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2018年安徽省三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一的安慶市懷寧縣,將電子商務帶動精準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電商精準扶貧辦法,調動社會資源,解決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產品銷售困境,通過電商人才培養、電商創業就業,支持貧困村電商服務站等多種渠道,電商扶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扶貧
一、懷寧縣基本情況
懷寧縣地處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屬大別山欠發達革命老區縣,是安慶市通往江淮的北大門,也是皖西南地區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懷寧縣現轄20個鄉鎮,243個行政村(居委會),國土面積1276平方公里,人口70萬。懷寧縣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處于全省中上游水平。2018年,全縣共有19個貧困村,10555戶貧困戶,30564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為3.1%。
二、電商扶貧工作現狀
2018年,懷寧縣243個行政村村級電商服務站實現全覆蓋,快遞進村出村實現全縣全覆蓋;電商普及培訓完成500人次,挖掘農副產品上行100余種;20個鄉鎮成立電商扶貧工作隊并建設運營鄉鎮農村電商運營中心,鄉鎮工作隊與673戶貧困戶建立幫扶關系,與60家扶貧扶貧產業基地簽訂幫扶協議,間接帶動幫扶1500余戶。完善了電商扶貧檔案體系,已完成“一村一檔”、“一鎮一檔”建設工作;各鄉鎮己實現利用電子商務銷售當地特色農產品,按照先集中攻堅、后鞏固提高的原則,分區域、分批次推進,積極引導藍莓、迎慶桃、土雞等農副產品加快電商應用,年均增長30%以上。全縣共培育鄉鎮農村電商企業39家(其中貧困村19家),線上扶貧館1個,發展網上銷售企業100多家,網店微店數量達到2000多家,實現網上年交易額突破5億元。快遞業務量達到100萬件以上,建成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及縣級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心,郵樂購、農村淘寶、禾沐生活三家承建企業村級服務站行政村覆蓋率達到100%。合伙人優先考慮貧困戶,直接帶動貧困人口新增就業100余人;2017年以來農村電商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戶人數累計1000余人次。
三、電商扶貧的重點工作
切實推進農村電商全覆蓋鞏固提升,推動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結合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及鄉村振興等新部署新要求,懷寧縣對電商扶貧工作進一步完善,就具體工作提出明確的、可量化的任務目標,以促進農村產品上行為工作重點,以上行服務能力建設和農村電商品牌建設為著力點,進一步強化電商服務、完善上行機制、壯大經營主體、推進精準扶貧、加強示范引導,鞏固全覆蓋建設成果,提升農村產品上行實效,激發電商發展內生動力,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一)強化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職能
以政府授權、購買服務等方式實施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和鄉村服務網點統籌管理。督促承辦企業優化網點布局、提升服務績效,加強人員培訓和業務宣傳。組織鄉村服務網點與實體商業網點融合發展,落實鄉村電商服務網點與就業扶貧驛站、農村快遞公共服務點、信息進村入戶益農信息社、惠農金融服務室等共建共享,豐富便民服務功能,拓展農產品上行服務。
(二)提高農村物流快遞服務效率
加快縣、鄉、村三級體系建設及快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物流快遞業務整合。健全農村快遞配送網絡,加大鄉鎮農村電商運營中心快遞中轉體系建設,提升行政村快遞通達率、投送頻次和網點快遞收發兼容度。
(三)對接鄉鎮電商普及培訓工作
2018年完成20個鄉鎮電商普及培訓1200人(其中含貧困戶100人),制定各鄉鎮電商普及培訓名額及計劃,力爭愿參與、能參與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電商培訓全覆蓋。電商培訓活躍,著力在每個鄉鎮培育建立一個本地人才講師庫。加強扶貧培訓,挖掘精英,樹立帶頭人,從鄉鎮點的層面上著力培養一批鄉鎮本地講師人才庫,實現鄉鎮電商人才庫的儲備和建立,為后期的農村電商發展建立人才支撐。
(四)培育線上扶貧農特產品
2018年開發運營20余種特色農特產品,積極與鄉鎮對接、研討,力求各鄉鎮打造一款爆款農副產品,完善各鄉鎮農村電商運營中心運營工作。加強“三品一標”農產品認定保護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積極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深度發掘地域公共品牌,積極打造“藍莓小鎮”特色小鎮,發展采摘經濟和鄉村旅游,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推廣藍莓等農產品種植、鼓勵龍頭企業收購貧困戶農產品,以電商促進精準扶貧。111
(五)組織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結對
結合鄉鎮農村電商運營中心與各有扶貧任務的村共結對幫技673戶貧困戶的基礎,鞏固完善結對幫扶成效,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幫助貧團群眾從事與電商相關的增收項目,支持農村電商企業通過農產品收購、參與就業等方式開展幫扶,實際為貧困戶網絡銷售農副產品,使貧困戶實際增收。
