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義申 崔建偉
摘要:本文對這項技術的基本情況、施工流程和施工要點等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
一、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概述
使用先簡支后連續梁的技術施工方法是具有很大優越性的,而其優越性通常是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的:首先,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結構的剛度相對更大,且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形,減少了伸縮縫的施工環節,提高了行車的舒適性;其次,采用簡支梁作為連續梁的預制梁柱,不但提高了工程的機械化程度,而且因為簡支梁是在工廠制作而成,對其預應力鋼束的張拉是在工廠進行,這就減少了在施工中因張拉鋼束而占據的施工現場面積,簡化了施工現場環境;第三,簡支梁是一種預制的標準構件,能夠批量生產,統一管理,極大的節省了橋梁施工成本、縮短施工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的經濟效益。
二、施工概況
蔡家坡龔劉渭河大橋采用鋼混組合梁結構,上跨西寶高速段落采用(25+50+35)米鋼混組合連續梁結構,跨渭河北堤采用一跨40米鋼混組合簡支結構,橋面設計寬度為18.5米,橋面下部采用高1.36米×寬2.8米的三個獨立鋼梁結構f局部則采用鋼箱梁與其連成整體),上部采用預制和現澆鋼筋混凝土相結合的結構。設計階段已經充分考慮到了各項施工現場不利因素。
三、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分析
(一)預制主梁
主梁是整個橋梁的主體部分,主梁的預制對于橋梁工程建設和質量都至關重要。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允許技術人員在具體施工場地外部進行主梁的制作。根據橋梁設計方案及其各項指標,嚴格主梁預制流程,保證主梁的各個技術參數均在合理可控的范圍內。完成主梁的制作后,施工人員應將主梁放置一段時間,直至混凝土的強度達到橋梁的建設要求,隨后即可針對主梁實施預應力的張拉。通常,對主梁進行預應力張拉應該使用符合標準的鋼束,針對其正彎矩部位實施一定的張拉力量,增強橋梁所能達到的抗拉性,此外,需要強調的是,施工過程中應該采用壓漿法,以保證鋼束的穩定。
(二)橋梁鋼板設置
橋梁的鋼板設置主要在于其接頭處鋼絞線的連接方式。一般我們都用鋼絞線貫穿整個鋼板的預制面。接頭處進行特殊設置,用鋼束波紋管進行整體規劃。為了提高連接端口的適應性與強度,可以在兩個連接結構之間進行澆筑,這樣就能夠保證橋梁頂板與各剖面之間的整體性,不容易出現裂痕、細紋等情況。在橋梁鋼板設置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混凝土在接頭處的實際密度,是否與具體的澆筑次數相適應。施工人員要直到混凝土的硬度與結構主要模板的類型相適應,在開始進行鋼束的拉伸工作。第二,完成橋梁鋼板的設置后,我們要對剩余的建筑部分進行加固。加固的主要方式為混凝土澆筑施工。通常的澆筑方式都是由中間向兩邊延伸。簡單來說,就是在混凝土的中間部位進行預制澆灌,再分別向兩側進行延伸。
(三)墩頂濕接頭澆灌技術
對于先簡支后結構而言,墩頂濕接頭澆灌技術也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結構實施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對混凝土的比例進行調配,保證橋梁的T梁端面與各側面是連接在一起的。施工人員也應該按照要求對整體建筑的可靠性進行評估,對鑿毛進行規范性處理,在橋梁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涂抹上一層粘接劑。在新舊混凝土之間涂抹固定膠體,這樣能夠使它們之間的接口處更加緊實。墩項濕接頭技術的施工時間也應該在有效規劃后進行,一般我們都選擇溫度最低的期間進行施工,以防溫度過高所導致的混凝土開裂現象。施工人員要保證混凝土的硬度在原有基礎的兩倍上進行疊加。
(四)橋面鋪設施工技術
在先簡支后中,要至少用螺紋12根鋼筋將整個層面固定住。螺紋12鋼筋的間距要在3 00mm以上,基礎的橋梁建設可以用螺紋16鋼筋捆綁形成,兩端都要用隔板隔開。另外,要保證在混凝土的攪拌過程中,芯模不會隨其發生移位的現象。施工人員要對芯模進行科學性的處理,首先對鋼筋直徑長度進行規劃,如果鋼筋的直徑在12mm之外,要將鋼筋的中間部分進行焊接。反之,如果鋼筋的直徑小于12mm,要將兩根鋼筋捆綁在一起。在橋面搭建的過程中,應該將鋼板表面附著的泥沙擦拭干凈再進行鋪設。而且混凝土有著較高的伸縮性,為了增強其使用效率,在鋪設之間可以在水中加上適量的減水劑,避免混凝土產生軟化而將水滲透到簡易支架底部的現象。
四、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要點與控制
(一)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
第一,預先制定橋梁的簡支梁時,施工人員必須強化對簡支梁的強度檢測,保證其實際強度值符合工程建設標準,強度不足或過低,均不可采用,應返回重新加工制作。在簡支梁具有足夠強度的基礎上進行鋼束的預應力張拉,可充分保證簡支梁的制作質量。
第二,施工人員在對橋梁的箱梁和現澆段進行組合設計時,必須預留出一定面積的臺階,以便為工程中的具體施工提供足夠的空間,箱梁和現澆段的實際建設也必須嚴格依照設計方案進行。而采取何種形式的臺階,施工人員可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決定。
第三,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應用過程包含臨時支座制作與臨時支護環節,為了給橋梁的主梁安裝提供足夠的支撐力,施工人員在設計臨時支座結構時應緊密結合主梁的結構狀態與工程多項指標,除此之外,還需適當考量臨時支座的可安裝性和可拆除性,避免過于復雜和工作量巨大的情況。
(二)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技術施工的質量控制
第一,強化臨時支座設計與安裝過程的有效監控。用于臨時支撐橋梁主梁結構重力的臨時支座必須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同時,在支座安裝時應盡量均勻的分布在主梁下方。對簡支梁實施針對性的預應力張拉后,多采用灌漿的方法促使簡支梁的強度符合標準。橋梁整體結構趨于穩定之后,施工人員即可拆除臨時支座,但必須采用逐孔對稱的方法予以拆除。
第二,嚴格控制現澆梁施工中不同時期澆筑的混凝土的緊密連接。通常情況下,現澆的混凝土與前期已經澆筑完成的混凝土之間會形成一定的連接邊界,連接處的緊密縫合是現澆梁施工中的重要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應對預制板的端頭部位進行鑿毛,以防止現澆混凝土在逐步凝結時的塑性變形,甚至導致鋼束張拉時形成裂縫,影響橋梁整體性能。
五、結語
在橋梁施工中,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重視預制主梁、橋梁鋼板設置、墩頂濕接頭澆灌、橋面鋪設等一系列工作。同時,應做好施工技術的要點和質量控制工作,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切實提升上跨型或大跨徑橋梁的最終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正.先簡支后結構連續橋梁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5(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