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承浩
摘要:審計,已經成為我國市場經濟體系下,各企業、事業單位財政部門在進行日常工作的時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審計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大動脈,而如何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成為各審計人員和審計部門所關注的問題之一,在市場調控之下,在經濟形勢日益變化的當前狀態下,如何有效的防控審計事故的發生,不斷地提高審計質量的防控風險,成為目前許多單位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關鍵詞:審計質量;防控風險;經濟效益
審計工作能否正常的開展,能否有序的進行,審計質量的高與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效率,并且在有限的條件之下最大化經濟效益,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審計,必須獨立進行,審計質量的高低,是影響一個企業或者單位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如何提高審計質量防控風險已經被各企事業單位提上日程。
一、審計質量的內容、特征與影響因素
(一)審計質量的特征
審計質量應具有客觀性、可靠性、準確性、全面性、充分性、重要性、一致性和及時性等方面的特征。客觀性,既指審計員在審計過程中要進行實事求是地清查與評價,也指審計的最終結果要符合客觀事物的實際情況;可靠客觀性第一是企事業單位審計員在審計的過程中一定要符合工作規程,使所有的原始數據可信度極高,也指審計結果與實施相一致,準確性,既指審查人員在審查過程中要認真核對,準確反映客觀事實,也指審查結果要有充分可靠的審計證據支持,審計結論沒有水分;全面性,既指審查人員要全面地進行審查,不放過與審查對象相關的任何細節,也指審計結果能全面地反映被審計對象的實際情況;充分性,既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搜集的資料要足夠充分,能夠有力支撐審計結論,也指審計結果能夠充分地反映被審計對象的客觀實際;重要性,既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遵循重要性原則,也指審計結果必須要遵循重要性原則;一致性,既指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滿足了審計委托人或審計目標的要求,也指審計結果滿足了審計委托人或審計目標的要求;及時性,既指審計人員的審查工作滿足了審計委托人的時間要求,也指審計結果滿足了審計委托人的時間要求。審計是一項持久且繁瑣的過程,但審計過程有規律可循,有套路可以遵守,因此審計質量提高并不是一件難度很高的事情。
(二)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
影響審計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提到的幾點,主要有:審計管理體制的適應性;審計人員素質的強弱;審計理論的研究程度;審計實踐經驗的多少。其中審計管理體制是前提,審計人員素質是關鍵。其中,任何的審計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管理層的自我創新和自我調控,把握好管理層的管理質量,使之成為提高審計質量防控風險的中堅力量。企事業單位審計員的知識掌握熟練度和抗風險分析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是各審計部門應當狠抓的環節。對審計理論的研究深度是另外一個方面,理論掌握的越熟練和深刻,對實際審計過程中所遇到的突發情況就處理地越好。此外,審計部門必須獨立,并且監督是必不可少的,在審計過程中對所有的人員操作和實際數據進行監督,防止單位審計過程中出現失誤紕漏甚至徇私舞弊等現象。
二、如何防控審計風險
(一)健全風險責任制度
防控審計風險,首先要建立健全風險責任制度,以防范風險的目標為基準,健全風險責任制度。明確審計事務所內部組織層次結構,各個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做到權責分明,責任到人,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并能夠分清責任。要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誰經手誰負責到底的責任管理體系,只有將責任劃分明確之后,工作才能以高效率和高保證度的完成,同時能夠大大提高審計的質量,以預防為主,一旦出現紕漏以及失誤,要啟動聯動責任應急機制,做好第一步的處理,以防止造成進一步的損失。同時要不斷地提高審計風險責任人的能力和素質,通過定期的培訓以及外出學習,再加之一定的考核制度,使之具備更高能力等次的風險責任承擔能力和應急方案的提出能力,以降低審計質量風險出現時的損失。只有具備完善的質量風險防控體系,才能夠使得審計人員所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審計質量防控風險的不斷提高,合理地進行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事故的發生。
(二)做好風險評估和保險環節
在審核員對企事業單位進行審核服務之前,需要對企事業單位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業風險評估,并將審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專業風險評估掛鉤,必要時可以進行各種調查并討論,為了提高評估的質量和可信度,企業或企業的單位員工審核員應積極傾聽風險評估的專業指導,并在以后的審核工作中要求工作環節嚴格遵守規則和法規,并且可以通過積極的態度來降低風險,必要的完善防控指導體系,所有的企事業的風險評估環節應該聘請專職或兼職的風險評估師,對于企業和審計部門的審計過程,按照實時的變化,不斷引導并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形勢和全球化帶來的變革的風險,在另一方面,要由保險學專業人士對審計單位進行保險推算,投入適當的保險以降低審計質量出現問題時所帶來的經濟上的打擊,以保證企業的破產風險大幅度地降低。通過這種方式來以一個更高的水平保證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質量防控風險達到一個合適的水平,以提高企事業單位的競爭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加強監督體系和法律體系
在審計過程中,監督制度是必要的和重要的方面。一個合理有效的監管和監督系統可以大大提高準確性和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意味著審計出錯率大大降低,也就是說,從預防的角度來看,高水平提高的風險預防和控制審計質量,除了要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法律保護體系企業,審計質量出現的風險,有必要聯系法律援助和及時通過單位的現有法律體系完全減少的經濟損失的風險。
三、結語
企事業單位的審計質量一直是企事業單位從高層到審計部門到中層人員關注的重要指標。如何建立規范,科學,完善的審計風險防控體系是提升單位整體實力的關鍵,從根源上建立高效,全面的審計風險防控流程體系是必要的。從審計報告發布初期到審計階段,要全面監督審計質量風險,實施科學有效的防控措施。從而提高了企事業單位審計部門的審計質量,提高了風險控制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第112號審計準則-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R].2010(10).
[2]朱松,陳關亭.會計穩健性與審計收費:基于審計風險控制策略的分析[J].審計研究,2012(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