(六)加大電商精準扶貧的獎補力度
電子商務企業(不含第三方平臺)通過網上銷售本縣自主品牌產品,年度網上銷售額按每100萬元,給予1萬元獎勵;支持電子商務企業在全縣每個貧困村建立一家農村電商服務站,實際投入運營經驗收合格給予每個服務站3萬元一次性補助;鼓勵電子商務培訓主體,開展貧困人口電子商務技能培訓,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參加培訓的,經人社部門考核合格后,按每人1000元補助給培訓主體;貧困村組建電商產業發展公司,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帶動貧困家庭發展經濟,給予新辦企業1萬元一次性開辦費補助;貧困戶依托村級電商服務站開設網店,按銷售訂單出港件,給予網店3元/件一次性補助
四、當前電商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產業基礎依然薄弱
電商扶貧的本質仍然是產業扶貧,是產業扶貧的一種新的模式。就懷寧縣而言,產業基礎薄弱、產業特點不鮮明、農副產品品牌效應不高是影響電商扶貧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懷寧縣品牌知名度較高的有懷寧藍莓、“皖山食品”、“頂雪貢糕”、“龍鳳貢面”等農副產品,品牌數量還不多,從而制約線上銷售量。其次,由于農民的品牌意識不強、宣傳不力,導致線下產品品質難以提升,線上銷售的競爭力不足,農產品銷售量及銷售利潤都無法保證,影響脫貧效果。
(二)電商扶貧人才短缺
目前農村,熟悉、熟練應用電子商務的農民還不是很普遍,且貧困戶農民對于電子商務應用更難以勝任,專業性電商人才嚴重短缺。一方面造成線下產品的生產、加工、管理等技術要素的把控不夠,另一方面不能很好地開展線上營銷、推廣、財務等工作。這些因素都成為懷寧縣電商發展的重要障礙。
(三)電商平臺資源不足
電商平臺處于電扇產業鏈的核心節點,目前懷寧縣電子商務產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電商平臺資源不足,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較少,且實力較小,電商平臺的拉動效應遠遠不夠。阿里巴巴等國內一些大的電商平臺在懷寧也未拓展業務。而本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雖啟動運營,但發展速度也較低,業務增長較慢,仍未形成有一定競爭力的電商平臺。
五、電商扶貧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擴大農產品上架規模
優先發展產業,認真摸排發掘特色農產品,確定特色主業、主打產品,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產業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從事網貨生產,建立完善的供應體系。認證一批網貨供應定點企業,為農產品上行提供充足豐富的貨源。探索“政府+平臺+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大力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和訂單農業,扶持加工企業開發一批優質網貨,建立一批網貨供應平臺一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先進人,培育一批優質農產品電商品牌。[2]
(二)完善電商扶貧服務體系
扶持建設農產品上行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鄉鎮、貧困村建設電子商務示范鄉鎮(村)。依托縣電商服務中心,鄉服務站和村服務點,大力發展直供直銷和連鎖經營等新興流通服務,實現工業品下鄉及快遞物流進村出村。依托郵政二級中心局物流中心項目,整合農村物流資源,實現全縣快遞進村出村全覆蓋,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提高網貨配送效率及降低貧困戶農產品上行運營成本,督察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功能完善工作,保障電商扶貧有點可依,以服務網點運營發展促進電商扶貧工作。
(三)加強電商扶貧人才培訓
整合各類培訓資源,制定培訓規劃、方案,重點培育發展電商扶貧人才和師資隊伍,并加大電商專業人才的引進交流力度。同時通過開展進村培訓、平臺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壯大電商扶貧基數,結合“一對一”幫扶,提高貧困戶微商運營效益。鼓勵農村小微商家、個人探索微平臺模式,通過創新營銷手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對暫不具備開辦網店條件的貧困村,鼓勵鄉鎮干部、大學生村官、就業大學生和貧困村在校大學生以及致富能人,建立微信幫扶群,代銷農特產品。實施創客培育計劃和農村電商帶頭人培育計劃,充實電商人才隊伍,進一步夯實農村電商發展的人才基礎,切實解決農村電商人才短板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夏恒.西部山區縣電商扶貧路徑研究:以陜西鳳縣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7,39(07):45-48.
[2]趙平.轉型升級背景下電商扶貧推進策略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8(21):69-71.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財經大學大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精準扶貧績效分析——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SKY1910ZD。
作者簡介:謝亦欣(1998-),女,漢族,安徽安慶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6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