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婷 王蕾
【摘 要】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熱衷于享受生活,旅游則是享受生活的方式之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邁向嶄新的階段。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也是我國旅游產業尤為重要的突破口和創新領域。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前景大好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文章結合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同時根據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特點給出合理的解決對策,將縣域旅游推向智能化和現代化。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縣域;旅游經濟;發展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042-02
0 引言
2015年我國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在2018年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是供給側結構。旅游經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基于以改革的方式推進經濟發展結構的調整,有效改善供給方式和供給結構。隨著出國旅游勢頭的突飛猛進,更多人向往的是境外游,于此將旅游消費帶往境外。究其根本原因是境內旅游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向往。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有效改善目前這種尷尬境地,有效調整供給方式和供給結構,具體方式是對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進行優化,同時引進技術創新。
1 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1.1 有效改善境內外旅游消費不平衡現狀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逐年提高,旅游行業成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由近些年《中國旅游統計年鑒》的數據百分比分析得出,我國現階段境內外旅游消費水平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歸因于境內旅游資源的供求不匹配,主要體現在國內旅游市場的資源設施配置不能達到消費者的預期、缺少合理的規范和旅游產業缺乏創新模式等。縣域旅游是我國旅游行業的巨大突破口之一,結合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有效改善和緩解境內外旅游消費水平不平衡這一問題。
1.2 積極迎合社會創新
改革創新一直都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方式和手段。縣域旅游行業面臨的局限性問題:縣域農家樂、體驗農產品采摘、單一觀光模式等,這些旅游項目和模式缺乏創新性,旅游產業鏈結構的單一化造成制約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縣域旅游需要進行改革創新,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旅游行業資源的產品的單一性,達到發展縣域旅游經濟的目的,同時也為時代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縣域旅游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旅游服務難以適應市場需求
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能夠促進政府完善城市周邊開發和開展相對應的扶持工作,在旅游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消費者更加注重旅游要素和產品的層次,所以在旅游過程中,公共服務的供給尤為重要,旅游公共服務同時也決定著接待游客量的多少。在旅游服務不健全的當下,勢必會對旅游經濟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對于縣域旅游經濟區,不僅要強調旅游要素的供給質量,同時也要減少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所以,要做到對縣域旅游合理開發,以滿足消費者對我國旅游行業的需求。現階段,我國有許多沒有進行集中管制的旅游景點,在這些地方存在亂收費、不合理抬高物價、宰客等不良現象。處于互聯網高科技發展的今天,依舊有些旅游宣傳停留在宣傳單上,互聯網資訊的更新速度快及涉獵范圍廣等特點能夠促進縣域旅游的發展,對此各地區應當合理利用這一資源。
2.2 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缺乏科學合理的策略
在開發我國縣域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有許多地區屬于經濟較落后地區,這給旅游經濟發展造成了制約,同時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并未做到政府與企業同當地同心協力致力于開發旅游經濟產業。在縣域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涉獵多個產業和部門,也涉及當地企業和周邊居民的利益,同時也與當地政府政策和優惠條件息息相關。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沒有有效地聯合政府和企業,存在缺乏管理的統一性和連貫性這一弊端,造成責任問題歸屬不明確,承擔問題劃分不清楚的局面。同時,各地區缺乏有效的交流,這也形成同一問題不同地區均存在的現象,并且先進的理念和開發創新模式并未得到有效的傳播和發展。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策略分析
