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酒行業是發展速度較快,規模較大,經濟貢獻率高的行業。近年來白酒行業的發展進入到了相對穩定的時期,但汾酒集團的發展形勢卻不容樂觀。根據汾酒集團目前的經營狀況,分析了其一般財務指標,即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總結汾酒集團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通過分析發現,汾酒集團相對于同行業其他企業來說,其在多方面存在缺陷,如資金利用率較低,管理層的投資決策也不太成熟以及品牌優勢不足等等。在這種狀況下,汾酒集團通過各種策略來挽救業績,順應市場價格、發展中低端酒、開拓網銷渠道等,對產品的價格、結構、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整,但是其經營業績在國內白酒行業仍然沒有優勢,需在各方面提升企業實力,突破發展瓶頸。
關鍵詞:財務指標;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
一、財務指標分析的理論基礎
財務指標分析是指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一些重要項目的相關數據以此計算得出財務比率,解析財務比率可以評估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1]。財務指標分析一般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三個方面來分析企業的狀況。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運用現有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反映了企業目前是否存在因不能償還長、短期債務而帶來的經營風險。償債能力通常通過速動比率、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權益乘數等指標來反映。
營運能力是指企業運用現有的各種資產為自身賺取利潤的能力。可以用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經營性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以及總資產周轉率等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營運能力[2]。
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利的能力,也是企業資金和資本增值能力的一種體現[3]。沒有盈利的企業無法長期存續,企業償還債務、支付股利以及進行投資等活動都需要利潤作為支持。評估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營業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二、汾酒集團的財務指標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2013-2017年汾酒集團的流動比率不斷減少,2014年以后汾酒的流動比率跌破2,流動資產不足流動負債的兩倍。汾酒集團作為制造型企業,其流動資產中存貨占了很大一部分,酒類存貨變現能力差,進而導致流動比率低,償債能力較差;速動比率變化較小,且基本穩定在1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所有的流動負債要償還,也有足夠的資金維持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負債率呈現先下降后增長的趨勢,2014年減少的原因是企業的應付職工薪酬降低,同時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大幅下降,從而導致該指標在下降,但總體而言,企業的負債率水平基本維持在35%左右,但是企業的剛性負債很少,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是很小的;權益乘數除在2014年有略微下降外,以后年度該比例都維持在緩慢的上升過程中。2014年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資產總額下降,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均發生了下降,企業縮小了生產規模。汾酒的權益乘數的比率大體維持在1.5左右,在行業中處于較高的水平,表明企業對負債經營利用的較為充分,但這并不表明汾酒的債務風險較大,通過報表項目的分析我們可知汾酒公司的負債基本來源于無息債務,所以企業的債務風險并不高。
2、營運能力分析
汾酒集團的存貨周轉率在2015年以前是下降的,到2015年以后該比率有所上升。在2016年白酒市場回暖以后,銷售額有所增加,所以存貨的周轉率也在增加。2014年國內白酒龍頭企業存貨周轉率幾乎全部發生了集體跳水,正是反腐倡廉,廉政建設使得酒類行業銷售遭受沖擊;2013年到2017年汾酒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從1.485下降到了0.967,說明企業對于流動資產運用的效率不高;2013-2015年固定資產周轉率明顯下滑,這說明汾酒對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大幅降低,2017年有所增加,銷售收入的增加帶動了固定資產的周轉率的上升;總資產周轉率五年以來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說明企業的總資產經營效率也在降低。通過比較我們可知汾酒公司2013年-2017年總資產周轉率與營業收入變化呈現同方向變化,銷售收入的變化主導了總資產周轉率的變化。但汾酒集團的總資產創造銷售收入的能力在整個白酒行業中比較強。通過比率分析法我們可知企業整體的營運水平:總體而言企業的營運能力是先下降的后上升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業導致的,同時期其他酒類企業也基本顯現出同類型變化。
3、盈利能力分析
2014年國內白酒行業的總資產凈利率均呈現下降趨勢,白酒行業整體的資產獲利水平降低,受到限制“三公消費”的政策影響,白酒行業自2013年開始,整個行業發展比較低迷,行業的效益整體下滑[4]。汾酒公司在2014年后總資產凈利率有所回升,凈利潤的增長幅度超過了資產增長幅度,導致了總資產凈利率的上升;凈資產收益率從2013年到2014年,處于下降狀態,下降幅度很大,主要是因為公司的凈利潤急劇下降,較上年縮水近三分之二,所有者權益雖有減少,但遠不及凈利潤下降幅度。2014年以后,凈利潤不斷回升,增幅大于所有者權益增幅,導致了凈資產收益率回升;汾酒的初始獲利能力較高,主要是因為白酒行業的銷售毛利率都較高,但其銷售毛利率不僅低于茅臺,還低于五糧液,2017年銷售毛利率被瀘州老窖反超,由此可見,汾酒的產品競爭力與同行業相比競爭優勢不太明顯;汾酒產品價格較低,主要品類是面對低層次消費者,利潤較小,同時廣告推廣、銷售費用相對較高,導致其營業利潤率在同行業中處于較低水平;銷售凈利率在2014年大幅降低,企業的營業收入最終給企業帶來盈利的能力下降。2014年以后該指標有所回升,企業總的經營管理水平略有提高。總的來說汾酒集團盈利能力較差,產品競爭優勢不明顯,銷售收入所帶來的利潤與資產的收益水平較差。
三、由財務報表項目所反應的企業存在的問題
1、企業資金利用效率較低
