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霜
【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不同貿易政策對中國產品進口的影響,除了關稅下降之外,還研究了2001年WTO加入議定書中商定的逐步取消進口配額、許可證和招標等非關稅壁壘(NTBs)對進口的影響。通過研究發現,雖然關稅削減增加了制造業進口,但由于取消了進口許可證限制,農產品進口量隨之增加,使得優化貿易結構進程出現一定阻礙。研究表明,關稅壁壘是對本國貿易的保護和對外資制造企業的限制。
【關鍵詞】進口;關稅;非關稅壁壘
【中圖分類號】F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8-0055-02
0 前言
20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作用顯得微不足道,因為進口和出口都是在計劃經濟背景下發生。但從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開始逐步取消貿易數量規劃并改革貿易體制,同時使用了一些貿易政策工具,如關稅和配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大幅度減少貿易壁壘。實際上,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采取的單邊貿易自由化措施是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一部分,該進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進行。Ianchovichina和Martin(2006)通過考慮全球貿易模型中的出口加工制度,探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如何影響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根據估計,他們認為中國是WTO的最大受益國,這主要是由于中國采取了貿易自由化政策。通過簽署入世議定書,中國開始向所有WTO成員方采用最惠國關稅稅率,并在其他承諾中采用降低關稅的措施,逐年將其他非關稅壁壘(NTBs)移至進口,如配額、許可證和招標要求,加入WTO后中國的平均關稅率在2005年降至12.2%。
1 進口關稅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條款,中國以從價稅率100%征收關稅,并同意向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征收最惠國關稅。研究表明,中國的最惠國關稅率在2002年為12.4%,2005年降至10%,最優的最惠國關稅稅率遵循約束稅率:2002年的一般稅率為12.2%,并降至2005年的9.7%。與制造產品相比,農產品平均表現出更高的稅率和較為頻繁的變化。
根據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及發展中國家向某些特定國家提供一些優惠關稅稅率:對于一些特殊協議下的產品,一般關稅稅率適用于薩爾瓦多、部分歐盟成員國及未參與任何與中國的互惠貿易協定的WTO非成員方。在某些情況下,優惠待遇(如優惠關稅)保留給邊境貿易、特殊經濟區或加工貿易制度下的進口(即加工和出口的進口貨物)以減少關稅。
2 其他進口限制
2.1 交易權、國營交易和進口禁令
加入世貿組織之前,貿易僅限于約35 000家具有某些特定要求的中國公司,外國公司只能通過中國公司進行生產或直接出口實現貿易。WTO協議中,中國同意逐步減少這些限制,以便在3年內所有國內企業都有權進行商品貿易。只能由國有企業進口8位HS產品在議定書的附件2A中涉及必須定期受進口禁令限制的8種HS產品:谷物、植物油、糖、煙草、原油、加工油、化肥和棉花。根據CTPR(2006),2002年32種產品完全受到進口禁令的限制,而405種產品部分受到禁止進口。雖然前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2005年為30種),但后者有所增加(2005年為458種)。除了這些一般的進口禁令外,某些產品僅在加工貿易下受到進口禁令(2005年它們占143個產品系列,其中86個是完全禁止的)。
部分HS產品將在3年內實現貿易自由化,以便所有公司可以自由交易。這些產品包括天然橡膠、木材、膠合板、羊毛、丙烯酸和鋼。為落實WTO相關貿易權延期的義務,中國修改了1994年7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允許所有貿易貨物、服務的價格由市場決定,但議定書附件4中列出的某些特定商品、服務可能受價格控制。價格控制或政府指導價格下的8種HS產品涉及煙草、食用鹽、天然氣、藥品、蔬菜、加工油、肥料、蠶繭和棉花。
2.2 非關稅措施:進口配額,招標和許可
根據中國入世協議書的規定,對非關稅進口限制進行了修改,包括進口許可證管理的新立法和逐步取消進口配額、招標。2001年12月,中國同意在2004年底之前逐步取消所有進口配額和進口招標,同時取消加入時對8種HS產品的進口許可。2005年1月1日,取消了所有配額和招標限制,中國向世貿組織通報了3種進口許可制度,包括進口許可證、自動進口許可證和進口關稅配額。特別是公司必須根據產品向特定實體申請進口許可,并提供所需的文件和證書。一旦該許可證獲得批準,許可證將在3個工作日內由商務部自動授予。如果產品不受進口限制但需要進口監控,則產品需要自動進口許可證。公司必須通過提供一些文件向它們的授權實體申請,如果申請是正確的,那么商業部會立即授予許可。部分或全部進口許可的產品種類從2002年的214個減少到2004年進口招標要求所列貨物基本上在商品清單中移動。自2005年以來,自動進口許可證的產品線數量從2002年的1 191個增加到2005年的1 205個,達到了82個品種(主要包括化學品和化學產品),需要進口監測(包括一般金屬,運輸設備,機械,塑料和橡膠,紡織品和精密儀器)。最后,為了限制進口量,中國對小麥、玉米、大米、豆油、棕櫚油、菜油、糖、羊毛、棉花和化肥進行了一些關稅配額。
