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時期后,信息化技術日趨成熟,推動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在工程造價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對工程成本更加高效的控制,使建筑企業綜合競爭力得到增強。而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將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平臺構建起來,則能夠解決數據滯后、數據量大等問題,更加精細化、全面化的管理工程造價,有助于建筑企業工程造價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關鍵詞:大數據;工程造價;信息資源
工程造價管理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涉及到較多個環節,包括投標、施工、結算等,同時又有大量的信息產生,如價格信息、政策法規、指標信息、指數信息等,具有較大的數據信息量。傳統的技術手段下,很容易有數據滯后、計算不準確等問題出現,進而降低了工程造價管理水平。針對這種情況,就可以將大數據技術運用過來,通過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更加全面、精細的管理工程造價。
一、現階段工程造價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發現,目前有諸多的問題存在于工程造價管理中,對工程造價管理效果的發揮帶來了不利影響。具體來講,包括這些方面的問題:
(一)數據獲取方面
部分工程建設企業在工程造價管理實施過程中,沒有充分積累工程造價數據,沒有規范開展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導致獲取的信息數量較少,施工定額的編制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這樣真實成本就無法準確了解,利潤也無法得到合理確定。此外,采取單一的渠道,對外部數據進行獲取,無法對市場信息、社會成本等實時掌握,無法對競爭對手的情況充分了解,進而制約到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科學開展。
(二)數據處理方面
目前,很多工程項目建設企業將BIM技術運用到工程造價管理過程中,BIM技術能夠對工程信息有效處理,但是卻無法深入全面的分析施工過程中工程造價的影響數據,導致工程造價管理的合理性、科學性得不到保證。
二、大數據背景下工程造價信息的優勢
(一)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眾所周知,工程建設項目往往具有較長的施工工期,涵蓋了較多的人員、施工信息。相關單位在核算項目成本時,需要充分考慮項目各種內容,但是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到這個過程,進而無法保證核算結果的準確性。而大數據技術則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借助于數據挖掘的實施,可以高效管理工程項目,提升成本控制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在具體實踐中,在大數據庫中錄入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水平、消耗數量等一系列信息,通過分析和比對,即可對工程成本預算有效確定。
(二)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投資
其中,工程投資回報率是投資商、開發商十分重視的內容,因此,施工單位就需要通過成本控制、質量管理、進度管理等工作的實施,促使投資回報率得到提升。而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能夠對工程投資回報率等數據準確分析,促使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此外,通過應用大數據技術,還可以更加合理的篩選供應商,拆分報價,避免有預算、造價不合理等問題出現
(三)企業定額編制可以得到實現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數據透明性得到提升,能夠公開各個環節的成本細節,這樣數據準確性得到保證,定額編制需求得到有效滿足。過去施工單位造價報價并不明確,很容易出現偷工減料等不良問題,而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工程成本得到顯著控制,定額編制得到實現。
(四)造價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過去工程造價評估過程中,存在著較強的經驗性,數據驗證缺乏,無法形成數據參考標準。目前建筑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缺乏相應的數據投入,這樣數據丟失、數據不準確等問題就容易出現。且市場上建筑材料的價格處于不斷變化態勢,建筑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更新數據,將會滯后于市場實際情況。而通過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則可以顯著提升建筑企業造價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市場因素、價格成本等得到了充分考慮,造價管理質量得到有效保證。
三、基于大數據的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框架體系
(一)框架體系