3.1 促進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合作多樣性
根據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整體方向,提高旅游經濟的發展水平。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逐年提高,旅游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旅游經濟的發展同行業和產業密切相關,其中文化產業和娛樂產業與旅游產業命脈相連。對于目前縣域旅游經濟中農家樂、農產品采摘、單一觀光等模式進行優化改進,同時對此產業鏈進行調整,對此模式進行合理創新,與現代化旅游靠攏。促進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合作能夠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多樣性和創新性,產業和行業的合作發展并不是將其生拼硬湊,而是將兩者有效融合,達到互補和揚長避短的效果。從紀念品販賣、收藏到特色食品的供應,再到地區特色匯演文娛服務,再到開發主題公園和紀念館等,這一系列的旅游產品資源開發,能夠帶來旅游消費者流量,同時解決就業問題。旅游基礎設施的完善性和便捷性決定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合理開發縣域旅游資源和要素,引進結合其他行業,達到共贏的目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使縣域旅游經濟得到充分的優化,有利于資源的利用和開發,通過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率,引進創新技術,提高整體產能,以達到縣域旅游經濟資源的合理利用。
3.2 加強政府相關制度改革創新
雖然縣域旅游產業有著光明的發展前景,但是也面臨著產能過剩、供求不匹配等問題,此時就需要調整縣域旅游產業的整體結構,使縣域旅游產業趨向智能化和現代化。在加強相關制度改革創新中,政府應起主導作用。在縣域旅游經濟發展中,政府部門應協調管理,明確各部門相應的工作責任,出現問題時及時解決和反饋。在建設縣域旅游平臺交流中心的過程中,應當針對大多數縣域地區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合理的策略,對于少數縣域地區的特別問題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并且制定相關的應急辦法。建立信息交流平臺能夠有效地將改善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措施和方法傳播至其他地區,應用互聯網技術解決時效性和范圍兩大問題。
在管理景區和周邊地區中,有效地劃分責任和權力。避免當地對旅游景點的亂收費和宰客現象,同時協調景區企業和周邊居民的矛盾。建設縣域旅游資源產業評價體系,能夠對當地公共服務和旅游資源的基礎設施及旅游項目產品及時做出反饋,有效地對當地縣域旅游發展區進行綜合考評,根據這一體系標準,制定合理的開發創新模式。在旅游景區創收的利益中,應當建立合理的分配體系,以我國政策及當地政府相關規定為標準,充分考慮不同利益主體之間的責任和權力及貢獻。
3.3 培養相關高端旅游人才
在縣域旅游經濟發展體系不完善的今天,各地區應當重點培養相關高端旅游人才,建立系統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在縣域旅游資源開發面臨挑戰的時候,往往歸因于高端的旅游人才的缺失和匱乏。所以,應當健全高端旅游人才的培養制度,使其能夠對于不同縣域旅游產業的結構和模式,都能制訂合理的應急預案。在旅游產業發展勢頭猛烈的今天,大部分從業者專業能力薄弱,以至于旅游景點及開發路線不能做到合理規劃。
政府應當鼓勵同企業一起建立高端旅游人才的培養機構,呼吁從事旅游行業的人員考取高級資格證書,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培訓。同時,聘請相關專家教授專業知識,使他們能夠全面、系統地學習知識。對于不同地區旅游景區進行實地考察和實踐,重視旅游行業職業教育和規范,有效避免高端旅游人才的流失。各地區應當興辦相關旅游學校,著重培養旅游專業人才,在學校和企業之間搭建溝通和交流的渠道,使人才能夠實現其自身價值,同時根據市場所需人才的現狀,加設不同的課程,形成針對性和專門化地培養人才。
4 結語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旅游產業資源開發和結構模式的調整,關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雖然旅游產業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龐大,但同時不可忽視其負面影響所造成的危害。緩解縣域旅游經濟的發展問題,同時也是在緩解我國經濟發展的供給矛盾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有效穩定我國經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應當優化縣域旅游經濟發展的策略,首先要促進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合作多樣性,使旅游產業不再單一化;其次要加強政府相關制度改革創新,明確責任歸屬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設信息交流平臺;最后要著重培養相關高端旅游人才。各地區也應因地制宜地進行策略的調整,促進我國旅游業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祝慧,莫光輝,于澤墊.新發展理念與少數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的契合及實踐策略——精準扶貧績效提升機制系列之五[J].改革與戰略,2016(12):43-47.
[2]龍虹佚.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貴州旅游供給側改革的路徑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7(11):47-49.
[3]于洪雁,劉繼生.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黑龍江省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給耦合協調發展[J].地理科學,2017(9):1374-1381.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