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摘要:社會經濟的變革,促進了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生活也逐漸邁向小康階段。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發揮更大作用。本文講述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情況,重點闡述了實施管理的措施,如:加強組織建設、健全農業經濟組織法律法規、制定財務管理制度等,旨在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經濟
近期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不斷擴展,政府、農業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并在一系列措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發展情況分析,制定加固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手段,建立適合的管理體系,可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情況
(一)合作經濟組織模式多
我國經濟水平日益提高,農業部門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其中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和發展,短時間內我國數量高達20萬個,包括水產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和運輸業等。但是我國該方面發展時間短,很多組織結構和運行模式不完善,導致資源和銷售需求不匹配,嚴重影響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進步。
(二)促進農村高速建設
首先,合作經濟組織的建設,形成完整的經營模式,在農村中以本地區的農業產品為主,擴展經營手段,將農業生產、加工運輸和經營等多種環節串聯,促進產品生產銷售一體化,提升經濟收益。
其次,調整農業結構,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中,促進產業結構的多元化調整,促進農民經濟收益的提升,激發生產工作性[1]。并隨著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不斷深化和完善過程中,將以往單一種植的農業活動,變為集加工、生產和銷售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令合作組織活動變得更加系統化和完整化,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效率。
最后,減少經濟投入成本,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從生產到銷售,構建一體化經營模式,減少經濟成本。以政府部門為支撐,投入更多資源,建立農村自治手段,令合作經濟組織中的管理更加民主。
二、加強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措施
(一)加強組織建設
對于該方面的工作,相關部門加大重視,掌握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的緊迫感,在社會發展下不斷優化農村產業經營管理理念,縮短其生產和市場經營的矛盾,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需要結合本區域實際情況,創建農村經濟合作社,在此分析和探討市場經濟發展,并對自身經濟做出適應的調整。待全面了解農村經濟組織運用的意義后,通過積極思想優化產業結構,利用網絡技術,收集與自身有關的信息,詳細了解當地經濟發展形勢,為農民生產經營工作提供最適合技術支撐,按需生產。合作經濟組織將農村中散戶集中起來,面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如自然災害和經濟風險等,提前預測并調整,幫助農民渡過難關。通過合理分配農村中生產要素,精細化分配資金,合理分配各要素所有權和使用權,能夠促進現代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圍繞自身生產,還可以擴寬農業市場,進而加大生產規模,在一定區域中建立品牌效應,使用現代市場營銷方法,加大農產品銷量。除此之外,農業科研部門研發并使用新的生產技術,在農產品質量和產量上獲得更大的提升。制定農業生產規模的標準,為農民爭取更多經濟利益。
(二)健全農業經濟組織法律法規
農村建設合作經濟組織時,應當與適應的法制法規結合,這需要政府部門合作,完善相關法治內容。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工作中,有所依賴,以家庭和合作社為單位,組建新型合作組織,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通過不同法律制度,做好合作組織中成員經濟利益的分配,避免基層農民利益獲得侵害,促使其積極參與合作組織中,促進農村經濟更高一步的發展。
(三)以農民利益為主
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需捋順合作組織中產權關系,將其真正交給農民,促使其利益不被侵犯。同時,需要注重提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成員的責任感與榮譽感,以更高積極性參與到實踐生產中,以便擴展合作組織規模。另外,在產權轉讓的時候,建立完整的流轉流程,有利于減少農民在此過程中跑腿時間,縮短產權轉讓時間,保證其順利進行。在公平合作基礎原則上,讓農場村經濟合作組織的股權更多的掌握在內部成員手中。
(四)制定財務管理制度
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中財務管理很重要的,需制定完善的財務制度,從實際情況出發,以當地會計核算為基礎,公開農村財務工作內容、承包合同等,制定適合的管理制度,將合作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變的合理化。以會計基礎為出發點,加強會計人員會計報表、憑證和記賬方式等統一標準,提升經濟管理的真實性和及時性,以監督管理工作為主。加強對財務人員技術培訓,對于重要信息,分別由部門領導與管理人員做好確認工作。除此之外,需要做好合作經濟組織中財務核算工作,以增加組織中經濟收益為主要目標,完善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堅持實事求是原則,提升財務審核能力,按照流程制定財務信息,避免合作組織中財務信息不精準和不真實的問題,提升會計核算工作高效性。
(五)整合農村產業結構
農村在生產過程中,效率很重要,包括種植養殖效率和銷售效率等,這與新技術的使用密切相關,因此需不斷糾正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農業部門與政府合作,建立正確的可持續發展方針,做好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運行的監督、勘測、信息溝通和產品銷售等多環節工作[2]。在完善市場經濟機制條件下,全方位宣傳農村合作經濟組織運營的意義,能夠促使農業轉變觀念,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推廣適合的高產量產品,通過試點試驗,推廣新技術。培訓農村中技術人員,加強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快速改革產業結構。另外,以往使用的是家庭承包制,土地經營規模小,不利于農業生產產業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管理的使用,充分利用土地、資金和技術資源,提升農業生產效益,為農民獲取更多利益。
三、結論
綜上所述,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是國民經濟的主要構成,可以促進農村的發展,但是在市場經濟不斷改革中,我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在具體管理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業部門轉變觀念,優化和完善合作經濟組織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汪艷濤農戶分化背景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5.
[2]林藝能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工作的措施[J].新經濟,2015(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