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葫蘆島地區的自然地理概況及林木良種苗木培育現狀的研究,本著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原則,針對側柏具有很強的抗病性,對土壤選擇及其氣候適應性較強的優勢,筆者提出其非常適合遼寧西部溝谷、山區、丘陵等特殊地區栽植;此外,側柏作為城市綠化苗木,具有見效快,投資少,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等特點,對山區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林木良種;林木苗木培育;側柏栽植
中圖分類號:S722
文獻標識碼:A
側柏容器苗在造林苗木中有著突出的地位,而葫蘆島市周邊地區造林所使用的側柏苗木多從外地采購,外地苗木在我地區因適應性不強而成活率不高,嚴重影響造林成果,進而影響荒山綠化進程,也延緩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步伐。
1葫蘆島市項目區概況
1.1地理位置及區域范圍
葫蘆島市林業中心苗圃位于葫蘆島市南票區金星鎮,育苗地坐標東經120°57' 35”,北緯41°01' 02”。東與錦州市相接,西與連山區虹螺峴毗鄰,南與連山區相接,北靠臺集屯。育苗總面積13.33hm2,地理位置優越。
1.1.1自然地理概況
南票區地形屬典型的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河水順勢南流。山脈多為東北、西南走向。南票區屬暖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季節變化明顯,受海洋氣候影響,常年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1.5℃,最高氣溫38℃,最低氣溫-26℃。年平均降雨量為360~784mm,無霜期160~170d,初霜10月下旬,終霜4月下旬。全年日照時數2 766h,積溫3524℃。南票及連山地區主要土壤類型為褐土,有機質含量少,土壤肥力低。本地區的植被屬華北植物區系,亦有長白、內蒙區的植物種類鑲嵌繁生。
1.1.2社會經濟概況
2018年,南票區生產總值4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8元,引進內資7.1億元,利用外資423萬美元。
1.1.3本行業及關聯產業發展概況
葫蘆島市南票區地處遼西干旱、半干旱地區,森林分布在全區11個鄉鎮,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區經營面積50928.5hm2。其中林分面積25483.8hm2,是“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區農業縣。
1.2技術條件概況
葫蘆島市林業中心苗圃具有先進的育苗技術和育苗經驗,苗圃基礎設備設施齊全,具有工程師3名,助理工程師1名,助理工程師1名,技術員1名,中高級工 31名,并常年聘請省市專家做技術顧問。
2項目建設內容、地點、規模及實施規劃
2.1 項目建設內容
利用建昌縣谷杖子林場生產的側柏良種(良種R-SS-P0-017-2014)培育良種側柏容器苗150萬株。其中I級苗140萬株,Ⅱ級苗10萬株。150萬株良種側柏容器苗木可造林1333.3hm2(株行距3m×3m),使葫蘆島市造林良種使用率提高10%左右。
2.2建設地點及規模
葫蘆島市林業中心苗圃育苗地1.67hm2,育苗地坐標東經120°57' 35”,北緯41°01' 02”。
2.3項目實施規劃
預計生產良種側柏苗150萬株,其中I級苗140萬株,Ⅱ級苗10萬株。
2.4實施步驟
良種側柏容器育苗種子處理、整地、消毒、坐床、裝杯、灌溉、除草、病蟲害防治、越冬防寒等苗期管理。
3林木良種苗木培育具體情況淺析
3.1 良種苗木品種選擇
葫蘆島市林業中心苗圃基地,近5年當地古杖丈子林場購買種植凈度在90%,出芽率在85%以上的側柏良種(編號為遼R-SS-P0-017-2014)500kg。并進行種子處理。
3.2 良種苗木整地施肥
在保證肥力均勻的前提下,先將有機肥和復合肥均勻撒在地表,在使用機械旋耕;為方便作業,長度跟隴長一致,將苗床做成低床,高度保持在15cm左右,床寬100cm,步道40cm;為確保種子發芽率,裝袋前7~10d將床灌足水,使土壤保持充足的水分。
3.3種子催芽處理
