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茶文化是人們在對采茶、制茶、品茶中對茶的有關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認識、總結。它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融匯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豐富知識,人們進一步認識了茶性,了解了自然;另一方面人們又賦予了茶儒、佛、道諸家深刻的哲理,人們通過品茶,明心凈性,修身養性,提高審美情趣,完善人生價值取向,形成了高雅的茶文化。在中小學中對學生進行“茶文學”教學,能夠讓學生修身養性,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精神。
關鍵詞:茶文學;中小學教學;人文價值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茶文化,茶對于中國人的價值不僅是飲食,還有人們賦予茶的精神文化內涵。茶文學是將茶文化與文人的文學作品以及對人生的思考相結合形成的。中小學通過系統性的學習“茶文學”,結合文學知識,陶冶情操,提升審美品位。
一、茶文化的價值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世態度茶在文人的眼中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代表,通過品茶能夠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審美品位。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充分學習茶的精神,學習茶藝來吸取營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世態度。通過茶文化的學習來領悟深層次的道理,不斷反省自己,正確看待自己的定位,調整自己的精神狀態和行為。
(二)幫助學生修身養性
學習茶藝就是通過學習茶藝的過程領會茶文化的內涵,不斷的塑造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茶文化中的仁義、誠信精神符合中小學生的發展需要,現在很多學校缺少對學生的仁義、誠信等精神的培養,“茶文學”的出現正好能夠滿足中小學的需要。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中小學生的身心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這個時候對學生的三觀進行培養是非常有效的,是學生以后為人處世的基礎。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滲透了哲學、文學、美學等文化體系,包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對學生的思想、心理、文化素養都有很好的作用。學生通過茶文化來指導自己的發展,提升綜合素質,實現自我升華。
二、“茶文學”教學重點
(一)系統的了解茶文化
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茶文化中的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內容。但是,一些學生沒有接觸過茶藝等茶文化,所以在教學中要詳細的介紹給學生"。
(二)領略茶文學作品的內涵
文學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思想,通過分析茶文學作品的深層次文化,提升學生對茶文學的好奇心和研究興趣。
三、“茶文學"教學初探
(一)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老師在課前要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包括茶文化的內容,茶文化的精神內涵,“茶文學”的體裁等內容,讓學生提前了解這些內容,既能保證教學進度,又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
(二)“茶文學”體裁選擇
“茶文學”教學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茶文學作品來開展,通過品讀這些文學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了解,最終運用在生活實踐中。在課堂中,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結合老師的講解,淺談自己對“茶文學”的感受。
一是茶賦,晉代杜育的作品《荈賦》是我國第一篇以茶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它記載了茶從種植到飲用的全過程,雖然只有94個字但是卻有著珍貴的文化價值。
二是茶詩,唐代詩人白居易曾經寫過《山泉煎茶有懷》,這首詩是白居易在煮茶時的有感而發。白居易提高了茶在文人中的地位,以茶會友,用茶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
三是茶文,蘇軾的《葉嘉傳》是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的,將茶塑造成了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人。葉嘉在文中就是茶文化精神的代表,也是中國士大夫的精神代表,也是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的代表。
四是茶聯,茶聯在古代是茶店用來招攬顧客的,茶聯平仄相協、雅俗共賞、意味深遠,既有宣傳作用,又能增加情趣。例如“茶敬客來茶當酒,云山云去云作車。”“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羹香懷帝德,茶色慮民災。”“半榻夢剛回,活火初煎新澗水;一簾春欲葬,茶煙細楊落花風。”選擇這些優秀的茶聯讓學生進行品讀,領略其中的意境21。
(三)課堂討論
學生在課堂中隊這些茶詩、茶聯、茶賦等進行分組討論,分享對這些作品的看法,最后形成對茶在文人心中的意義,茶在不同時期、不同人的象征變化,茶文學作品的表現形式,茶與人的共性等方面的認知。
(四)話題引申
作為當代中小學生對茶文化的了解并不多,要讓學生感悟到茶文化的魅力,將茶文化的精神內涵運用在生活實際中是我們需要重視的問題。現代文化與古代有些很大的區別,社會背景也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茶文化的理解。通過“茶文學”教學,讓學生形成對茶文化的好奇心,同時可以利用藝術等形式來學習茶文化,多途徑了解茶文化的博大內涵同。
四、結語
我國幾千年的茶文化滲透在我國歷史的方方面面。通過“茶文學”教學既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又能培養學生在文學作品中的思維能力。通過茶藝、茶文學的學習,修身養性,陶冶性情,發揚茶文化的核心精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馮三琴。中國茶文學歷史發展軌跡初探[J].福建茶葉,2017,39(05):337-338.
[2]王銘勛。中國音樂與茶文化關系的初探[J]福建茶葉,2017,39(11):347-348.
[3]歐陽衛.文化自信視域下高職《茶藝》課程德育滲透研究[J].農業考古,2019(02):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