汾酒集團短期借款近五年來均為零,公司所需要的資金可以自給自足,資金管理看似較為科學合理,但在酒類市場好轉之后企業仍沒有進行借款以利用外部資金擴大利潤,可見企業采取相對保守的財務政策,企業沒有充分利用杠桿效應來促進自身發展。同時,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近五年來都持續增加,雖然應付票據與應付賬款持續增加,但是其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也在增加,雙方基本持平,利用上下游資金能力不強。2017年預收賬款增加了25%左右,從絕對額來看,預收增加了3.24億,汾酒預收賬款為企業帶來了補充經營所需的資金,但是企業盈利的能力并沒有顯著提升,企業仍需進一步加強預收管理。汾酒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總額占資產總額的比重最高,規模不合理,2017年更高達25%,公司應收回的資金被占用較多,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總額的68.13%,說明汾酒的應收賬款在一年內回款的效果并不是很好,發生壞賬的可能性比較大,周轉性不好,整體質量并不高。
2、固定資產增長過快
汾酒集團固定資產2015年大幅增加,固定資產增長了97.98%,生產規模迅速擴大。在2014年受限制“三公消費”等政策大環境下,白酒行業遭受打擊,此時增加了對固定資產的投資,固定資產的增加并沒有推動其營業收入的能力同步增加;存貨周轉率小幅增長,產品的市場開拓能力沒有因固定資產增加有顯著提升;毛利率在2015年出現小幅下降,后兩年又有所回升,產品的獲利能力有小幅提升。而在2017年固定資產減少之后,各項指標反而有所好轉。因此2015年固定資產的增加并沒有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盈利,在行業不景氣大環境下反而是加重了汾酒的經營負擔。
3、投資獲利能力不足
近五年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占收入總額比例高,保持在98%以上,投資活動產生的收益和非經常性收益占極少,可以看出本公司在兼營業務上仍有不足。在整個白酒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依靠主營業務獲利能力都在下滑,汾酒沒有兼營業務作為利潤補充直接導致其應對風險能力不足。
四、針對問題提出的建議
1、適當的通過借款來擴大規模,改變應收應付政策。
汾酒集團近五年沒有通過借款來進行擴張,這樣可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償債風險,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享受通過負債帶來的杠桿效應。杠桿效應所表現出來的好處有利息低稅效應和高額收益效應,因此,企業可以適當的通過負債來擴大公司業務規模,從而獲取更多益處。
公司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占了應收賬款總額的68.13%,公司應該適當改變公司的應收賬款政策,加快資金回收速度,比如對按時償還貨款的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等,以鼓勵購貨方積極支付貨款。與此同時,與供貨商進行協商,放寬貸款支付時間。由于應收賬款的不及時收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司支付貨款的能力,這說明公司對上下游的資金掌控能力不強,比較被動。因此,對于汾酒集團來說,加快資金的回收并延緩貨款的支付顯得尤為重要。
2、擴張需謹慎,分析前景,抓住機遇
公司的擴張如果不能給企業帶來大幅度的效益增加或者擴張成本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賺回的時候擴張就會失去其擴張的意義。是否進行擴張,公司管理層應該時刻關注國內外形式,根據當前國內政策,來分析整個行業的未來趨勢。除此之外,還應該時時關注消費者的消費心理變化,生產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當然,公司擴張并不是僅僅以上兩方面就能決定的,而是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之下才能做出決策。
引進管理人才,提高管理層質量,加強高級管理人員管理知識培訓。能否抓住機遇主要取決于管理層是否能夠透徹的分析局勢,具備豐富的經驗以及足夠的能力,以此來抓住機遇,實施正確的決策以此來獲利。
3、發展主營業務之外的兼營業務和投資活動
在當前白酒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除非公司能夠積極的想出對策來走出低迷的境況,否則只能在當前行業掙扎存活。倘若公司沒有更好的政策來緩解當前困境,不妨嘗試發展公司的兼營業務和投資活動。汾酒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收入總額的98%以上,這說明公司通過兼營業務和投資活動賺取的利潤十分稀少。企業主營業務之外的收入也是企業利潤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觀察當前市場適合哪一部分兼營業務的發展,再增加投資,開辟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同時謹慎投資、規避風險,在整個行業發展低迷時期利用兼營業務的發展來增加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以此來走出發展困境。
4、加強品牌管理,增加品牌信譽度
提高授權準入門檻,壓縮開發商數量,精減開發產品種類,增強知識產權意識。汾酒的合作開發品牌較多,眾多雜亂的品牌使得公司對品牌管理顯得十分困難,惡意競爭、隨意降價等行為使得汾酒品牌名譽大大受損。公司要提高知識產權質量,增強知識產權防控意識,健全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制度,增強管理人員對知識產權的侵權及保護知識[5],使其能夠在日常經營中及時發現并制止此類現象的發生,以防后患。此外,公司應加大對損害汾酒品牌行為的打擊力度,維護品牌聲譽。
5、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知名度
汾酒的銷售市場一直以省內銷售為主,其他地區市場表現乏力,因此需要轉變營銷戰略,積極開發其他市場,在提升酒類品質的基礎上也要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加強上下游合作,減少中間銷售成本,減輕代理商壓力,通過讓利消費者多去市場份額。加強對銷售人員的培訓,特別需要注重提升網絡線上銷售的服務質量[6]。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以提升知名度,加強與同行業其他企業合作力度,培育優質的白酒品種。
參考文獻
[1]劉會梅.企業財務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淺析[J].數字化用戶,2013,19(04):109.
[2]郭靜靜.基于財務分析的住宿業上市公司成長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3]王洋.影響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財務績效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2.
[4]王延才.中國酒業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第九次(擴大)會議工作報告[J].釀酒科技,2014(05):1-10.
[5]姜軍偉.高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3.
[6]劉浩.中小企業銷售人員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
作者簡介:
武禹(1994.02-),男,漢族,山西省晉中市,研究生在讀,新疆財經大學,專業:會計
(作者單位:新疆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