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奇
摘要:本文從小容量注射劑生產過程中的包裝材料、機器設備、生產環境、生產人員、燈檢過程等方面進行分析,查找可見異物產生原因,并針對性地采取相應控制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可見異物保證人民用藥安全。
關鍵詞:小容量注射劑;可見異物;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可見異物是指存在于注射劑、滴眼劑中,在規定條件下目視可以觀測到的不溶性物質,其粒徑或長度通常大于50μm。注射劑中可見異物易引起過敏反應、微循環障礙、血管栓塞等,危及用藥安全。2015年,《藥典》對可見異物檢查法的標準范圍比2010版本的要求更加嚴格的規定,可見法規對可見異物的控制要求日趨嚴格。自“可見異物檢查法”質量標準實施以來,隨著國家、地方對藥品抽檢力度的不斷加大,小容量注射劑可見異物不合格率居高不下,已成為許多水針企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一、包裝材料
在注射劑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使用到包裝材料,包裝材料對注射劑的可見異物有著重要的影響。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小容量注射劑一般采用的包裝為安瓿。安瓿的生產廠家在進行生產時周圍環境控制沒有達到標準,就會在生產安瓿的過程中將可見異物引入。另外,安瓿的清洗過程中潔凈度不達標,有些可見異物會附著在瓶子的內壁。這些都是導致小容量注射劑產生可見異物的原因之一。針對這種情況,應當在安瓿的生產過程中,對于生產車間的環境質量要嚴格把關,同時,應當加大對于安瓿的抽查力度,對其質量進行控制。防止因為包裝材料的不合格致使小容量注射劑產生可見異物。
另外,由于安瓿所裝的藥品屬于化學制品,因此,難免會與藥液進行反應,因此,在進行加工生產時,應當根據藥液的化學特征,比如說酸堿度、以及溶解性等等進行考慮。當藥液中的某些成分與安瓿或者其它材料進行反應時,有可能會產生沉淀,這就會產生我們平時所說的小容量注射劑中有可見異物的現象,不僅會影響藥品的質量,同時會影響人們的用藥安全,因此在進行包裝材料的選擇時,不能僅儀只注意材料的性能,同時還要考慮到藥品的化學特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在生產小容量注射劑的過程中有可見異物的產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化學制劑的質量。
二、機器設備
機器設備是小容量注射劑產生可見異物的最主要的原因。關于生產設備,再注射劑生產的過程中主要涉及三種生產設備,分別是超聲波清洗劑、隧道式干熱滅菌器以及安瓿灌封機。
(一)超聲波清洗劑
超聲波清洗劑對安瓿清洗的工位有七個,前三個工位對安瓿進行清洗,第四個工位為吹氣,排出循環水,第五個工位運用四十度到五十度的水進行沖洗,這個工位沖洗后的水可以作為回用水處理。第六個和第七個工位對安瓿進行吹氣,用于將瓶子內部的水吹干。在第五個工位進行操作時,很有可能會有玻屑進入回用水,導致注射劑中可見異物的產生。因此,該設備最重要的是對于回用水的控制,首先是,回用水的出水口不能位于低端,因為玻屑會進行沉淀;其次,可以對回用水進行過濾操作,有效地防止玻屑再次進入回用水;最后,在生產結束后,應當及時的對水箱進行沖洗,做好清潔工作。
(二)隧道式干熱滅菌器
隧道式干熱滅菌器在輸送安瓿運行過程中,安瓿與安瓿之間會發生擠壓,加之滅菌過程中經受300"C左右的高溫,許多安瓿會被擠壓破損,破損后玻屑會飛濺到其它安瓿內,形成注射劑中可見異物。因此在進行該工序時,應當適當的調整傳送帶的速度,減少安瓿之間的相互擠壓,避免由于相互擠壓而產生的玻屑落入瓶子內部,導致可見異物的產生。
(三)安瓿灌封機
由于安瓿本身以及罐裝的特點,在操作的過程中就可能發生針頭將安瓿戳破的情況,這時就會產生玻屑,使其他安瓿內可能產生可見異物。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適當的控制灌封的速度,保證機器的運行狀態。
三、生產環境
潔凈區的生產環境直接影響產品的可見異物??照{系統只有在運行過程中保證具備合格的風速和換氣次數,才能將環境中的可見異物快速去除。因此,應實時監控灌裝機風速,確認灌裝層流是否正常;檢查房間壓差是否在合格范圍內,不能出現低級別潔凈區空氣倒灌進入高級別潔凈區的情況;按期監測生產環境的懸浮粒子,并關注監測結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四、生產人員
人不僅是微生物的最大污染源,也是可見異物的最大污染源。各工序生產操作人員的質量意識、操作技能以及熟練程度將直接影響產品的可見異物。因此,要加強操作人員相關法律法規、微生物知識、操作技能的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例如,對關鍵的灌裝崗位操作人員,要嚴格要求其按規定穿戴和更換潔凈服,確保身體各個部位被完全隔離,避免引入微粒;控制潔凈區內的人員數量;規范高風險操作區的各項操作,包括戴眼罩、手部消毒、處理發生異常后網帶滯留的物料及半成品、區域噴霧消毒等。
五、燈檢過程
小容量注射劑的大部分品種均使用燈檢機進行燈檢,燈檢機的工藝參數應與實際產品匹配。由于燈檢機的剔除原理為影像拍照,可能存在個別漏檢的現象,所以,燈檢機的實際運行狀況也會直接影響產品的可見異物。
總之,影響小容量注射劑中可見異物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在實際生產過程當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不斷探索可見異物產生的原因,對癥下藥,改善藥品的質量,切實保障人民的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徐艷龍,楊金豐等.《中國藥典》2010年版可見異物檢查方法研讀[J].科技創新導報,2010(33):242.
[2]沈紅賓。小容量注射劑可見異物來源及控制方法[J].北方藥學,2011,8(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