,認為弟弟妹妹的到來,會分走爸爸媽媽的喜愛。低落的情緒,影響幼兒健康心理。
2.二胎政策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方法
2.1營造積極家庭氛圍,疏導幼兒心理問題
在幼兒成長中,家庭環境的構建,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發展,同時能夠消除幼兒消極情緒。當父母準備生育二胎時,應與家中大寶做好溝通工作,說明弟弟妹妹到來后,父母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好的行為,會因為小寶貝不能將所有的關注點都集中在大寶身上,無法同時顧及兩個寶貝,但是對兩個寶貝的愛是相同的。通過與大寶溝通,獲得大寶的同意后,再生育二胎。當二寶到來后,應均衡對兩個孩子的態度,大寶作為三、四歲的幼兒,也需要父母的關心與愛護,需要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作為二孩的家長應注意,不要因為有了二寶,就將大寶交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照顧,避免大寶出現被忽視的心理。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也是保證孩子身心健康的關鍵[3]。因此應合理分工,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對待家庭中兩個孩子。此外,作為家長應注意和諧夫妻關系的建立,利用和諧夫妻關系營造良好家庭環境,給予幼兒健康的成長環境。在幼兒的教育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的個性需求,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通過有效的手段,消除心理問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2加強對幼兒引導,培養良好心態
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大寶的性格、心理的培養,使其成為一個健康、積極、樂觀的孩子。作為3-4歲的幼兒,其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與模仿能力,希望獲得外界的關注。對幼兒進行教育時,應遵循幼兒成長規律,進行針對性教育,為其生活態度與思想品質培養奠定基礎。此外,家長應引導幼兒走出家庭,增加與大自然的接觸,使其感受自然的魅力,在自然活動中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幼兒階段,是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提升幼兒心理健康,對幼兒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進行全面培養,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幼兒快樂成長奠定基礎。
2.3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綜合素質提升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庭、學校應共同努力,消除其學習生活中不良情緒。學校教育中,應針對二孩家庭的幼兒進行針對性教學,根據其存在心理問題,進行疏導,使幼兒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家中的弟弟妹妹與父母[4]。家庭則是降低對幼兒的期待,增加對幼兒的肯定。這樣一來,幼兒的心理壓力與學習壓力,都會因為教師疏導與家長肯定而消除。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中,都應重視幼兒心理教育活動,采用有效的手段,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綜合品質。
2.4增加幼兒交流,促進幼兒心理發展
二胎政策下,很多家庭都選擇響應政策,生育二胎。擁有兩個寶貝的家庭,應結合自身家庭情況,增加家庭成員的溝通,了解家庭成員的想法,并付諸行動。父母不僅要與大寶、二寶單獨溝通,同時也要為大寶和二寶溝通創造機會,利用行為舉止、語言互動增加兩個孩子之間的情感,使大寶意識到父母對自己與弟弟妹妹是一樣的,并接受弟弟妹妹的存在。溝通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方法。合理應用溝通交流方法,提升家庭中幼兒的心理素養與接受能力。
結束語
在二孩家庭中,確定幼兒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根據此制定消除心理因素的策略,引導幼兒健康成長。對癥下藥,是解決問題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升二孩家庭幸福指數的重要措施。3-4歲幼兒教育中,需要家長、孩子共同努力,培養積極心理,消除不良情緒,為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梁時麗,周仕麗,劉定香,趙金秀,顧珍梅,任文靜.3~6歲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9(23):119-120+118.
[2]劉欣.關于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之中的策略探討[J].決策探索(下),2019(05):46-47.
[3]張越嫦.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途徑及策略——以幼兒園教學活動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173.
[4]馬新琳.呵護心靈 ?健康成長——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J].甘肅教育,2019(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