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偉 孟慶超
摘 要:未成年人處于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階段,在各種因素下出現的未成年人犯罪行為都帶著非常大的危害性。未成年人盜竊犯罪行為給社會造成的危害不亞于成年人,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發現我國目前對未成年人盜竊犯罪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與可行措施。本文針對未成年盜竊犯罪問題,提出相應的法律防治措施,以期為減少未成年人盜竊犯罪事件作出貢獻。
關鍵詞:未成年人;盜竊犯罪;預防措施
跨年齡盜竊問題既是一個犯罪學的問題,又牽涉到刑事實體法的適用。當前,我國未成年人貪利型案件數量(盜竊和搶劫)排在未成年人犯罪類型的首位,涉財類案件呈上升趨勢,涉財類案件在整個未成年犯罪的總量中一直居高不下。由于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體系并不完善,未成年人數量也十分龐大,而且有些未成年人家長疏于管教,種種原因造成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
一、我國未成年盜竊犯罪特征分析
首先,未成年盜竊犯低齡化特征非常明顯越是低齡的未成年人實施盜竊犯罪的占比越高。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12 周歲盜竊犯,在同齡未成年人犯罪總數中占比 37.5%;13周歲盜竊犯,在同齡未成年人犯罪總數中占比 52.9%;14 周歲盜竊犯,在同齡未成年人犯罪總數中占比 68%;高于未成年盜竊犯在未成年犯罪中的平均占比 31.5%。若犯盜竊罪的未成年人的年齡正在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現在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法還不十分完善,也有不少心術不正的未成年人趁機鉆法律的空子,而且盜竊罪是按情節嚴重與否來定罪的,情節不嚴重,可能并不會追究刑事責任。
其次,未成年盜竊人員主要由城市和農村無業人員構成。由于大多數農民沒有文化知識,這導致農民的素質普遍低下,直接導致農村的孩子缺而無業人士更增加了中國的盜竊犯罪率,無業人士由于沒有工作,好逸惡勞,他們沒有經濟來源,又不思進取,只能走上犯罪的道路。保護未成年人,避免未成年人成為流浪兒童或閑散人員是預防未成年人盜竊犯罪的關鍵。
再次,受教育程度不高,法律意識淡薄。據統計,未成年盜竊犯主體大多數受教育程度低,小學學歷人員 42 名,占比 9%;初中輟學人員 254 名,占比 56.5%;初中畢業人員 143 名,占比 31.1%。盜竊犯罪的未成年人普遍都是文化知識水平不高,而且不懂法律的兒童。有很大一部分是空巢兒童。空巢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家,得不到應有的照顧和正常的教育,很容易誤入歧途。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受壞人的教唆,心智還不成熟的兒童和青少年很容易被蒙蔽雙眼,做出不能挽回之事。
第四,結伙作案特點明顯。未成年人單獨作案時常常因為畏畏縮縮不易得手,或者猶豫而中途放棄,而結伙作案時,團伙成員相互給予強大的心理支持,作案時分工合作,互相依存,互相壯膽,產生一種力量和安全感,從而取得較高的作案成功率,較高的成功率又誘發未成年人的作案“成就感”,從而加劇其犯意的形成和犯罪的行為的實施。
最后,流竄性作案特征明顯。未成年人是一個生理、心理有待成長和成熟的特殊群體,未成年犯生理、心理上的自我成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膨脹,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物質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渴望到外面闖一闖,認識外面的世界。事實上,他們的認知、情感、情緒、意志、社會行為能力方面都處于半成熟狀態,辨別是非能力和抵制誘惑能力不強,容易受到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去到遠離父母和熟人的社區,脫離父母監管,更容易產生犯罪的沖動。另外,有經驗的盜竊犯認為,打槍換一個地方,增加公安機關的偵查的難度,流竄作案能夠降低被抓捕的概率。
二、未成年人盜竊犯罪的法律防治措施
第一,為未成年提供經濟救濟幫扶政策,實現青少年經濟脫貧精準治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對預防犯罪起著推動作用。預防犯罪與社會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社會發展問題上要防止這樣一種傾向,只追求經濟發展,把經濟的增長視為社會進步的同意詞,而不注意同時解決其他社會問題,結果是經濟增長了而其他社會問題卻成堆,其中包括居高不下難以抑制的犯罪問題。因此,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國家的層面要增加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財政預算。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預防未成年人盜竊犯罪的預算,主要投入到兩個方面,一方面,補充預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行政費用;另一方面,增加未成年人福利費用。例如,增加城市外來務工子女的學位,保障農村特殊留守兒童的救助及監管有充足的經費,讓農村未成年人免費接受中專、職業技術學校教育,救助城市流浪兒童。
第二,提高公安機關的打擊效率,加大打擊盜竊犯罪的力度,遏制未成年人盜竊犯罪態勢。許多未成年人盜竊犯罪是由于成年熱的挑唆。目前我們必須要加大打擊盜竊犯罪的力度。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一定辦案經驗,而且熟悉犯罪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辦案人員,能夠和犯罪未成年人很好的溝通,做到“寓教于偵、寓教于訴、寓教于審”,把法律教育,德育教育,把心理輔導融合到辦案的偵辦工作中,使嫌疑人不但認罪而且認罰。
第三,做好未成年人盜竊犯罪的預測工作,構建立體網絡對未成年人的盜竊犯罪進行綜合治理。法律是用來約束人道德的利器。“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句話正好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性原則。不過這張法網越嚴密,作用才能越大。所以必須建立嚴密的防治犯罪的網絡,才能建立完善的犯罪防治體系。針對重點未成年人群體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現象,結合其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較為突出的情況,以社區(村委會、居委會)為單位,共同搭建轄區內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平臺,并在轄區政府機關和相關社會組織之間搭建聯席會議機制,整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信息資源。
第四,做好社區和家庭的預防工作,樹立早期預防的法律意識。成年人盜竊犯罪的危害性十分巨大,所以必須要防患于未然,嚴格地對未成年人進行法律意識的強化,讓他們知道盜竊犯罪以及其他犯罪對自身、家庭以及社會的影響,正確樹立未成年人的榮辱觀,從而減少未成年人的盜竊犯罪紀律。家庭是預防未成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線”。消除這四方面的不良影響,有效的方法是,調動社會力量,對有困難的家庭提供幫助,對有問題的家庭進行干預。學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之外最主要接受教育場所。未成年人自學齡起,就應當在學校接受長期的教育和培養。
參考文獻
[1]付宇辰.《未成年人盜竊犯罪法律防治研究》,《法制博覽》,2015年第4期。
作者簡介:
孟憲偉,北京市中邁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從事律師行業多年,主要研究方向:刑事、未成年人犯罪。
(作者單位:北京市中邁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