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貧困問題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伴隨著美國提出“貧困的女性化”,女性貧困問題漸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阿瑪蒂亞·森對傳統貧困理論做出了改革,提出了能力貧困和權利貧困理論,結合現有的國內學者對女性貧困問題的研究,從中得到啟發并針對促進我國農村婦女脫貧提出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貧困;女性;能力;權利
阿瑪蒂亞·森不贊同傳統的貧困理論中將貧困問題解釋為單純的經濟問題,他認為傳統的貧困理論忽略了收入不平等的現象背后其實質是能力低下和社會權利的剝奪。因此森提出了能力貧困與權利貧困理論,使人類對貧困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1]。
一、阿瑪蒂亞·森的貧困理論概述
阿馬蒂亞·森指出,貧困最終不是收入低下,而是獲得基本物質福利的機會和能力的缺失。
(一)森的能力貧困理論
森受到亞里士多德、亞當斯密、馬克思等人思想的啟示,認為貧困不僅僅是收入低下,而實質上是能力的喪失,更確切地說是“可行能力”被剝奪的狀態。森的“可行能力”可以定義為人們有能力實現各種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自由。
(二)森的權利貧困理論
森將貧困問題作為一個政治問題來研究,立足權利剝奪的角度來考察貧困,其內涵突破了傳統的研究視角。第一,森認為要真正認清貧困問題的實質,需要了解貧困問題所牽涉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第二,森認為導致貧困產生的根本原因不是自然和生理因素,而是社會底層的人沒有條件或者被剝奪了正當的、平等的權利.
二、中國農村婦女貧困的現狀分析
(一)農村婦女貧困的影響因素
1、環境因素
劉欣通過整理造成婦女貧困的環境因素,總結出三個方面,分別為自然環境、制度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農村婦女所處的自然環境資源相對較少,甚至有些地方生態環境惡劣、資源匱乏;在制度方面,農村地區的政策的支持度和可行性較低;另外,女性也會受到政治、金融危機、流行病、社會刻板印象等方面環境的影響。
2、社會結構因素
從性別角度分析發現,女性地位往往是低于男性的,弱勢現象十分明顯,典型的如土地分配、扶貧申請等,在這些問題上,女性都不占據優勢,進而導致婦女始終都站在貧困邊緣。個人由于性別原因在勞動力市場、社會分配體制、社會保障制度等結構性要素面前的有限選擇是導致貧困的結構性因素。貧困與性別、性別不平等具有緊密關聯,婦女存在群體性的脆弱性和受到基于性別的社會排斥以及存在男性中心的家庭結構和隱蔽的父權制意識形態的制約[2]。
3、個人主觀因素
婦女由于自身的生理特性,本就具有脆弱性,生理上健康狀況欠佳、婦科病、傳播疾病等影響易使其陷入時間、健康等方面的貧困。由于文化的貧困、知識的貧困、參政的貧困使婦女的自身能力水平不夠,個人資本較低,競爭力較弱。農村婦女在思想上缺乏性別平等意識、自身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不強、看問題片面局限、發展意識不足也是造成貧困的個人主觀因素。
(二)森關于貧困根本原因的闡釋
森反對把收入僅僅看成是純粹的經濟現象,指出表面的、直接的食物占有的背后,其實質上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不平等問題。森從地理環境惡劣、人口膨脹、階層剝削、教育問題、資金短缺問題、技術落后、權利的剝奪諸要素中找到了社會制度因素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1]。
(三)根據森的貧困理論分析中國農村婦女貧困問題
森認為導致貧困的原因是可行能力的不足,提高和改善人民享受生活的可行能力一般也會擴展使人具有更高生產力、并掙得更高收入的能力。因此,我對農村婦女貧困問題的分析主要聚焦于可行能力。
1、農村婦女可行能力不足的表現
農村婦女可行能力的不足表現在很多方面。首先,農村婦女的收入低下、收入不穩定,與男性相比,婦女在獲得土地、信貸、資本和收入高的工作難度更大;其次,農村婦女受教育程度低、受教育機會少、參政機會少,在家庭決策、社會關系網中處于弱勢,常常因觀念落后于男性而缺乏主導權和話語權;再次,女性在扶貧工作中主體地位薄弱,在扶貧項目中的參與度較低,往往呈現出被動或邊緣化的狀態。
2、導致農村婦女可行能力不足的因素
導致農村婦女可行能力不足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權利剝奪,農村婦女被隔離于某種社會關系之外,限制了她們獲得資源和社會公共服務的機會。首先受教育權利受到一定程度的剝奪,受傳統文化和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村女性普遍比男性受教育程度低,因此在工作、生活、意識等層面都會受到限制,還有社會性家庭變故,打破或中斷了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支持,造成農村婦女社資源的貧乏。
三、對中國農村婦女脫貧的啟示
森認為,要消除貧困,首先要消除不平等。要想解決分配不公問題,需要把貧困作為突破口,從解決貧困、消除兩極分化入手,認清權利剝奪、可行能力不足才是貧困的真正社會根源,把權利平等作為分配正義的基本內容[1]。因此農村婦女脫貧的關鍵是增進或改善其可行能力。
(一)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有利于保障農村婦女獲得所需資源與機會的法規、政策與措施
森提出社會制度因素是造成貧困的根本原因,因此作出制度上的完善必不可少。森認為促進權利平等才會使分配正義,才能有效解決貧困問題。因此,政府的職責至關重要,政府需要促進婦女各項權利與男性的平等,確保其發展過程中的工具性自由,提高婦女的勞動生產力,增加其經濟收入,最終增進或改善農村婦女的可行能力。
(二)貧困婦女要樹立自我發展意識
現階段仍然有很多農村婦女思想落后,對家庭、丈夫比較依賴,在社會活動中主體意識薄弱,被動性較強,因此,提升貧困婦女的自我發展意識變得十分重要。首先,政府通過保障或提升農村婦女在各項活動中權利,增加其主體意識;其次,婦聯等有關部門可以組織活動宣傳女性自我發展的重要性以及發揮榜樣力量;最后,可通過互聯網、電視、雜志等媒介鼓勵婦女自立自強,增加主人翁意識。
(三)發展群眾組織,輔助提升農村婦女可行能力
群眾組織相較于政府部門更容易與農村婦女展開合作,從而使扶貧效率更高。首先,婦聯等直接為女性提供幫助的組織需要引導和幫助農村婦女思想意識的改變以及做好需求的反饋;其次,可發展農村婦女技能培訓組織,為其提供實用性技能的培訓,直接提高婦女的生產能力.
參考文獻
[1]蔣謹慎.論阿瑪蒂亞·森對貧困理論的變革[J].社會科學家,2017(05):41-45.
[2]金一虹.婦女貧困的深層機制探討[J].婦女研究論叢,2016(06):10-12.
作者簡介:
邢帆(1997-),性別:女,籍貫:河北保定,學歷:大學本科在讀。
(作者單位: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