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宇
摘要:基層消防隊伍的戰斗力強不強、作風嚴不嚴,干部是關鍵,換言之——基層干部是消防隊伍建設的基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消防隊伍被賦予的職能任務不斷擴展;從以前的以火災撲救為主轉變到包含火災撲救的各種搶險救災任務,加上現在應急救援隊伍依托消防隊伍建立,可以說,消防隊伍救援任務紛繁復雜。而隨著消防隊伍職能任務的不斷擴展,逐漸暴露出基層干部滅火救援指揮經驗不足、經驗知識更新較慢等問題。近年來,更是發生許多因為基層干部滅火救援指揮經驗不足而導致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關鍵詞:基層新干部;能力缺失;業務能力;平臺建設
一、基層滅火救援經驗不足的部分原因
作為一名基層部隊新生長干部,針對這一現狀并結合自身不多的基層工作經驗,經過一些分析和思考;意識到這是基層干部經驗缺失、經驗需求的問題,并對基層干部實戰經驗不足的原因進行簡單分析:
1.隨著消防職能擴展,基層干部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隨著社會迅猛發展,消防部隊職能的不斷擴展,滅火救援事故的規模和形式也在不斷變化。面對新的形勢,基層指揮員無過多可借鑒的成功經驗;而器材裝備的不斷研發、更新,也使基層指揮員裝備知識儲備相對落后,急需拓展我們的知識范圍。
2.干部任職流動性大,適應轄區任務需要較慢。基層部隊“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的情況更導致基層干部流動性很大,職位、區域間的變動使專業或轄區差異的經驗不足,調任后不能快速的適應、滿足新轄區的滅火救援任務需要。
3.剛剛任職的基層干部較多,缺乏滅火救援實戰經驗。基層干部多為剛剛畢業的部隊院校生、地方大學生或二三年考取的基層一線生長干部擔當;這部分指揮員參加滅火救援戰斗的經歷較少,僅靠培訓、院校學習獲得的知識畢竟有限,處置各種災害事故的經驗比較欠缺。
4.因轄區情況差異,基層干部滅火救援經驗存在偏差、長短板問題。由于轄區情況不同,每個基層中隊的年出警量存在較大差異,多的年出警量多達1000多起,而少的年出警量不到100起。并且地域的差異、轄區特點的不同,也使各基層中隊的針對性建設不同、滅火救援側重性不同。這些都導致了基層干部滅火救援經驗的偏差,產生經驗長短板等問題。
5.“六熟悉”工作開展不扎實,訓戰脫節、與地方協同能力不強。部分單位存在輕視“六熟悉”訓練的現象,一些地方制定預案與實戰脫節,對戰時指揮起不到指導和輔助作用。中隊日常訓練與新形勢下的滅火救援作戰存在一定差距,缺乏特殊項目訓練,面對特殊災害事故現場,專項處置能力不強。基層單位與社會多種救援力量進行合成訓練和演練較少,協同作戰能力不強。
6.隨著群眾監督意識提高,對處置效果要求越來越高。因為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等新興媒體的普及,群眾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逐漸提高,對消防部隊的期待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稍有不慎都會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
新時期消防干部應該掌握的知識很多,僅靠培訓、院校學習獲得的知識畢竟有限,要博覽群書、交流學習汲取各方面知識的營養;更要注重向身邊的同志學習,查漏補缺、取長補短,只要留心觀察,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同時,牢記“實踐出真知”這一真理,要在堅持不懈的摸索學習與實踐中豐富自己、成長自己。
二、淺析如何多層次豐富基層滅火救援指揮經驗交流平臺
消防基層隊伍滅火救援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更是一項根本的工作,需要全體消防指戰員的團結協作和鼎力支持。面對當前的新形勢新任務,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應當努力加強自身素質建設和能力建設。結合本人此類新干部滅火救援經驗不足的問題,個人提出一些建設滅火救援經驗交流平臺和方式方法的建議:
(一)依托網絡平臺,開展模擬想定作業,建設基層滅火救援經驗交流空間。
1.利用網絡平臺針對典型案例、常規案例進行想定作業,在交流作業過程中參與人員集思廣益,促進基層干部的思想碰撞與理念交流;在探討交流同時還可以有針對性的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取長補短、拾遺補缺。
2.建立交流空間互相學習,向老干部學習請教,汲取前輩寶貴經驗,避免基層滅火救援經驗流失,避免新任基層干部需要重復實踐得出前人的經驗。通過交流平臺對前人經驗不斷積累總結,得出科學實用的滅火救援經驗和實戰應用方法。
3.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消防業務理論知識、各種物質的燃燒知識、化學危險品各種情況下的處置方法;消防器材裝備、滅火劑的性能與用途;各種指揮理論知識,各種技戰術原則、方法,各類災害事故的規律、特點和撲救的基本對策等實戰方面相關的科目教育。在“實踐出真知”的同時,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更科學的結合實際滅火救援現場情況,進行更有效的判斷指揮。
