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
摘要:課堂教學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通過這種活動,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和發展學生認識能力,即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善于學習和運用知識,善于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極為復雜的有規律的過程。對學生來說,課堂教學是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習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教學的主導。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氣氛;語言魅力;教學潛能
一、創造和諧教學氣氛
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活躍的課堂氣氛是學生之間通過對學習問題的平等自由的交流而實現的,也就是在課堂上學生認真地傾聽以及有秩序地談論、質疑和與老師進行適度辯論,課堂教學的環境與氣氛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感應場。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要創設一個和諧的教學氣氛。
良好印象的形成。課堂教學是由教師邁進教室的第一步開始的。這時,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會集中在教師身上,這就要求教師要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個印象不靠教師的言語表達,而是由教師的外在的儀表以及反映出的內在氣質和風度形成的,這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心理活動的第一指向。教師的服裝要整潔莊重或明快大方,不能過于怪異和艷麗,奇裝異服或色澤過于艷麗會過分刺激學生的感官,給學生以輕浮的感覺。教師的儀表要大方,修飾要適度,自然美是教師良好的氣質和風度的反映,教師步入教室,登上講臺,其儀表、氣質、風度和神態都應使學生產生一種美感和信服感。由此在心理上吸引學生,穩定學生的情緒,使教學一開始就進入了一種和諧的氣氛中。
目光的作用。俗話說“目光是心靈之空窗”,一個人的目光反映著他的心理活動,所以教師可以通過目光這種無聲言話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組織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用目光注視同學。教師的目光應該是炯炯有神、和藹可親,給學生以期待、鼓舞和安全之感,使他們能夠接受教師,接受教學,教師也可以通過目光很好的跟學生進行“交流”。相反,教師板著面孔,目光嚴肅,甚至橫眉怒目,就會使學生懼怕教師,造成敬而遠之情緒,甚至躲避教師的目光。如果教師目光呆板,情緒低落,也會感染學生使得他們無精打采,情緒消沉,如果在這種心情,氣氛中,對教學將會十分不利。
表情的妙用。表情是人的神經系統反映的指示器,可以表達復雜的情緒,教師講課伊始,面帶微笑,表情和善友好。學生會感到猶如春風撲面,便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愉快的心境。在愉快的心境中聽教師講課,易于接受也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課堂教學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意表情的運用,組織好課堂教學。
二、展示教師語言魅力
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夠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優秀教師的語言飽含學識與文化修養,能夠折射出其獨特的人格與品格魅力。文化知識、專業基礎知識都要靠教師的語言表述來傳授給學生,教學的藝術可以說是以語言藝術為主體。課堂教學要充分展示教師語言的魅力,其主要表現在:
有美學特征。教師講課應講普通話,在此基礎上,語音要準,吐字要清,音律要有節奏而和諧,情感要飽滿。教師應把課本上死板的定義、原理,通過形象語言的表達來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把學習知識作為一種美的享受。
風格獨具。語言風格反映了教師自身用語言表達概念、事物和情感時所具有的等點。
講課聲音宏亮高昂,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會感染學生的情緒,激勵學生的熱情;語音沉穩莊重,適合于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風細語的講解,能在學生的心田灑下知識的甘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體現,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注意語言藝術的運用,致使語言平直,缺乏生氣,學生就會感到所學的知識也是乏味的。
有幽默感。幽默的語言具有感染性、啟發性、婉轉性和含蓄性,教學幽默可以助教師一臂之力,在幽默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激發性趣、獲取知識,增長智慧,陶冶情操,修養德性。缺乏幽默的課堂,宛如一潭死水;缺乏幽默的教師,宛如一尊雕像。在教學中,教師若能恰發其分,別具匠心的運用幽默,可使教師講課變得風趣,詼諧,睿智,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同時也使師生關系加倍融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中,教師語言的魅力是通過講解知識內容來體現的,教師只有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學生易于和樂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方法,向他們傳授科學知識,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課堂教學潛能
和諧的課堂氣氛,藝術語言的運用,是組織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但課堂教學最佳效能的重要體現是教與學同步。同步是和諧,和諧才能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接受和掌握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和技能。
捕捉興趣點,滿足求知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從知識內容結構中,盡量捕捉學生的興趣點,以此激發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課堂教學應該是,課開始,趣乃生;課正行,趣仍濃;課已盡,趣猶存。
激發興奮點,開掘創造力。學生在課堂上的精神狀態,直接反映了教學效果的好與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創設一個活潑、激奮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大腦神經保持高度的興奮狀態,才能開動他們的思維,在學習現有的知識基礎上再思維、再創造、再提高。
捕捉感應點,增強思考力。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水平,課堂教學中所講授的知識,讓學生感到能學懂而又有一定難度。通過教師的深入講解和啟發,經過學生的認真思考,最終掌握了所學的知識。這就是有難度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收獲,有提高。
總之,課堂教學蘊含著極大的潛能和生命力,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合理化的使用教學資源,針對性的實施教學引導,靈活的進行教學設計,創造性的運用教學方法,科學地上好每一節課,不斷的進行教學反思,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賈芹芹.職業教育“學生中心、能力本位”課堂教學設計實踐研究[J].職業,2018(35).
[2]孫會寧.淺談提高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課堂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J].才智,2018(24).
[3]關云波.高職院校效能教育發展探析[J].河北職業教育,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