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杰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建筑相關的各類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尤其是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技術,已經成為建筑施工中的常用技術形式。與此同時伴隨建筑工程結構以及操作工藝的日漸復雜,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提高其施工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施工技術;建筑工程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誘發了現代建筑技術質的飛躍,也促使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策略、新設備應用建筑工程當中。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建筑行業的全面發展,推動了其功能的日趨完善,日漸走向理想型建筑的道路。另一方面,大體積混凝土因為其本身所具備的特點和優勢,在建筑施工過程中應用頻率日漸提升,但是若不能很好地掌握應用技術和方法,很容易讓混凝土本身的使用壽命、堅硬程度及裂縫問題,影響到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
一、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特點
從概念上來說,大體積混凝土一般是指實體厚度超過1米的混凝土結構,將其運用到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可以很好地減少施工的溫度應力,合理避免和防控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較大的情況,甚至有效控制和解決裂縫問題。較之普通的混凝土結構,大體積混凝土具有這樣幾個施工特點:
第一,施工標準高、要求高。比如建筑工程的箱體結構,就有著明確的“不能有施工縫”的要求。
第二,因為大體積混凝土本身體積大,因此其內部水泥水化作用很有可能帶來非常多的水化熱,導致熱量不容易散發,進而導致其內部和外部存在非常大的溫差,進而誘發內部應力集中的現象。一旦溫度應力高出混凝土本身的強度,那么就有可能產生混凝土開裂的情況。所以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作業時,必須采取合理的技術方式,避免結構裂縫的產生,確保施工過程準確、順利。
二、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構造原則
(一)速度控制
在混凝土凝固的過程中,不然會有很多的熱量在水泥水化的情況下慢慢散發出來,這樣就會導致水泥的內部和外部出現巨大的溫差,而為了避免這樣的溫差對混凝土施工造成影響,就需要做好混凝土澆筑速度的合理控制,避免急速溫差的出現。
(二)合理的材料選擇
必須要重視材料的選擇,按照既定標準合理選擇材料,尤其是水泥主材的選擇,一定要重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控溫手段并不會因為模板的差異性而產生變化,所以要盡可能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模板。
(三)材料配比合理性
在進行建筑施工的過程中,要做好材料的配比,必要時要增加適配次數,確保混凝土能夠合理配比。與此同時,因為水泥水化會散發比較多的熱量,所以要將水灰比例控制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內,讓混凝土散熱可以盡可能減少,防止其開裂。
三、大體積混凝土的主要施工技術
(一)材料的選擇和配比
在備料方面,為了避免混凝土體積較大,突然產生的熱量不容易發散,要盡可能選擇水化熱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來替代普通的水泥;而為了讓混凝土更加易和,要盡可能減少水泥的用量;在粗骨料的選擇方面,要盡可能選擇級配良好而且連續的顆粒較大的石子;在細骨料的選擇方面,要盡可能地選擇天然砂,同時要以中粗砂為主、盡可能地減少水泥占比、防止混凝土收縮。
為了提高混凝土的易和性,要摻雜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同時采用一定的諸如減水劑、引氣劑等的外加劑,減少水泥漿的用量,保證水漿比例。除此之外,適當加入減水劑還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收縮情況,進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在配合比方面,還要結合具體的工程類型,因地制宜、并且通過多次試驗,確定最終的配比。
(二)大體積混凝土的運輸
將混凝土運輸到具體的施工地點,有多個問題需要注意。否則運輸過程不僅會影響到混凝土的品質,更會為后續的施工造成影響。尤其是冬季氣候比較寒冷的時候,溫度過低就有可能引發混凝土質量的下降,如此自然會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所以為了確保混凝土的質量不發生問題,運輸過程務必重視,要盡可能選擇運輸道路安全的路段,同時合理計算運輸距離,以最快、最短的規劃實現運輸。
(三)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灌
大體積混凝土的澆灌自然需要比較重要的技術流程,更需要制定嚴謹的標準方案,方案當中既要標注各個流程的控制標準,同時還需要在恪守標準的過程中嚴守施工品質。比如在混凝土在初凝之前一定要將混凝土的表面覆蓋一層膜蓋并搗實,在此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混凝土的結構情況、施工所面臨的疏密情況,地腳螺栓柳社、預埋管道是否到位,混凝土供應是否充足,水化熱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施工過程的全面與安全。而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還要把握這樣一個細節:
施工要在第一層澆筑完畢以后,再澆筑第二層。澆筑第二層的時候要注意把握時間,確保先前澆灌的混凝土還沒有初凝時便開始第二層施工,直到最后完工。當然以這樣一種澆筑方式施工,需要很多條件進行限制。只有結構平面比較小的澆筑截面,才適合以這樣一種方式進行操作。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施工要從短邊開始進行澆筑,然后慢慢向前推進。
(四)大體積混凝土的后期養護
因為通常情況下混凝土都是以分層的形式來進行澆筑的,所以分層的技術、凝固的時間點以及凝固程度都會影響到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效果。并非完成澆筑過程就意味著施工徹底結束,因為混凝土表層隨時會出現變形、進而對總體質量生成影響。所以自然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振搗和抹壓,讓混凝土的表面可以繼續密實平整,這樣還能讓表面的水分更好過濾,防止其表面產生裂痕或者氣泡。對混凝土開啟養護最為理想的時間是再澆筑完成之后的10小時,持續養護四周是最為理想的選擇。當然一些比較特殊的位置需要指定特殊的養護計劃,保護養護方式、養護時間等都要進行調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大體積混凝土因為體量大、水化熱釋放量大、整體澆筑以及導熱性差等等原因,注定了其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困難與問題。所以為了改善此類情況,避免種種不良情況的發生,要盡可能地把握好施工過程中的諸多環節,通過嚴謹的設計、創新的工藝形式,提升施工標準,避免施工過程中不良現象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黃義荀.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風,2019(04):102.
[2]柴瑞,唐盛朝.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探究[J].山西建筑2019,45(03):86-88.
[3]余小明.大體積混凝土建筑工程無縫施工技術探討[J].四川建材,2019,45(01):233+235.
[4]刁寧.大體積防輻射混凝土施工技術分析[J].天津建設科技,2018,28(06):31-32.
[5]呂小龍.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研究[J].中國建材科技,2018,27(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