(二)依托輪執輪訓、各類培訓為平臺,提高基層干部能力素質,促進面對面經驗交流與討論。
1.互相交流學習,體現“傳、幫、帶”的部隊優良傳統作用。基層滅火救援工作經驗十分重要,而“達者為先”的理念至古有之。讓不同經驗層次的基層干部在共同培訓期間彼此多交流、多探討;更可針對不同轄區常規滅火救援事故、轄區多發火災類型,進行重點交流處置經驗,有效的提高轄區滅火救援工作效率。
2.牢固樹立“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實戰化”訓練提高實戰指揮能力。要把“救人第一,科學施救”的指導思想貫穿到每一次戰斗和訓練之中,形成良好的戰斗養成。更要利用“基地化”建設的條件,加大對基層指揮員“實戰化”指揮的訓練,努力提高基層指揮員初戰制勝的能力。同時,鼓勵基層指揮員在實戰中不斷摸索創新戰斗方法,并對成功的經驗進行大力推廣。
3.培養基層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質。基層指揮員是滅火救援作戰的核心部分,關系到整個滅火救援作戰成敗的全局。如果基層指揮員臨場心理慌亂、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不足,就難以及時、準確地確定滅火救援的主攻方面,科學有效的進行滅火救援。所以,應當加強基層干部心理素質訓練,邀請心理學專家進行心理輔導訓練,學習心理學知識;并通過模擬訓練基地、計算機模擬訓練系統等電子模擬技術,培養指揮員的心理適應能力,使基層指揮員具有良好心理素質。
4.借鑒國際先進理念,全方面模擬實戰考核評審。基層干部的培訓考核是檢驗基層干部訓練成果、促進其訓練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借助于現有的基地條件,開展多類型、多角度、多方位的“實戰化”模擬考核;利用想定的實戰環境開展大型應急事故處置綜合演練考核,以體現“實戰化”指揮訓練效能,提高指揮員面臨重大滅火救援事故、特殊情況的處置應變能力。
(三)通過回顧現場、回顧典型案例、聯合演練等方法,打造轄區特色滅火救援隊伍。
1.認真開展“六熟悉”工作,充分熟悉轄區情況;積極開展 “回顧現場”工作 ,反省自身臨場不足。基層指揮員只有對轄區重點單位情況和對可能發生的各類災害處置方法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關鍵時刻做到胸有成竹、指揮若定。而在滅火救援現場處置過程中,指揮員因各種原因,無法考慮到方方面面。重新回到火災現場,在冷靜狀態下進行再次分析判斷,回憶反省一下當時現場處置和判斷的不足之處作為“前車之鑒”,對自身有不斷改進提高的作用。
2.“溫故而知新” ,切實落實好戰評制度。每個成功處置的典型火災案例對大家都具有十分明顯的引導作用和教育提高的效果。實戰是檢驗訓練成效的最好方法,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案例都具有豐富并提高基層干部經驗的作用;對每一次戰斗都進行深入的剖析,細心琢磨戰斗的每一個環節,總結經驗教訓,讓指揮能力在訓練-作戰-戰評的往復中得到螺旋式提升。
3.建設有轄區特色、有針對性經驗的滅火救援隊伍。不同轄區的支隊、大隊、中隊,滅火救援事故的情況各有不同,更有各不相同的轄區主要火災類型。針對轄區特色,可以建立轄區典型火災事故案例資料,對常態化、多發性的火災事故有側重的進行探討學習。同時,結合因地區發展變化而引起執勤滅火訓練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和完善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不斷改進和更新訓練內容、方法,確保訓練有針對性、實戰性,建設有轄區特色的滅火救援隊伍。
4.緊密聯系地方群眾,開展多部門聯合演練,在提高群眾消防意識的同時提升人民滿意度。在群眾自我意識和法律意識日益提高的現代社會,每一次滅火救援行動都與廣大人民群眾緊密聯系,確保每一次執勤或滅火救援行動既是成功的又是人民群眾滿意的行動相當重要。而在近似實戰的聯合演練中體驗作戰指揮,不但可以提高群眾消防安全意識,更是提高消防作戰指揮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積累作戰指揮實踐經驗的有效途徑。
當今社會是一個主動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時代,隨著消防部隊職能的拓展,滅火救援任務日益繁重,對消防隊伍基層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和標準。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不但應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軍事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更應該進一步端正思想,不斷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帶領全體官兵團結一致、精益求精、踏實進取,真正鍛造一支經得起人民檢驗、火魔考驗的優秀基層消防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