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摘 要】2003年,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逐漸增加并趨于穩定。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合作國,歐盟也成為中國第四大直接投資主體。文章主要分析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的動因,即市場尋求型動因、規避貿易壁壘動因、戰略資產尋求型動因。
【關鍵詞】歐盟;直接投資;動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9.2;F2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031-02
0 引言
中國對歐盟的投資產業分布廣泛,有20個產業的直接投資規模達到10億美元以上。產業主要集中在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和制造業,這些行業占據中國對歐盟投資總額的80%以上。同時,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的主體多樣,占據主導地位的是中小民營企業,尤其是綠地投資和服務業的投資。
1 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的動因
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來推動企業的國際化轉型。中國企業對歐盟直接投資的動因很多,本文分析幾種常見的動因。
1.1 市場尋求型動因
對外直接投資中最常見的動因就是市場尋求型動因。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大量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廣闊的市場、優惠的外資政策等優勢吸引了眾多外商到華投資,尤其是投資制造業。中國因此成為世界加工制造的中心,被稱為“世界工廠”。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提高,勞動力成本增加,中國逐漸失去廉價勞動力成本這個優勢。國內消費市場也趨于飽和,企業生存的空間受限,國內經濟發展增速放慢。在這種形勢下,中國企業開始進行海外投資,開拓國際市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延伸產業鏈,順利完成了企業的轉型。
歐盟是一個發達國家集中的區域,擁有廣闊的市場、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盡管歐盟經歷了金融危機,但是它仍舊保持旺盛的活力,歐盟市場擁有巨大的消費能力。2017年,歐盟的人口達到5.125億;2018年,歐盟的GDP總額達到18.7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87%。由此可以看出,歐盟的市場廣闊,吸引了各國資本到歐盟進行投資。
中國同樣如此,中國企業對歐盟的投資大多都是尋求歐盟廣闊的市場。歐盟范圍內,以法國、德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高端市場份額廣,具有明顯的優勢,而中國國內的人均收入低于這些發達國家,國內高端市場有限,因此中國企業需要利用歐盟的高端市場拓寬自身的銷售渠道,增加企業的利潤。同時,歐盟也存在廣闊的中、低端市場,葡萄牙、愛爾蘭、希臘、西班牙等國需要引進外資發展國內經濟。中國生產低端產品制造企業在歐盟建立生產基地,創辦企業子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在歐盟當地樹立品牌形象,構建銷售渠道,占據當地市場。這些投資不僅使得中國品牌走出國門,擴大了品牌效應,同時也利用歐盟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降低了企業的成本,擴大了利潤,實現了企業的產業升級和企業結構優化,為企業進一步拓寬歐洲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道國的投資自由指數越高,意味著跨國投資成本就越少,跨國企業更傾向到該國進行投資。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荷蘭、德國、盧森堡的投資自由指數分別是70、75、85、85、85、90、90、90、95。這些高分值表明這些國家更容易吸引外商的投資,中國企業更是如此,近年來對歐盟的投資進一步深入。中國對歐盟的主要投資在金融服務業、信息產業、租賃業等新經濟行業,且遠遠高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歐盟發達國家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和管理手段先進、新經濟市場廣闊。并且,歐盟廣闊的領土、眾多的人口、龐大的經濟體量使得歐盟的市場規模大,對中國企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1.2 規避貿易壁壘動因
國際投資是每個國家融入世界經濟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國在歐盟投資已有40年的歷史,雙方的經貿關系穩步發展。貿易方面,雙方都是彼此的出口市場,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投資方面,中國對歐盟的投資保持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到歐盟進行投資。目前,中國和歐盟已經成為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
盡管目前中國和歐盟的貿易快速增長且貿易總量高,但是仍存在貿易摩擦。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際地位的提高,使得歐盟部分國家對中國產生忌憚,擔心中國對歐盟的投資“別有用心”。另一方面,隨著歐盟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的產生,歐洲經濟增長緩慢,中國加大對歐盟的投入,但是歐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盟提高對歐投資的門檻,設置貿易壁壘。
