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栩翔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開始日益提升,金融投資已經成為了國民支出的主要構成部分。然而,在金融危機時代下,由于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國家庭金融投資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大眾家庭金融投資理財趨勢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大眾家庭;金融投資理財;趨勢
家庭所處生命周期是家庭理財規劃的重要考慮因素。它直接影響到家庭收支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家庭責任及投資期限等其他因素的變化,進而影響到該階段的家庭理財需求與特征。通常來講,家庭生命周期是分為五個階段: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
一、被訪者家庭資產配置情況分析
儲蓄存款方面,參與此次調研的受訪居民家庭持有的活期存款普遍在10萬以下,占比高達63.07%;活期存款在100萬以上的受訪居民僅有17人,占比1.61%。參與此次調研的受訪居民家庭持有定期存款在10萬元以下的有586人,占比55.49%; 10萬-20萬的受訪者數量和20萬-50萬的數量大體相當,分別為186人和155人;定期存款在100萬以上的受訪者有44人,占比僅4.17%。負債規模上,參與此次調研的受訪居民家庭負債5萬以內有202人,占比lg%;負債5萬-10萬的居民有167人,占比16%;負債10萬-20萬和20萬-50萬之間的受訪居民人數有131人,占比和為12%;負債50萬以上的居民受訪者有193人,占比達18%,排在第二;無負債居民受訪者的占比高達34%,有363人,位于第一位,整體看來呈U型。負債用途項是多選題,有效填寫人次為620人,統計數據顯示,參與此次調研的受訪居民家庭的負債主要用于買房,有329人選擇此項,占比達53.06%,由此可以看出,天津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投資在家庭全部資產的占比最高;其次是日常生活消費和看病,占比分別為28.06%和24.03%,說明我市居民家庭在借貸方面相對保守。
二、我國家庭金融投資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一)居民投資意識較低
盡管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開始日趨完善,并且金融產品的類型也變得越來越多,但是我國居民的投資意識卻仍然較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金融投資的發展。導致此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由于中國人長久以來一直受到傳統文化與傳統觀念的制約,因此,造成他們在進行金融投資時往往過于重視金融投資的收益性,而且不會購買任何一種可能帶來風險的理財產品,他們寧愿購買風險小、收益低的理財產品,也不愿意購買風險較高、收益也較高的理財產品。尤其是就部分中低等收入的家庭而言,他們只會選取儲蓄存款這種理財形式。只要進行投資就存在較高的風險,沒有在自己手中安全,此種投資意識較低的現象在我國的金融資產投資中屢見不鮮,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傳統思想已經在人們的意識當中深深扎根。實際上,近幾年內,我國金融市場已經獲得了較快的發展,新型投資理財產品開始大量涌現,然而,此種理財形式卻難以較好地吸引廣大居民,過于追求收益性與風險性,并未對新型理財產品的社會性引起重視,進而不利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支付風險
“理財通”這款產品是通過微信錢包來進行操作,采用微信支付以及支付寶等工具的支付使用情況遠高于現金支付、刷卡支付等方式。在近場支付的過程中在掃碼時可能會遇到帶有病毒的收款二維碼,或者是錯誤的收款二維碼,支付到了其他的賬戶上。在支付過程中,還可能出現輸入密碼時被不法分子利用視頻監控等手段來獲取,進而導致其支付密碼泄露,賬戶資金被轉移。遠程支付的風險來自于一些非法連接導致手機微信的支付密碼被盜,或是某些網絡犯罪分子通過置入木馬等技術手段來盜取微信密碼,進而導致資金被轉移。
三、金融危機下我國家庭金融投資風險規避策略
(一)開展金融知識專題講座
根據天津市居民家庭金融素養與金融資產選擇調研情況,我們發現大部分天津市居民金融素養較低,而大多數家庭呈現的風險厭惡性投資形式、較為單一的金融資產選擇正與此息息相關,并與受教育程度、收益等多個因素呈較強相關關系。因此,應當豐富金融知識講座主體,強化對于不同人群、不同金融產品的差異化培訓引導,以拓寬金融知識專題講座覆蓋面積,提高受眾接受能力,就金融機構而言,應當根據自身金融產品狀況,綜合考慮目標客戶金融素養水平、風險態度,針對不同人群舉辦不同形式的普惠金融教育,鼓勵居民家庭參與相關的金融常識的培訓,面向更加廣泛的家庭群體,拓寬理財知識的宣傳渠道,豐富投資者獲取金融產品信息的渠道,提升信息處理和風險識別的能力,不斷提高金融市場參與率,增加金融資產組合的有效性。此外,由于金融機構的特殊性,部分家庭對其缺乏信任,尤其是知識程度較低、家庭收入較低人群,對風險更加敏感,另外中老年群體、農村群體接受信息渠道不暢,參與程度與接受程度受到限制,因此應充分發揮政府等其他宣傳基點的作用,如以社區為單位,派請金融局工作人員定時進社區開展主要面向中老年人的金融講座,提高講座公信力,避免家庭金融素養較低但有投資意愿的社區家庭遭遇騙局,提高其金融投資選擇能力。
