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匯
摘 要:市政污水處理廠在處理污水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污泥,做好污泥的處理工作不但能夠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能夠提升市政污水廠的經濟效益。本文對市政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管理展開了分析,并探討了其污泥產甲烷潛勢。
關鍵詞:市政污水;污泥;甲烷;潛勢研究
由于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市政污水污泥處理工作已經引起人們的重視。在市政污水廠中,做好污泥處理工作,能夠減小生態環境污染,有效提高市政污水廠的經濟效益。鑒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的管理要點,然后探討了其生產甲烷的潛勢,推動我國市政污水廠能夠更好的發展。
1 分析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管理要點的重要意義
為了保證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能夠更加穩定的運行,管理人員要結合污泥處理系統的運行特點,做好相應的管理工作。在市政污水廠中,如果沉淀池中的污泥較多,會影響市政污水的沉淀質量,降低濾池的運行速率。研究表明,市政污水廠中的污泥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處理,不僅會污染環境,而且影響市政污水的水質。通過分析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管理要點,能夠幫助管理人員更好的了解污泥來源,進一步提高污泥的處理質量,減少環境污染。市政污水廠中的污泥主要來源于沉淀池與澄清池中的排泥水,由于排泥水中的雜質較多,包含大量的藥劑殘留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政污水的水質,降低水資源的利用率。
2 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的運行方式
由于沉降池中的排泥水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反沖洗的作用下,會產生一定量的沉降,采用污泥處理系統,能夠減少污泥的沉降量,提高水質。通常情況下,根據污泥來源不同,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的運行方式主要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沉淀池內部的排泥水與濾池沖洗水經過一段時間混合后,上部的清水可以進行回收利用,或者直接排放,池底部的污泥水經過一系列處理之后,進行科學排放。第二種為沉淀池中的排泥水直接進入到污泥處理系統中,在濾池的反復沖洗下,進行回收利用或者排放。第三種為沉淀池中的排泥水進入到污泥處理系統中,而濾池反沖洗水經過回收系統處理后,直接排放。
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結合沉淀池與濾池內部污泥含量,選擇合理的運行方式,如果沉淀池內部的排泥水污泥含量較高,可以選擇第三種運行方式,不斷提升污泥處理效果。當沉淀池與濾池中的污泥含量較好時,可以采用第一種運行方式,保證沉淀池中的排泥水與濾池反沖水得到更好的處理。
3 市政污水污泥處理系統的管理要點
3.1 合理控制濃縮池的運行速度
由于市政污水廠污泥運行處理系統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市政污水廠中的污泥處理系統濃縮池的進泥管線不對稱,為了保證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能夠安全運行,管理人員要根據污泥處理系統中污泥含量,將污泥投放到污泥管道中,然后進入到濃縮池,由于污泥處理系統中的設備比較復雜,各項設備的排污時間不同,各個濃縮池的污泥投放量也不同,由于進泥管線不對稱,會影響污泥的處理質量。為了不斷提高污泥的處理質量,管理人員要嚴格控制濃縮池的運行速度,并結合進泥管的運行情況,合理控制污泥投放量。
對于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管理人員來說,在實際工作中,要認真觀察濃縮池的運行情況,結合濃縮池上清液含量,做好排泥調整。通過合理控制濃縮池的運行速度,不僅能夠保證污泥處理系統的安全運行,而且能夠提高污泥處理質量。在一些大型市政污水廠中,污泥處理系統管理人員要明確污泥處理流程,并定期安排維修人員檢查各項設備,不斷提高污泥處理系統的可靠性。
3.2 科學控制藥劑投加量
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在運行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污泥處理質量,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藥劑,常用的藥劑是熟石灰、三氯化鐵或聚丙烯酰胺。由于熟石灰的穩定性較好,對污水處理設備的破壞較小,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污水處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結合污水內部包含的雜質,盡量選擇雜質比較少的藥劑,從而有效保證污泥的處理效果。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要控制適量,以保證濾布的滲透效果,保證污泥的含水率。另外,在投放藥劑的過程中,污泥處理人員要嚴格控制藥劑的投放量,如果藥劑的投放量過大,會增加污泥內部雜質,降低污泥處理質量,藥劑投放量過小,則會影響污泥處理系統的正常運行,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因此,污泥處理人員要結合污泥處理系統的運行情況,科學控制藥劑投入量,進一步提高污泥處理質量。
3.3 加大污泥處理設備檢查維修力度
由于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中的運行設備較多,為了保證污泥處理系統能夠更加安全的運行,系統管理人員要不斷加大各項設備的檢查維修力度,有效延長各項處理設備的使用壽命。在一些大型市政污水廠中,污泥處理人員要加強對各項設備的維護,制定合理的檢查計劃,在處理污泥的過程中,一旦發現設備的運行效率較慢,要及時與上級部門溝通,及時更換處理設備,從而保證污泥處理系統的安全運行。
4 污泥產甲烷潛勢
經典的厭氧消化三階段理論認為,厭氧消化包含3 個步驟:水解、酸化、甲烷化。BMP 試驗包含了完整的3 個階段,而有研究者在20 世紀90 年代提出了生化產酸潛勢(biochemical acidogenic potential,BAP)的概念,可概略描述為:物料在厭氧條件下自發發酵直至揮發性脂肪酸(VFAs)達到穩定的最大濃度,此最大濃度稱為生化產酸潛勢。BAP 試驗關注的對象VFAs 是厭氧消化的中間產物、CH4 的前體物,則根據理論,VFAs 產量和CH4 產量間應存在一定相關性,亦即BAP 和BMP 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而由于BAP試驗著重于厭氧消化的前2 個階段,其所需時間也將顯著縮短。這兩點為BAP 試驗成為替代BMP 試驗以評估污泥的厭氧可生化性提供了理論和可行性的基礎。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合理控制濃縮池的運行速度、科學控制藥劑投加量、加大污泥處理設備檢查維修力度,能夠提高市政污水廠污泥處理系統的可靠性,保證污泥處理質量,提升甲烷潛勢。但是,對于市政污水廠中的相關管理人員來說,在實際工作中,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如設備運行環境較差、維修技術不過關等,這就需要管理人員不斷學習先進的污泥處理系統管理知識,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市政污水廠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戴曉虎.污泥生化產酸潛勢與生化產甲烷潛勢的相關性[J].環境科學與技術(07).
[2]陳鍔,顧向陽,趙曉囧.鹽分對ASBR裝置厭氧污泥產甲烷活性的影響[J].中國沼氣,2019(4).
[3]劉偉,陸佳,蘇小紅,et al.超聲預處理時間對污泥厭氧發酵產甲烷潛力的影響研究[J].中國沼氣,2019(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