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2017年總理答記者問中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總結出中國特色詞匯英譯的翻譯技巧:直譯、意譯、省譯以及信息增補,旨在為其他的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提供思路。
【關鍵詞】總理答記者問;中國特色詞匯英譯
【作者簡介】余婷(1993.01-),女,漢族,江西萍鄉人,贛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理論研究。
一、引言
中國特色詞匯是指只適合應用于中國的歷史形態和國情的、中國所特有的詞語。在2017年總理答記者問的同聲傳譯中,翻譯官張璐巧妙地處理了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有效傳達了所表述的信息。筆者通過對2017年總理答記者問的分析,對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進行歸納總結,看國家級翻譯水平的譯者對這些問題是如何處理,從而為其他的類似翻譯提供借鑒。
二、中國特色詞匯準確翻譯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項事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對外交流也日趨頻繁。中國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在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新中國外交事業蒸蒸日上。中國外交事業上的成功離不開成功的外交口譯,而在外交口譯中,越來越多的具有中國特色詞匯大量涌現,在外交事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而這些中國特色詞匯也因其特性,加之外交口譯本身具有的嚴肅性,政治性和時效性等特點,成功翻譯出來頗為棘手。筆者意在通過對總理答記者問中中英文本的分析,歸納總結口譯中國特色詞匯時運用的方法和策略以指導其他類似的翻譯。
此外,翻譯好中國特色詞匯有益于傳播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建立中國自己的話語體系。
三、中國特色詞匯翻譯技巧
1.直譯。通過對2017總理答記者問中中國特色詞匯的英漢對比研究,筆者發現在翻譯一些社會現象時,譯者主要運用了直譯這一翻譯方法。直譯可以很好的保留源語的形式,在不影響意思傳達的前提下,直譯無疑很好的達到了傳播文化的作用。以下是2017總理答記者問中運用了直譯這一翻譯方法的范例:
簡政放權的核心是要轉變政府職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譯者將其譯為the core of streamlining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government powers is to transform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bala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在這句話中“簡政放權”是屬于中國特色詞匯,其譯文是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and delegate government powers.既保留了源語形式,又傳達了意思。
2.意譯。通過對于中英對比,筆者發現在翻譯一些成語和諺語時,譯者所運用的主要方法是意譯。對于成語的翻譯,直譯顯然是說不通的,很難使譯入語讀者清楚了解所要表達的意思,而意譯可以很好的將說話者的意思進行傳達,達到良好的溝通。以下是2017總理答記者問中用到意譯方法的幾個例子:
①時間有限,我們單刀直入,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we have limited time today, so I suggest we get started right away.在這句話說,成語“單刀直入”意譯為get started right away,意思得到了很好的傳達。
②雖然中美關系經歷過風風雨雨,但是一直前行,我對此持樂觀態度:China-US relations have been going forward in spite of various twists and turns in the past decades, so I’m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is relationship.“風風雨雨”意譯為various twists and turns.
以上例子都是針對成語的翻譯,對于諺語的翻譯范例如下:
①香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Hongkong will be the first to benefit from this arrangement
②中國有句古話:有恒產者有恒心:in China, there is a saying that one shall have his piece of mind when he possesses a piece of land
此外,對于比喻的翻譯也主要采用意譯的方法,如:
①我們就是要打造開放的高地,投資的熱土意譯為we will continue to open this country at a higher level and maintain this country as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investment.
②這些新業態有的是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當中產生的,新舊嫁接,有的是老樹開新花:we believe that by adopt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forms of business, traditional drivers of growth have also been injected a renewed life in this process.
此外,在意譯的基礎上還分化出一種概括化的翻譯方式,省譯和增譯.
(1)概括化。概括化的翻譯通常在翻譯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近的詞語時會用到,具體范例如下:
我們要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the government needs to adopt the internet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ensure that government services will be more easily accessible for our people.這句話中“讓群眾少跑腿、少煩心、多順心”其實三個詞的意思相近,所以在翻譯中直接將其概括為“more easily accessible for our people”.
(2)省譯。在對比完中英文本后,筆者發現有的句子譯者未將其翻譯出來,因為這些句子并不是重要的信息,為了避免繁雜,直接將其省略不譯以突出重點也是很重要的。筆者發現以下句子沒有被翻譯。
①我愿意回答記者朋友們提出的問題。
②終于又聽到了三位一體的記者提問了。
③您的問題雖然比較簡短,但比較大。
(3)增譯。與省譯相反,在有的地方,譯者增加了一些詞語對前面所說的話進行評價或補充,這對于觀點的清晰表達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總理答記者問中有一句話話如是說:“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發現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僅是審批權,還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目繁多的行政許可。”其翻譯如下:
But in this process, we have actually discovered a whole variety of issues and things involved, in addition to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for government review and approval, there are also a myriad of requirements for administrative permits. Which could be quite an eye-opening experience.翻譯中增加了Which could be quite an eye-opening experience這一評價語,使意思得到更加完整的表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2017總理答記者問中,譯者主要采用了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以及省譯與增譯這兩種翻譯技巧,使意思得到了完整清晰的傳達。同時,在翻譯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詞語時,需要最大程度保持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和語言風格,對原文的內涵和拓展進行分析和思考,詞句要仔細的斟酌,反復推敲選擇,真實重塑原文(鄧毅婷,2010)。希望本文的總結能夠為其他中國特色詞匯的翻譯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鄧毅婷.中國特色詞匯英譯的策略與方法[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08):145-147.
[2]齊驥.從歸化異化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中國特色詞匯英譯[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