2.3 其他措施
其他可能影響進口的措施包括應急措施和其他技術要求,如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和衛生與植物檢疫(SPS)措施及政府采購。反傾銷調查一般是由商務部提出,如果有任何證據表明傾銷與國內產業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則可以啟動調查,并且通知出口國和申請人。在調查決定公布后60天,可以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2002~2004年,中國發起了79起反傾銷調查,這些調查主要包括從日本、韓國和美國進口的化學品、塑料、橡膠。
在中國,有4種標準(國家、部門、地方和企業標準)是自愿或強制性的。根據中國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4年現有的21 000項國家標準,其中只有44%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而44%需要進行一些修訂,剩下的12%必須廢止。此外,動物、植物和相關產品需要交易許可證,并出于健康和安全原因接受檢疫檢驗。在不考慮國有企業、公用事業和公共國防機構采購的情況下,2003年政府采購約占GDP比重的1.4%。2002年初,中國開始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使采購系統更加透明、開放。此外,中國一些非進口保護措施可能會產生與進口限制同樣的效果,例如“純出口補貼”,即以最低出口份額要求為條件的一種措施。Defever和Ria■o(2012)發現,中國為國內企業提供的這些補貼保護與標準出口補貼不同,從而導致較低程度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福利。
3 結論
本文通過考察去除非關稅壁壘發揮的作用,探索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進口情況變化。主要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一般貿易制度下的進口增長主要是由于關稅削減和許可證壁壘的消除。隨著招標被取消而且不受配額取消的影響,進口的價值在下降。這些結果在農業和制造業產品之間略有不同,農產品進口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取消了進口許可證,而關稅減讓則沒有統計顯著影響。沒有任何農產品受任何其他傳統非關稅壁壘(配額或招標)的影響。相比之下,制造業進口值的變化主要是由于關稅自由化導致增加,因為取消招標具有降低進口量的作用,而取消配額和許可沒有顯著影響。
分析表明,關稅和招標自由化(制造業部門)及許可證自由化(農業部門)的進口變化是由于國家密集型和廣泛利潤率變化而發生的。中國從更多國家(特別是經合組織國家)進口,由于關稅和許可證自由化,從各國進口量更多。此外,由于取消進口招標,經合組織來源國的數量和每個國家的平均進口量都會減少,這往往表明從高質量到低質量的國家品種可能會進行一些潛在進口的重新分配。產品進口的廣泛利潤率發生了相反的變化,即取消配額與集約化利潤下降相關,這表明進口產品在更大范圍的國家中重新分配。換句話說,雖然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似乎沒有受到配額限制的歧視,但本文研究發現非經合組織國家對經合組織國家的投標限制可能存在歧視。原因可能是,根據嚴格的招標要求,在國外只有發達國家被認為是合適的。
總而言之,在本文研究的貿易政策工具中,關稅似乎最適合解釋加入WTO后中國制成品進口的產品水平增長。對于農產品,取消進口許可證起著更重要的作用,配額和招標取消的影響較弱。對這些結果的解釋可能是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已被新形式的非關稅壁壘所取代,例如反傾銷、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及衛生和植物檢疫(SPS)措施。
參 考 文 獻
[1]Bao X & Qiu,L D.Do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promote or restrict trade?Evidence from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10(17):253-280.
[2]Bas M & Strauss-Kahn V.Input-trade liberalization,export prices and quality upgrad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5,95:250-262.
[3]段玉婉,劉丹陽,倪紅福.全球價值鏈視角下的關稅有效保護率——兼評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18(7):62-79.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