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嬋
摘要: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是為基層減負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創新方式方法,瞄準“風向標”,實行“清單制”,打好“組合拳”,把握“時度效”,有效為基層減負,有力促干部實干。
關鍵詞:統籌規范;督查考核;減輕負擔
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近期,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明確2019年為“基層減負年”,把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作為松綁減負的一項重要舉措。黨委督查工作作為抓落實的重要手段,既要更好發揮“利劍”作用,又要帶頭克服形式主義,切實創新方式方法,打破慣性思維、路徑依賴,突出抓重點、抓統籌、抓隊伍,不斷增強政治性、權威性、統籌性、有效性,有效為基層減負,有力促干部實干。
一、瞄準“風向標”,提高政治站位
黨的督查工作姓黨、為黨、聽命于黨,政治性是第一屬性。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準確把握黨委督查工作的定位,找準坐標,明晰方向,聚焦聚力,防止“大水漫灌”。一要緊扣“兩個維護”抓督查。堅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作為頭等大事,把推動各級黨委(黨組)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任務和根本要求,真正做到黨中央、總書記有號召、有要求,黨委督查部門就有響應、有行動。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逐項建立督辦臺賬,緊盯不放、一抓到底,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二要突出主責主業抓督查。善于從政治的高度把準督查的出發點、落腳點,從政治的視角謀劃部署督查任務,以政治的眼光研判作出督查結論,確保督查工作方向不走偏、主責不失守、力量不分散。三要聚焦大事要事抓督查。黨委督查涉及面寬,如果聚焦不準、不得要領,“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必然導致疲于應付、形式主義。要緊扣黨中央和各級黨委關心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重點難點,以點帶面、舉一反三,真正達到“牽住牛鼻子”“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二、實行“清單制”,加強源頭管控
解決督查檢查過多過頻問題,必須溯其源、節其流、清存量、控總量。2018年以來,按照中央辦公廳的統一部署要求,寧波市委辦公廳扎實開展督查檢查考核事項專項清理,切實加強計劃統籌、歸口管理,實行“清單制”,著力解決多頭督查、重復督查、層層督查等突出問題。一是嚴控總量和頻次。明確規定省直部門開展的綜合性督查檢查考核事項,一年不超過一次,甚至可以不搞;同類事項一律合并開展,涉及多部門的一律組團實施;凡涉及人財物的事項一律不督,純屬部門業務性的工作一律不以黨委和政府名義督查,能夠通過日常調度了解情況的一律不搞專項督查。二是嚴控對象、內容和方式。明確規定部門一律不得對下級黨委和政府開展督查檢查;無實質性要求或常規性的工作不納入年度督查計劃,堅決撤銷勞民傷財、虛頭巴腦的督查事項。三是嚴格執行“一事一報”。年度計劃之外確需開展的督查事項,實行“一事一報”,由相關單位黨組研究提出申請,報同級黨委審批,既壓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又防止簡單“一刀切”。2019年度省級層面督檢考計劃只保留32項,同比減少90.6%。
三、打好“組合拳”,提升督查質效
順應新時代督查工作的新要求,必須綜合推進督查方式、導向、手段、格局等方面創新,推動抓落實更加精準、更有成效,督出嚴實作風,督出實績導向。著力推進“四個轉變”:一是從“大呼隆式”督查向精準督查轉變。突出問題導向,注重開展案例式、點穴式督查,解剖麻雀、精準發力。大力倡導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式暗訪督查,多到實地看、多聽群眾說,多看“后院”和“角落”,少看“門面”和“窗口”,力戒督查中的繁文縟節,力克落實中的花拳繡腿、表面文章。二是從注重過程留痕向突出結果導向轉變。不簡單地將有沒有領導批示、開會發文、臺賬記錄、工作筆記等作為工作是否落實的標準,不以微信工作群、政務App等曬工作痕跡代替工作評價。2018年,寧波省委從市州績效評估改革入手,實行“督考合一”,突出考少考精、考準考實,專項考核由28項減為5項,考核指標由40項壓減為17項。三是從以傳統手段為主向以信息化手段為主轉變[2]。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善用大數據分析,著力提升督查精細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讓數據多跑路、讓基層少折騰。近年來,寧波市委辦公廳持續推動政務信息化建設,建立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全省電子政務內網“一張網”,并專設“黨中央決策落實”板塊,搭建了“互聯網+督查”的新平臺。四是從主要依靠督查部門抓落實向黨辦系統聯動抓落實轉變。2018年,寧波市委辦公廳制定出臺《關于踐行“五個堅持”加強統籌聯動更好履行黨辦抓落實基本職能的意見》和抓落實“五項制度”,整合發揮督查督辦、報告工作、信息報送、應急管理、統籌協調等職能作用,推動全省各級黨辦抓落實上下一盤棋、效能最大化[1]。
四、把握“時度效”,激勵干部擔當
我們黨歷來強調一級相信一級、一級依靠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督查不是越多越好、越頻越好,督查問責也不是越寬越好、越重越好。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把握“三個結合”: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相結合,既堅持實事求是、敢于擔當、較真碰硬,又把好尺度、體諒基層,多做凝心聚力、激勵擔當作為的工作;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相結合,既要通過督查推動政策落實,又要傾聽基層呼聲、及時分析政策執行中的問題,充分發揮督查在推動科學決策、提高領導力方面的“資政”作用;嚴督嚴查與適當適度相結合,既要增強督查權威性,讓督查“長牙齒…‘出利劍”,又要嚴明督查工作紀律,防止過急過度、隨意問責[3]。中央提出整治督查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對黨委督查干部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帶頭講政治、明紀律、守規矩,加強權力運行風險防控,嚴禁擅打旗號、擅自做主、擅用權力,嚴禁脫離群眾、居高臨下、盛氣凌人,嚴禁歪曲事實、隱瞞不報、弄虛作假。
參考文獻:
[1]王福曉落實主體責任清單管理的思考[J].黨政論壇,2017(01)
[2]楊巨帥.清單寫滿責任落實還靠擔當——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清單制探索實踐綜述[J]中國紀檢監察,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