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威廉·巴特勒·葉芝(W.B. Yeats, 1865—1939)是愛爾蘭著名詩人,是一位把藝術當成宗教的詩人,他對神秘主義的研究以及他的一整套象征體系都是為其文學創作服務;根據他的歷史循環論,人類文明兩千年一更替,更替之交會有不可避免的大破壞,而藝術會不斷重建再生,永恒不朽。
【關鍵詞】葉芝;神秘主義;象征主義;歷史循環論;靈魂轉世說;永恒的藝術
【作者簡介】周志揚(1992.10-),女,江蘇鹽城人,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
著名的愛爾蘭詩人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是第一位建立起自己復雜的象征體系的詩人。在其理論著作《幻象》(2005)的獻辭中葉芝說:“我渴望一種思想系統,可以解放我的想象力,讓它想創造什么就創造什么,并使它所創造出來和將創造出來的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靈魂的一部分。”而《幻象》就是其建立的一個清晰而完整的象征體系,它激發了葉芝的靈感和想象力,滿足了他藝術創作的需要,蘊含了葉芝的哲學觀、歷史觀,是葉芝詩歌的潛結構的表述。
葉芝是在經過多次法術實驗后,發現象征本身即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魔力。”他還相信通過法術實驗可以獲得象征,而這些象征可以打開大記憶,從而獲得宇宙及人類的奧秘,從而將經驗上升成了理論。這種神秘主義信念構成了葉芝文學象征主義的基礎。
葉芝的神秘主義思想最初萌芽于他童年所耳濡目染的靈異民間傳說,后來也受到大詩人布萊克和雪萊詩中諸多神秘象征以及當時社會上神秘主義研究熱潮的影響。他在都柏林通靈學會時曾邀請正在倫敦講學的印度婆羅門查特基來都柏林講演。查特基屬于吠檀多學派,此派有靈魂輪回轉世說。查特基的講演辨析物質世界的虛幻本質,強調通過靜修達到個人靈魂完善的必要性。他對印度教義的精辟闡釋使葉芝心悅誠服,葉芝也從此樹立了對靈魂輪回轉世學說的終生信仰。這些思想當然也體現在葉芝的詩歌創作中,如《駛向拜占庭》,在這首詩中葉芝就表達了通過藝術追求達到靈魂不朽的愿望。
葉芝始終是將詩人的身份放在第一位的,但他一直試圖將神秘主義和詩歌統一起來,以詩為宗教,研究宗教則為了寫詩服務,他從對神秘主義的研究中獲得源源不斷的詩的靈感,其很多詩歌甚至是其神秘活動甚至夢境的直接記錄。
葉芝的神秘主義思想還深深影響了他的歷史觀。“由于戰爭頻仍,經濟凋敝,人的自我信仰喪失,葉芝只好將歷史的新舊世紀交替歸因于玄秘,將自己沉浸入《幻象》之中,希望能在其中找出人類受難的終極原因。”《幻象》的卷一“哈里發部分學到的知識”闡述了月相巨輪理論,一個歷史巨輪有二十八月相,第一相是滿日(沒有月亮),第八相是半日,第十五相是滿月,第二十二相是半月。一千年是一個生命的象征量度,先是取得柔韌的成熟,而后便沉入僵硬的暮年。”葉芝根據月相巨輪理論認為兩千年為一個歷史循環周期,以基督教紀元元年為開端,根據推測他當時所處的時期便是基督教時代第二個千年的第二十二相位,而這個相位主戰爭,所以戰爭不斷,世界處于一片混亂當中。當到了第二十八相時,基督教文明就會像古希臘羅馬文明一樣走向終結。
其《基督重臨》一詩主要闡述了其歷史循環觀,在人類文明更替之交世界會陷入巨大的混亂,舊文明將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那有沒有什么是永恒的存在呢?詩人在《天青石雕》中給出了答案:藝術會不斷重建更生,永恒不朽。
這首詩的第一節描繪了戰爭的危機,一切文明面臨毀滅。第三節中“古老的文明已經毀完”,“他們和他們的智慧再無蹤跡”表明人類文明更新換代之際,藝術和創造藝術的人都毫無例外地要遭到毀滅。但這些藝術家們會“一切倒下了又重建”,他們深信藝術會不斷重建再生,永恒不朽。因此“那些重建的人們充滿了歡樂”。
《天青石雕》表達了詩人藝術永恒的思想,《駛向拜占庭》則寄托了詩人希望通過藝術追求靈魂永恒不朽的愿望。
這首詩寫于1928年,此時的葉芝已經進入暮年,且健康狀況不佳。盡管肉體日趨衰老,但詩人的對藝術的追求卻從未止步。根據月相巨輪理論,六世紀的拜占庭處于第一個千年的第十五相位,在這個偉大時期“拜占庭藝術達到頂峰”。詩的第一節描繪了物欲橫流,輪回轉世的現實世界,不適合老年人居住,人們忽視靈魂的完善,迷戀感官上的享受。第二節中“卑微的物品”,“破衣裳”象征老年人日益衰老的肉體,“歌吟”、“大唱”、“音樂院校”象征著藝術,“除非是他那顆靈魂拍手來歌吟”,詩人認為老年人應該追求藝術來完善靈魂;因此遲暮的詩人為追求靈魂不朽而駛向了藝術殿堂-拜占庭。第三節和第四節表達了詩人想要超脫輪回,讓靈魂在藝術中追求不朽的愿望。
葉芝一生都對神秘主義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象征主義體系,歷史觀,哲學觀都深深受到神秘主義的影響,并且這所有的一切觀點,思想都反映在他的文學創作中。
參考文獻:
[1]Yeats,W.B.Autobiographies[M].Macmillan,1955:89.
[2]傅浩.葉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M].1999.
[3]何林.思想的幻象與藝術的真實——《幻象》在葉芝詩歌創作中的地位初探[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1).
[4]葉芝,西蒙.幻象 [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