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豐
摘要:本文通過對精益生產的相關理論的研究,分析了精益生產的特點及其優越性,并以精益生產理論體系為基礎,對現場改善理論進行了研究,對于有效的減少作業過程中的人員浪費,均衡工作地負荷,提高生產線的生產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精益生產;現場改善;瓶頸工序;平衡產線
一、精益生產在生產現場改善中的應用
(一)基本思想
1.改善效率
現場的改善效率手段主要包括勞動生產效率、物流效率、管理效率。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改善工作地布置,發揮人的能動作用等對生產系統進行優化。著重于減少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等待停滯問題,抓住生產的“瓶頸”來平衡生產線,保持一定的生產同步。在此基礎上也通過合理分配作業人員數量,避免出現工作量不均,同時也盡可能提高設備的利用率。
2.降低成本
生產成本是由生產的原料、人員的合理利用、管理費用等幾個方面組成。通過對現場的掌控、調整,做到盡量控制發生在生產過程中的缺漏而帶來相應的庫存成本、采購成本、人力資源成及管理成本等。通過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原材料庫存率及半成品的庫存,以及采購原材料過多等一系列的采購成本。通過合理分配作業人員,培養多技術人才,充分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從而降低人員成本。通過改善工藝流程,調整現場布局,使生產中盡可能少出現因流程不清或因人員的疏忽而造成的管理成本。
3.提高質量
分析表明大量的生產產品的質量問題90%都是在生產中發生的。通過對生產流程的全程監控在可以保證質量的基礎上加強對生產現場的環境、工藝要求、設備等的合理持續改善,可以從根本上減少甚至消除產品的質量問題,始終做到一切以產品質量為中心。而現場改善已成為高質量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手段之一。
4.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當今以服務為主的企業中,發展動力源自于對顧客滿意度的提高。而基于企業之間外部的服務趨勢在當今也是處于同步發展,不斷效仿之中,所以顧客對于怎樣去選擇企業的產品歸根到最根本還是源自于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及環境。從而對于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歸結到對于怎樣控制生產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質量中去。
5.準確掌控交期
交期對于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譽度、合作意向都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對于企業掌控交期主要通過兩個方面進行:一是通過足夠的生產力和相互的緊密溝通加強與合作伙伴的關系;二是通過對現場實時的掌控能力。從以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企業對于通過持續改善的方式提高生產率所帶來的價值。通過不斷改善更新的生產模式,及時準確的對生產的各個環節下達指令,把握企業生產的準時性、準確性,從而確保準確的交貨日期。
(二)基本方法
現場改善的方法中會大量涉及到與“工業工程”和“精益生產”兩類的方法體系,其中分別包括設備布局優化、方法研究與作業測定、生產平衡、"5S"管理、看板管理、持續改進流程等內容。
1.設備布局優化
設備布局指在操作現場對多種設施的一種科學布置方法,其優化主要指將設施更好的成組匹配使用,使其可以達到能按工藝方法連續進行生產,使生產過程更加便捷,操作流程更加順利,同時為工作人員提供了舒適的操作環境,最終達到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2.“5S”現場管理
①整理(Sciri)
對現場擺放的物品及在生產現場出現的生產用料、半成品或成品進行有無用的區分,將需要的物品留下,其它物品全部清除現場。其目的是為生產提供足夠空間以便物流的進行,并且可以防止物品的誤用、錯用的發生。
②整頓(Seiton)
對現場生產中需要物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齊擺放,并加以標識。目的是為消除物品的尋找時間,做到可以對現場物品擺放一目了然,減少等待時間。
③清掃(Seiso)
對現場的設備、工具、物品及地面進行清掃維護。目的是為了保證現場環境對工人工作情緒的影響,同時保證設備的精度,消除因雜亂而導致的生產事故的發生。保證現場干凈整潔,運行流暢。
④清潔(Seiketsu)
是對生產工作人員進行自身的提高。強調好的工作環境,對設施的維護。目的是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生產可以有序的進行,從而迎合“5S”的管理方式
⑤素養(Shitsuke)
對生產工人的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其養成良好習慣,遵守規章制度。目的是為了培養出一個有素質、有紀律、積極向上的工作團隊。
3.看板管理
①目的:保證供貨與生產之間的一致性,使生產可以正常運轉,以保證加工的穩定,原料的充足,減少料品積壓。②原則:按看板生產,減少看板數量。③優點:可以更好控制生產現場的管理并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保證生產質量,降低了庫存。
4.持續改進流程
持續改進流程是進行精益生產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主要是通過以下幾點來實施完成的:
①不斷發掘企業缺點并及時進行改善,以減少生產中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
②通過對生產人員的培訓,提高生產人員的自身素質。使其每一個人首先能做到發現自身的不足。③循序漸進的改進方式以使企業從實踐中需找的自身的不足,防止盲目進行過多,不當的改善,以至于適得其反。④領導的支持與重視,企業通過領導激勵員工,選擇優秀的項目負責人。掌握持續改善的宏觀掌控和決策。
三、結論
通過精益思想的現場改善方式,使生產企業在短時間內減少了在制品、庫存成品的積壓,使企業生產建立起一定的優化思想,并且在此次過中對于生產線的變化,以及產線中瓶頸工序的產量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并且實現了以改變重點帶動生產整體的效率和產量,減少了人力資源成本。利用科學的理論程序分析,在生產企業中尋找生產過程的瓶頸工序,通過平衡生產線的方式,將生產節拍與生產制造流程工藝相結合,平衡生產線。以點出發,將精益生產的思想,融入到了生產現場改善上。通過此方法的實施,不僅能降低生產中所需要的成本,更重要的是為企業開辟了一條寶貴的經驗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