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learn和study是中國學習者英語學習過程中極易混淆的一對動詞,尤其在動名搭配上。本文通過多語料庫比較,探究中國英語學習者learn和study動名搭配錯誤及搭配混淆,從概念遷移角度分析其動因,為英語教師提出避免、改進錯誤搭配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中國英語學習者;動名搭配;概念遷移
【作者簡介】楊貝妮,浙江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一、引言
動名搭配錯誤是英語學習者在英語習得過程中的最常見的搭配錯誤,也是學界研究熱點。目前學者大都籠統地將其歸因于母語負遷移,很少在概念遷移視角下深究其動因。本文選取CLEC和WECCL語料庫中限時議論文為學習者語料(以C&W表示),BNC為英語本族語語料庫,以CCL為輔助,探究中國英語學習者learn和study名詞搭配混淆,試圖從概念遷移角度分析其動因。
二、learn和study名詞搭配混淆
本文根據C&W和BNC中learn和study動名搭配的IM值,分別選取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強度最高(IM≧3)的20組搭配。BNC中learn和study共同使用的名詞搭配只有2組,而C&W中高達6組,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learn和study名詞搭配重復率偏高。
學習者使用learn和study的共同名詞搭配有6組,除learn English和study subject外,在BNC中幾乎不存在相應搭配(IM=0),即學習者常用的learn和study共同的名詞搭配幾乎都是搭配錯誤,由此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在learn和study動名搭配產出過程中存在搭配錯誤及搭配混淆現象。我們再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中learn和study的字典釋義(learn-學,學習,學到,學會;study-學習),將C&W中這6組動名搭配進行中文翻譯。漢語詞“學到”,“學會”中“到”和“會”表示時態,而“學習”中“習”主要調節音律,“學”才是表達意義的核心字,因此我們統一翻譯為“學”+名詞,在CCL語料庫中進行搜索。結果顯示(見表1),這些搭配在中文語料庫中出現的頻次較高(100左右,甚至高達300),可見中國英語學習者關于learn和study動名搭配錯誤及混淆確實與母語的負遷移密切相關。
三、母語的概念遷移
Langacker(2007)提出概念的識解方式可分為詳略度、突顯度和視角。英語動詞learn和study與漢語動詞“學/學習”在詳略度存在差異。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6版)以及《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詞典釋義(為了避免干擾,這里“學”與英語動詞時態一致,包含“學到、學會”),英語動詞learn和study兩者本身突顯度和詳略度不同:時間狀態上,learn側重已掌握知識和能力,而study則側重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方式上,learn包含經驗所得,課堂學習等,study則一般用于學校學習;學習內容上,learn指知識或技能,study則特指學校功課。而漢語“學”無論從時態、方式、內容看都是兩者皆可。總體上說,漢語“學”的概念較英語learn和study廣泛,即英漢語動詞詳略度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對中國英語學習者英語詞匯習得過程產生干擾。根據Jiang(2000)的二語詞匯習得理論,多數中國學習者都停留在英語詞匯習得第二階段,即母語詞目中介階段,他們無法將英語詞目learn和study與英語原有概念直接聯系,而是通過母語相應的詞目(即“學”)搭建橋梁,再將含義更廣泛的漢語“學”的概念分別附著到learn和study詞目上,造成了潛意識中learn和study二者搭配差別很小甚至是無差別這一認知,從而引發搭配錯誤及搭配混淆。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英語學習者母語的概念遷移是造成learn和study動名搭配混淆的主要動因之一,究其根本,要歸因于英漢詞匯概念的詳略度差異。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當對此予以重視,從詳略度、突顯度、視角等各個方面全面傳達英漢詞匯概念的差異,從根本上應對學習者動詞搭配錯誤及搭配混淆等問題。
參考文獻:
[1]Jiang N.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Applied Linguistics,2000,1:47-77.
[2]Langacker R.W.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Grammar by Ronald Langacke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