歐盟對中國主要采取反補貼和反傾銷的手段實施貿易壁壘,涉及的主要領域是制造業,包括家具、鋼材、電視機等,使中國對歐盟的投資遭到嚴重的打擊,使得我國相關的產業遭到毀滅性打擊。2019年初,歐盟對中國的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執意要對中國的輪胎征收高額的傾銷稅,這對中國的輪胎產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歐盟對中國實施的貿易壁壘,使得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遭受嚴重的打擊。為了規避貿易壁壘,中國企業加大對歐盟的直接投資力度,實現中國在歐盟的本土化經營,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及時應對政策變動、市場變動,擴大企業在歐盟的市場。同時,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為歐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降低了失業率,緩解了當地經濟緩慢增長的壓力。
1.3 戰略資產尋求動因
戰略性資產主要是先進的研發技術、先進的管理經驗、企業品牌效應、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合理的營銷策略。隨著全球化的發展,更多的中國企業進行全球戰略布局。然而,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世界市場,對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及營銷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國的核心技術起步晚,研發投入相對較低,創新技術距離歐盟發達國家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中國設立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外企業來中國投資,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但是歐美大多數的國家對中國出口的技術大多是本國相對成熟甚至落后的技術,中國一直無法掌握有關行業的尖端技術,不能成為現今技術的引領者,這對中國來說,并非久遠之計。中國企業需要主動到發達國家進行投資,接觸行業的尖端技術,進行后續相關的技術開發,提升企業的競爭力來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技術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是我國對歐盟直接投資進行技術尋求的主要目標國。這些國家在技術、管理、產權保護、人力資源、資金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優勢,在各行業都有頂尖的企業,擁有世界先進的技術,吸引各國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建立研發中心,獲取相關領域的先進技術。近年來,中國加大對歐盟的投資,創建研發中心、簽訂相關的合作協議及并購東道國的企業來進行技術更新。
2011年,重慶輕紡織集團收購德國汽車密封條生產巨頭薩谷密集團,使得中國的密封技術有望達到世界領先水平。2011年,“萬華”收購“寶思德”,占據匈牙利最大的化工公司的98%的股份。這次的海外并購不僅解決了3 300多名職員的就業問題,而且也完成“萬華”的全球戰略布局。到了2017年,“寶思德”盈利4億歐元,成為匈牙利十強企業之一。同時,中國企業還在歐盟建立許多研發中心?!叭A為”在歐盟當地設立多個研發中心,尋求歐盟當地的技術支持合作研發;“長安汽車”也在英國和意大利等國簽訂戰略部署,創建研發部門。
此外,部分中國企業在歐盟投資是為了尋求歐盟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人力資源、營銷經營策略等戰略資產。部分家電企業對歐盟當地的企業進行并購,獲得歐盟當地的銷售渠道和市場。部分金融企業則是尋求先進的管理技術、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這些都將幫助企業獲得先進的技術,從容應對國內外環境的差異。
2 總結
中國對歐盟的投資動因主要有市場尋求型動因、規避貿易壁壘動因、戰略資產尋求型動因。中國企業可以利用歐盟各國的優勢開拓自身的銷售市場和優化國內的產業結構,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參 考 文 獻
[1]李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狀況分析[J].中國經貿,2011
(4):72-73.
[2]李金珊,張默含.中國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動因與障礙分析——以比利時為例[J].財務經濟,2011(2):95-101.
[3]宋麗麗,劉慧芳.中國企業對歐盟直接投資的分布、特點與未來趨勢[J].國際貿易問題,2012(12):52-60.
[4]劉志強,陶攀.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和政策建議[J].跨國經營,2013(10):71-74.
[5]趙柯.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特征、動因及趨勢[J].國際商務,2014(6):52-56.
[6]湛泳,曾松.中國對英國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地理,2017(3):19-24.
[7]吳晶晶.后歐債危機時代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現狀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166-167.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