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萊塢著名導演蒂姆波頓的電影總是充滿著傳奇色彩,他很多電影多加入了大量的奇幻元素,這些奇思妙想吸引著大量的觀眾,并使其電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其中,《剪刀手愛德華》是蒂姆波頓拍攝的著名電影之一,電影中充斥著大量的色彩元素,而電影中的人物臺詞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氣息,因此在對《剪刀手愛德華》這部影片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多種元素,本文就針對該影片的翻譯策略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剪刀手愛德華》;翻譯語言;翻譯策略
【作者簡介】張雯錦,山東省萊蕪第一中學。
《剪刀手愛德華》的劇情新穎、藝術氣息濃厚,已經播出28年之久,但是依然有很多學者對其進行研究,一方面是因為這部經典影片的劇情主題比較新穎,描述了一段機器人與人類女孩的愛情故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部影片能夠引起觀賞者的思考,他們會在觀賞影片之后反思自己身上的善良與丑惡,由此可見,對這部影片進行翻譯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到其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劇情氛圍特色、以及蘊含的人文文化精神,這樣才能夠確保翻譯的準確性,才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加舒適的觀影體驗。
一、電影《剪刀手愛德華》簡介
1990年《剪刀手愛德華》在大熒幕上播出,當觀看影片的觀眾看完影片之后,或是陷入深深的沉思當中,或是激起內心的驚濤駭浪,或是加入到熱火朝天的討論之中,影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本影片也使懷才不遇的蒂姆波頓導演終于被世人接受。電影的主角是一個被發明家創造出來的半成品機器人,在一次機緣巧合中,他被女主角媽媽從城堡中發現并帶回家中。愛德華來到小鎮上受到了小鎮上的人們的好奇與關注,愛德華的善良熱情贏得了小鎮上的人的歡迎,但是隨著小鎮上人們心境的變化,人們對愛德華的態度出現了大轉變,最終演變成愛德華在小鎮中人人喊打。在此期間,愛德華與女主之間的情感變化卻與其同小鎮上的人們的關系變化相反,從最初女主對愛德華的不接受與恐懼到后來兩人的墜入愛河。
二、《剪刀手愛德華》的翻譯策略
在國外電影的翻譯過程中,不僅要結合電影字幕翻譯的語言特色,同時還要遵循下面的翻譯策略:關注劇情氛圍,將翻譯與劇情緊密聯系;結合人物形象,將翻譯與角色性格充分結合;綜合人文文化,充分凸顯電影想要表達出來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文化特點。具體如下:
1.影片翻譯的語言特色。影片翻譯的語言特色主要呈現為以下幾點:大眾化、口語化以及跨文化性。電影的創造往往來源于生活,而電影中的語言則更多是貼近生活,為了確保電影的氛圍不變,就需要在翻譯的時候確保譯文的大眾化與口語化,大眾化能夠使大多數觀眾都能夠通過譯文快速的了解電影主題,而口語化則是更加貼近電影劇情。再加上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影片是國家文化的一種體現,在翻譯的過程中則要注意這種跨文化性。
2.具體的翻譯策略。
(1)關注劇情氛圍。電影或者是小說中的臺詞與劇情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臺詞不急能夠營造出更加飽滿的劇情,構造出真實的故事氛圍,同時也具有暗示劇情走向或者是劇情結局等眾多功能,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策略要充分關注劇情走向以及劇情營造的氛圍,這樣能夠確保翻譯的準確性。
例如,在愛德華剛到女主家,女主全家準備聚會的時候,一個退伍戰士對愛德華說:“I have my own infirmity. Never did me a bit of harm.”在愛德華剛到小鎮上的時候,小鎮上的人們都帶著獵奇的心理,同時也將愛德華視作是殘疾人,但是這時候同樣作為殘疾人的退伍戰士就表現出對愛德華的友好,因此可以翻譯成:“我也是殘疾,但是這對我毫無影響。”,而不應該翻譯成“對我沒有傷害”,用“影響”代替“傷害”以此突出退伍戰士對愛德華的鼓勵。接著,小鎮上的另一個女人在聽到退伍戰士的話之后,這樣說道:“Who’s handicapped? My goodness.Don’t be ridiculous! You’re not handicapped, you’re ...What do they call the ...exceptional?”其中的“exceptional”有異常的意思,但是結合當時的劇情,應該翻譯成“萬里挑一”,整句話翻譯成:“誰殘疾了,我的天,別說笑了,你不是殘疾,他們都說你是...萬里挑一!”這才能夠和之后小鎮上的居民對愛德華完全相反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也才更加突出后面劇情中愛德華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對待。
