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阿興
摘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差異化經營模式已成為現代企業經營所要遵循的客觀規律。基于此,本文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模式路徑選擇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路徑選擇
銀行業作為金融的核心,必須做出相應的改革轉型,以適應經濟改革的方向。近年來,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利率市場化改革提速、金融脫媒日益明顯、銀行業監管更加嚴厲等背景下,經營模式轉型已成為銀行業無法回避的問題。
一、差異化經營簡介
差異化經營以市場調查作為基礎。市場調查能為企業決策者提供顧客在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差異,準確地把握“顧客需要什么”,在此基礎上,分析滿足顧客差異需要的條件,根據企業現實和未來的內外狀況,研究是否具有相應的實力,目的是明確“本企業能為顧客提供什么”這一主題。
二、中小商業銀行同質化產生的原因
中小商業銀行的同質化與其發展歷程及生存環境密切相關,它有著深刻的歷史、現實背景。也可以說,在現有的條件下,中小商業銀行是一種被動的、必然的選擇。
1.追隨戰略是近年來中小商業銀行低成本快速發展的最佳途徑,因金融產品的開發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金融理財產品、小微貸、電子支付等新型金融產品層出不窮,同時也暴露出金融產品易模仿和易嫁接的特性。中小商業銀行在技術儲備、資金實力、市場大勢把握等方面比較薄弱,不可能也不必要在綜合性新產品研發方面投入過多,而追隨戰略仿效大型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推出自己的金融產品,不但迅速贏得市場,并能節省開發成本,“搭便車”獲得額外收益。
2.多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積累了巨大的社會資本存量及流動性,金融市場不斷成長完善,容量不斷擴大,仍存在較大冗余,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不能在短期內實現。基于此,同質化經營不但可行,還有利于搶占市場先機。
3.在謀求規模擴張的前提下,采用簡單低端的金融經營模式,開展傳統金融業務,有利于克服人才“瓶頸”,實現快速自我復制與網點布局。
三、差異化經營模式的選擇
同質化與差異化是自然界的生物及人類社會各種事物動態發展變化的兩種趨勢,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對中小商業銀行而言,差異化的經營模式是對現有同質化經營模式的逆向選擇。
1.同質化和差異化的動態轉化過程。在經濟學理論中,產品同質化是市場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基本假設之一,是指“制造商間提供的商品無差異,它不但指商品的質量、規格、商標等完全相同,而且包括購物環境和售后服務等也完全相同”。在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中,同質化是指“同一類中不同品牌的產品在性能、外觀乃至營銷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致逐漸趨同的現象”。從本質上講,市場競爭的最終結果是產品與服務的同質化過程,反之則是差異化過程。差異化是與同質化相對應的概念,是產品擺脫同質化的一個動態創新過程。根據產品發展的不同階段,可顯示出同質化與差異化間的動態轉化過程。
2.中小商業銀行的差異化是超越同質化路徑的逆向選擇。根據經濟學中的比較優勢理論及產業組織理論,中小商業銀行的差異化是為了培育其在市場領域的絕對優勢與比較優勢。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傳統金融產品市場形成比較優勢,提高市場集中度;在細分市場中形成絕對優勢,在市場上建立軟性壁壘,建立自己獨特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業務結構與收入結構。
四、商業銀行差異化經營模式路徑
我國銀行業差異化發展歷程已經過區域Ⅰ→Ⅱ的過程,那么朝向中小商業銀行轉型理想區域VID發展有兩條路徑。
1.以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為主導的發展路徑。以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為導向,以誘致變遷因素差異化為輔,強化路徑發展的過程為:區域Ⅰ→區域Ⅱ→區域Ⅵ→區域Ⅷ。該路徑強調,負有維護經濟穩定運行和金融體系安全責任的政府監管部門,有必要、也有責任通過對銀行體系分類的深入探究,通過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各措施的施行,制定不同類型商業銀行的差別化監管政策,引導商業銀行科學合理地進一步細分市場,激發及保護中小商業銀行從制度層面建立具有比較優勢與絕對優勢的差異化經營模式的積極性與動力,穩健拓展中小商業銀行產品差異化的政策空間,提高商業銀行差異化的積極性,以推動銀行業差異化狀態發展到終極區域vmo該路徑的優勢在于,在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的引導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的發展進程符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在邏輯,這將有效地確保變革過程可控、穩定,并能及時糾偏。
2.經營模式差異化的優先發展路徑。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的優先發展、輔之以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來加強路徑的發展過程為:區域I~區域II~區域W~區域Vmo該路徑強調,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進程中,需要根據誘致變遷因素差異化強化的情況,積極開展多角度、多層次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差異化開發活動,創造更多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以滿足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的經營目標;同時,隨著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程度和金融產品創新程度的提高,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將逐步加強,其各項監管政策與措施實施的作用并不是引導差異化程度的提高,而是彌補及糾偏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與金融創新帶來的潛在風險。雖然該路徑在沒有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的約束下,中小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差異化的空間及自由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差異化過程在快速滿足市場對金融創新的需求及促進經濟活躍的同時,也孕育和產生了許多潛在的經營風險。因此,為了保證市場的有序經營與經濟安全,政府監管部門必須配套多種監管政策與程序,以實現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程度的提高,然而,在這種強制變遷監管差異化過程中,必須在風險出現前積極推進各種措施,否則難以有效防范與控制金融風險,并可能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害。
五、結語
總之,從我國銀行制度的變遷歷程來看,銀行制度改革滯后于經濟體制改革。在當前經濟體制轉型改革背景下,中小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呈現出高度的模仿性特征,致使經營模式同質化突出,制約著中小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可持續發展,并對經濟體制的轉型改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陸岷峰.中小商業銀行實現差異化發展的思考[J].河北金融,2015(07):3-9.
[2]尚文程.中小銀行的差異化戰略[J].經濟導刊,2014(09):24-25.
[3]王慶彬.差異化與商業銀行科學發展[J].中國金融家,2015(0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