(二)支付風險的防范對策
支付風險的防范需要微信平臺方以及使用者、政府部門共同參與。作為“理財通”的開發運營者,應加強安全設置,通過設計和優化支付流程,提高支付的安全性。政府相關部門則應加強對犯罪分析的懲罰機制,對其進行威脅,減少盜取支付密碼的犯罪人員。
(三)注重對金融人才的培養
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再加上家庭投資熱情的持續升高,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多培養一些專業性的投資市場指導型人才,并構建出有關的市場指導機構,必須設立專門的機構,才能夠為家庭投資者提供更加及時、專業的市場投資指導,從而不僅提高了家庭投資盈利的概率,而且還擴大了家庭投資的范圍,激發了他們的投資熱情,這樣他們就會將閑置資金投入到市場當中。同時它也屬于一種市場吸收閑散資金的有效方法,再加上規范化的引導與管理一定會使家庭投資以及市場經濟發展處于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除此之外,專業性的金融人才還能夠幫助缺乏專業金融知識的家庭投資理財者選取適合他們的金融產品,或者是指導他們如何對這些投資產品進行管理,盡量做到專業化,專門化最大限度地保證家庭投資者的利益,以防家庭投資者盲目地進行投資。還有一點就是,采取此種形式能確保家庭閑置資金在金融市場中的合理、高效運轉,進而為國計民生以及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正能量。可以看出,注重對專業金融人才的培養在家庭投資方面發揮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這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措施。金融市場秩序方面發揮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開設網絡金融教育共享平臺
數據分析結論顯示,投資者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與金融素養息息相關,而金融素養水平對其金融投資選擇與收益更是呈現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就造成了“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極端化現象,高金融素養投資者社會層次高、渠道豐富、投資實踐經驗充足,更容易接觸到各種各樣的金融教育,而普通家庭或無此意識,或缺少有效資源,難以對其金融素養的提高有所幫助。成年人受工作、家庭等因素限制,很多受訪者沒有較為集中的時間參加金融培訓,而現有被大眾所熟知的金融教育網絡平臺少之又少,且課程收費較高。互聯網和手機等移動終端的發展,為成年人進行“碎片化”學習金融知識提供了更多選擇。金融教育平臺應采取政商結合的主要形式,既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與監管的支柱性作用,又發揮社會金融機構的多元性活力,以免費公開課普及金融投資知識,以及付費學習各類型專題金融教育等形式,針對不同年齡階層、職業、性別等因素,開展專題化金融教育,破除普通民眾對于金融投資的片面化認識,全面提高金融素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金融投資市場隨之發生了改變,并且投資風險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就家庭投資而言,如何對風險進行規避,是一個值得考慮和研究的問題。另外,要想確保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讓政府與金融市場以及家庭投資三者之間產生聯動,從而既有助于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婁梅,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動力機制分析——以投資與理財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辦學為例[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48-52
[2]劉青璇有風險的企業投資與家庭理財問題定量分析[J],科技風,2019(08):247.
[3]張權中.當前家庭理財規劃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分析[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3):51-52.
[4]路曉蒙,甘犁.中國家庭財富管理現狀及對銀行理財業務發展的建議[J]中國銀行業,2019(03):94-96.
[5]王志曉,天津市居民家庭金融素養與金融資產選擇調研報告[D].河北經貿大學,2019.
[6]邱宜干我國國有金融資產監管問題探討[J]現代商業,2019(06):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