(2)結合人物形象。一個電影的成功與否,不僅與電影為觀賞者帶來的視覺沖擊緊密相關,同時也與電影臺詞的精彩與否緊密相連,臺詞不僅能夠推動劇情的發展、暗示劇情的走向,同時也能夠幫助電影塑造出更加鮮明突出的人物角色,因此在對《剪刀手愛德華》進行翻譯的時候,要充分結合臺詞講述者的角色形象,以此做出更加準確的翻譯,更加貼近人物形象的譯文。
在愛德華被小鎮上所有人誤解的時候,小鎮上所有人都想抓到他,但是這個時候女主的媽媽對小鎮上追著愛德華不放的人們說:“He is gone. Let’s not bother him, all right? Let’s just leave him alone.”可以感受到女主媽媽說這句話時候的無助與懇求,結合女主媽媽的形象,這是一個熱情、善良的女性形象,因此這句臺詞應該翻譯成:“他走了,放他走算了。”譯文中要凸顯出懇求的語氣,這樣不僅符合女主媽媽的角色特點,同時也能夠反射出小鎮上的人們的自私與冷漠。同樣是在愛德華被小鎮上所有人誤解的時候,小鎮上所有人都想抓到他,但是這個時候女主對愛德華說:“Run!”。在愛德華為了就女主弟弟而不小心傷到他被小區的人們誤會的時候,女主對愛德華說了這句臺詞,而這個單詞表面意思就是“跑”,但是結合當時的情景以及女主的性格,翻譯成“快跑!”更加能彰顯出女主內心為愛德華的焦慮,并且也符合沒有很多生活閱歷的女主的性格。
(3)綜合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是指人精神世界的外在反映,《剪刀手愛德華》的故事背景是在一個小鎮中發生的,小鎮的生活安逸,但是卻沒有與之相符的人文文化,如果將純潔的愛德華當做一面鏡子,那么小鎮上就充斥著自私、歧視等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恪守資本主義市場規則的銀行職員,還是正在上學的女主弟弟,他們都代表著身后的人文文化,因此在對臺詞進行翻譯的時候就需要充分考慮人物背后代表的人文文化,這樣才能夠使翻譯更加貼近小說或是影片的愿意。
例如,當女主媽媽帶著愛德華去銀行申請貸款的時候,銀行職員這樣說:“No credit, no record of jobs you’ve held, no saving, no personal investments, no social security you may as well not even exist. ”在國外,銀行判定是否同意貸款的重要標準就是人的償還能力以及個人信用,這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文化,因此這句臺詞應該翻譯成:“沒有信用憑證,沒有工作,沒有個人投資,沒有社會保險,甚至并沒有這個人。”最后一小句應該綜合當時的文化背景來進行靈活翻譯,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還原當時的情景。在愛德華聽女主的話幫助女主偷偷開門之后,在女主一家人的飯桌上,女主弟弟有一句臺詞:“You dope, everybody knows you’re supposed to give it to the police.”“dope”有很多種解釋說法:昏昏沉沉、興奮劑、笨蛋,而這句臺詞是出現在女主爸爸出題考愛德華而愛德華選擇了非正確答案時,女主弟弟說出來的一句話,考慮當時的人文精神中,飯桌上的幾位角色都應該是感覺不可思議,同樣也感覺到愛德華的“白癡”,因此這句話的翻譯就應該為:“白癡啊,大家都知道應該交給警方。”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影視文化的繁榮發展,人們對于外國電影的接觸越來越多,為了確保人們有更好的觀影體驗,大量的外國影片需要合理的翻譯,而本文針對著名影片《剪刀手愛德華》的翻譯策略進行了研究,指出外國影片翻譯的過程中需要結合電影字幕翻譯的語言特色,同時還要遵循下面的翻譯策略:關注劇情氛圍,將翻譯與劇情緊密聯系;結合人物形象,將翻譯與角色性格充分結合;綜合人文文化,充分凸顯電影想要表達出來的人文精神或者是文化特點。
參考文獻:
[1]盧帥.淺析電影《剪刀手愛德華》中藝術特色[J].電影文學,2014 (17):124-125.
[2]王正.《剪刀手愛德華》鏡像分析[J].電影文學,2012(20):24-26.
[3]楊立群.從《剪刀手愛德華》看波頓電影的藝術特質[J].大眾文藝,2011(17):117.
[4]吳蔚.論影視字幕翻譯的語言特點及翻譯策略[J].電影文學,2013 (2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