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婕
【摘 要】在全球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正處在關鍵時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對于全面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全國的創新發展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文章闡述了科技成果轉化總體進展,對配套政策、機構建設及成果源頭供給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機構建設;配套政策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007-02
0 引言
2015年以來,國家修訂和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形成從修訂法律法規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1-3]。同時,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提出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強調“要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徹底打通關卡,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重要部署,各部門、各地方分別制定出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措施,全國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定障礙,本文從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入手,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1 科技成果轉化總體進展[4]
1.1 科技成果轉化質量不斷提高
隨著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系列政策法規的逐步落實,各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日益活躍,全國科技成果轉化趨勢為科技成果交易均價顯著提高,技術入股金額激增,同時大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增多。
1.2 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增長迅速
伴隨著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日益活躍,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增長迅速,一是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量增多,二是轉化收入以億元為單位的數量增加迅速,三是財政資助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和合同項數成倍增長。
1.3 創新創富能力不斷增強
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輸出技術和服務的能力不斷強化,與企業共建成果轉化平臺、創設和參股新公司數量不斷增多,科技成果供需雙方的有效對接能力逐步提升,同時在外兼職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和離崗創業人員迅速增加,人才流動對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不斷強化,科技創富效應進一步顯現。
2 存在問題分析
從科技成果轉化現狀可以看出,總體還存在作為科技成果主體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實施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的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動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投融資體制不完善、資金分配不合理和科技成果轉化效益不高,以及技術交易市場還不夠健全等問題。
2.1 配套科技成果轉化政策不健全
相關政策明確了科技成果定價中領導盡職免責的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缺乏具體細則而難以落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1]:“研究開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對科技成果可以通過協議定價、掛牌交易、拍賣等方式確定價格。”但在實際工作中,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規定,職務科技成果轉讓和作價入股需進行評估,多數評估工作流于形式。在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備案程序復雜,通過持股平臺轉化成果難以享受遞延納稅政策導致政策難以執行。
2.2 科技成果轉化內部轉移機構和相關評價體系缺乏
根據有關研究顯示[5],僅9.5%的單位設立了專門的技術轉移機構,部分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未設立專門技術轉移機構的單位中,多由科技管理部門負責成果轉化工作,缺乏專業崗位和專業化服務能力及專業化成果轉化管理和服務人才。
目前,高校院所的考核評價體系側重論文發表和縱向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從業人員的激勵及晉升機制尚不健全,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體系尚未建立。
2.3 高質量科技成果源頭供給不足
目前,科技成果中試熟化相關的平臺、技術、資金投入等不足,導致成果轉化關鍵環節缺乏條件保障。同時,部分高校院所選題與市場需求結合不緊密,研發過程與市場脫節,多為實驗室階段成果,企業對科技成果接不住也用不了,缺乏高質量的科技成果輸出,滿足轉化需求的高質量科技成果仍然不足。
3 建議與對策
綜上,對于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出臺政策配套文件;根據市場需求,推動高價值成果產業化;建立健全技術轉移機構和考核評價體系,提升成果轉化動力;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加大科研人員獎勵力度,激發其參與科研的熱情。相應的對策建議如下。
3.1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配套政策
制定符合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的國有無形資產管理規定,探索建立資產評估報告公示制度;建議相關部門修訂完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政策,建議科技主管部門和審計部門等統一審計、監管標準,打消執行政策的顧慮;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稅收優惠政策的備案程序,促進政策全面落實。
3.2 完善科技成果轉移機構建設和相關考核評價體系
鼓勵各高校院所建立健全成果轉化工作機制,引導建立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管理服務機構;加強培育專業服務人才,相關部門研究建立技術經紀人培養體系,試點開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及課程。發揮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作用,培育打造運行機制靈活、專業人才集聚、服務能力突出的技術轉移機構。相關部門應將科技成果轉化績效作為對單位及人員評價的參考依據,鼓勵高校院所切實履行法人責任,主動作為,出臺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考核評價體系。
3.3 提升科技成果高質量源頭供給
進一步完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研發機制,以應用為導向類項目要立足產業需求。加強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和成果承接基地、人才、資金等條件的建設,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重要支撐與保障。推廣科技成果技術成熟度評價,促進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參 考 文 獻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Z].2016.
[2]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國發〔2016〕16號)[Z].2016.
[3]國務院.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辦發〔2016〕28號)[Z].2016.
[4]王晨.為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實施情況的報告[R].北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16.
[5]高江寧.高校技術轉移機構建設路徑與發展策略研究——基于德國技術轉移機構比較視角[J].中國科技產業,2018(16):75-77.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