使用0.5%的高錳酸鉀水溶液,將良種側柏種子放入浸泡2~3h后撈出,然后放入40℃的溫水中浸泡24h,選出飽滿的側柏種子。將等量的細沙與選好的飽滿側柏種子攪拌均勻,放人種子槽貯藏(槽貯藏選擇背陰通風處,深度為80~100cm)。底部平鋪5cm細沙,再將20~30cm的細沙敷于其上。
3.4播種
首先將營養杯裝好營養土,放置在平整好的苗床上,營養杯上口要整齊一致,苗床周圍要用土培好,容器間的空隙用土填實。播種時每個杯播種5~6粒,防止有的杯沒出苗,增加后期成本。
3.5澆水與追肥
3.5.1澆水
要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濕度,出苗和幼苗期少澆勤澆,速生期要量多次少,生長期要控制澆水,出苗前1周左右要澆水,防止土壤過干,容器內土壤松散,影響出苗率。
3.5.2施肥
根據苗木長勢,不同生長期施以不同的肥料,速生期結合灌溉進行施肥,以氮肥為主,一般全年追施硫酸氨2~3次,每次施硫酸銨4~6kg,后期以鉀肥為主,可促進苗木迅速生長和木質化,提高苗木質量。
3.6除草松土
除草的原則要做到六個字“除早、除小、除了”。初期苗小采取人工除草,后期采取藥物和人工相結合的方法。
藥物主要使用35%除草醚乳油2mL/1m2溶液加水稀釋,在播種時和播種25d后各噴灑一次。幼苗生長時要確保土質疏松避免結板,表土深度保持在1~2cm,松土時注意不要碰傷苗木根系,時間宜在降雨和澆水后進行。
3.7病蟲害防治
本著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幼苗出齊后,立即噴灑0.5%~1%的波爾多液,以后每隔7~1Od噴一次,連續噴3~4次,可預防立枯病的發生。發生病蟲害要及時對癥防治,結合人工和藥物治療。
4后期措施保障
4.1 人員保障
林業中心苗圃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配備工程師、助理工程師及技術員做技術指導,組織高級專業技術工人及季節工人做勞動保障,做到對于項目的實施林場有充分的人員保障。
4.2管理保障
4.2.1生產管理
為確保該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保證管理渠道的暢通和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質量上堅持跟蹤檢查和問責制度,確保高標準完成林木良種苗木培育任務。
4.2.2經營銷售管理
林場以保證本縣造林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銷促產,以最低廉的價格賣給廣大的林農。
4.2.3資產及設備管理
建立固定資產及設備賬目管理制度,設立登記臺賬,專人管理,做到專款專用,防止資產和設備流失。制定崗位責任制度和固定資產及設備維修保護制度,責任分解落實到人,制定約束機制和獎懲制度。
5項目效益分析
5.1生態效益
林木良種是林木生產力的基礎,是培育擴大森林資源的保障,使用林木良種可以提高森林的質量和產量。為森林發揮生態效益起到積極作用,通過提高良種壯苗使用率,加快林木良種化進程,促進林農和現代化林業建設,滿足生態建設發展對林業多樣化的需求,150萬株良種側柏苗可營造生態林1333.3hm2。這些苗木造林能使葫蘆島市造林良種使用率提高10%左右。
5.2社會效益
通過建設任務的發展,提高周邊村屯閑置人員的就業率,對提高生活水平和社會穩定起良好作用,容器良種側柏苗出圃栽植后可增加葫蘆島市及周邊地區的森林覆蓋率,改善我市地區的生態環境。
5.3經濟效益
項目建成后,年生產良種側柏苗木150萬株,總投資32萬元,按照現在市場價估算,平均每株0.4元,實現產值60萬元,預計可實現利潤28萬元,收入相當可觀。
總之,遼寧省市縣三級政府營造干堅果經濟林補助政策的出臺及農民對經濟林認識的提高,城鄉造林的步伐逐漸加快,農民對側柏苗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苗木造林成活率低,建立現代化,規模化良種苗木示范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可以解決苗木供求矛盾,也可以推動林木種苗產業化進程,又能滿足現代化林業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亮.淺談遼西地區的側柏良種培育技術[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8(2):21-22.
作者簡介:趙桂平(1983-),女,遼寧省葫蘆島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從林業監測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