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構建起來的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工程體系涵蓋了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應用支撐層、應用層、展示層等組成部分。基礎設施層主要為軟硬件設施,如通信網絡、服務器、機房等,從物質層面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行。數據層的主要功能是存儲和管理系統數據,涵蓋了計價依據、平均成本、平均利潤、市場價格等一系列內容。應用支撐層則主要有應用支撐軟件組成,包括數據庫、中間件等,促進了系統開發、部署、應用的正常實施。應用層則主要是將軟件服務提供給用戶,用戶的可視化建模、BIM文件存儲等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展示層則是將可視化技術運用起來,可以有效分析、預測和統計工程造價信息數據,將數據中隱藏的規則、關系給找出來,對數據流進行簡化和細化,且將數據挖掘結果給直觀形象的展示出來。此外,為了促使資源共享體系的安全性得到保證,將諸多的安全措施、安全技術手段等運用過來,如外網隔離、數據加密等,促使數據信息的合法化訪問需求得到滿足
(二)大數據處理流程
首先,共享交換、預處理工程造價信息,通過業務功能分析的實施,促使有業務模型形成。其次,深入分析工程造價數據的關聯性,將功能模型、數據模型構建起來。最后,通過可視化形式,將數據挖掘結果展示給用戶。
四、基于大數據的工程造價管理措施
(一)完善大數據框架體系
政府要積極參與進來,通過培訓活動、講座活動的開展,對大數據、工程造價等方面的知識、融合意義等廣泛宣傳,將大數據框架體系構建起來,發揮大數據的優勢,促使工程造價管理水平得到提升。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職能,將標準化建設推進下去,強化信息共享,促使信息的透明化、公開化程度得到提高。同時,做好監督管理工作,借助于市場力量,對運行機制、共享機制進行規范,促使工程造價框架體系得到不斷完善。
(二)大力推進標準化建設
在工程造價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實施過程中,政府部門、建筑企業、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等相關組織、企業都需要積極融入進來,綜合多方力量,對數據采集、交換方式有機規范,對數據規范統一制定,以便對工程造價關聯信息更加科學的采集。同時,要逐步對存儲信息、交換信息等標準進行統一,促使數據的開放性、及時性得到強化,能夠充分共享、重復使用內外部各項數據資源。
(三)強化引導職能
要將政府的信息發布者、信息收集者角色充分體現出來,大力搜集、整合、公開各種信息。結合實際情況,對信息標準、管理制度體系等逐步完善,對共享工程交易信息資源逐步開放。要統一分類和優化數據,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測算等逐步規范,對數據接口進行統一,通過標準化來促進產業發展和數據信息的應用。要逐步將行業、地區壁壘的限制因素有效打破,鼓勵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到標準化活動實施當中。要引導企業在工程造價領域內廣一泛應用大數據技術,更加高效的配置設計、預算、施工等各個環節的資源信息。
(四)廣泛應用BIM技術
研究發現,通過BIM技術的應用,可以促使項目各個階段的整體效率與進度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借助于三維可視化監測功能的發揮,管控效果也可以得到增強。因此,政府部門就需要對BIM技術的應用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引導廣大企業將BIM技術廣泛應用于工程招標、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地方政府要結合實際情況,對配套政策、地方應用標準等合理制定,將在工程造價領域應用大數據技術的示范性企業培育出來,促使BIM技術的應用得到有效推動和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管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工程建設行業的整體發展與進步。目前在工程造價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工程造價信息不夠準確、數據積累薄弱等。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科學構建工程造價信息共享平臺,深入挖掘、分析、共享工程造價信息,推動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鑫.大數據背景下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48):124-125.
[2]吳萍,肖琪.大數據環境下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思考[J].江西建材,2018(:217+219.
[3]范文龍.大數據與工程造價有效融合的思考[J].廣東開放大學學報,2018,27(01):105-108+112.
[4]繆雯筠.淺談大數據環境下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J].銅業工程,2017(03):20-22+26.
[5]張瓊.大數據背景下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的策略探析[J].居業,2018(10):147-148.
[6]劉玲,謝瑞芳.大數據背景下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建筑經濟,2016,37(01):49-51.
[7]黃覺如,羅也奇,鮑深鑫.大數據背景下工程造價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中國金屬通報,2018(03):157.
作者簡介:劉銳(1986.08-),男,漢族,重慶銅梁人,2009年7月畢業于重慶交通大學,學士學位,現就職于重慶兩江新區水土高新技術產業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