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歌
【摘? ? 要】教育家斯米爾諾夫將學生的獨立作業視為教學研究的六大主要內容之一,闡述了家庭作業的意義、類型、教學要求以及家長在家庭作業中的作用,并對作業進行了解釋和討論。把家庭作業和課堂教學放在同一個重要位置,看到了家庭作業研究在教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中段? 小組作業? “接力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7.129
教育局文件中提到關于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嚴格控制中小學生課外作業量。其中明確提到“三四年級學生每天書面家庭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這就要求教師布置作業要強化設計意識,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這是中段語文教師所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中段語文“接力賽”作業設計類型
中段語文作業“接力賽”,根據中段學生的語文作業狀況和心理特點將其分為若干組,每組4人。家庭作業分為4個類別,“無作業日”除外,小組成員接力完成每項作業。每周結束后,將進行“接力賽”評級并建立獎勵機制。小組作為一個單位,不僅減少了作業量,達到了減輕負擔的目的,還激發了學生寫作業的興趣,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1.基礎記憶作業。此類作業重點放在要求會寫的生字上,每個生字兩字兩詞,寫出生字的音序和部首。創新點:除完成基礎作業外還要結合本次作業中你認為易錯的、難寫的字給下一位接力隊員出題檢測。2.基礎拓展作業。此類作業重點放在課后詞語表上。除去常規的書寫,還要從中選詞造句,并在完成作業后出題檢測下一位接力隊員。3.閱讀積累作業。每周結合單元主題布置一次相關的課外閱讀作業。每組四人在一周內同讀一篇文章,摘抄文中好詞佳句,歸納主要內容,談談自己的感悟或提出不懂的問題。閱讀積累本成為孩子們分享閱讀感受的天地,在這片天地中孩子們盡情表達著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4.周記作業。每周結合單元主題或生活實際布置同一題目的周記作業。同組成員傳閱、評價、共享好的句段、結構。
二、小組合作輪流模式
“接力賽”小組四人中語文感悟能力稍強的兩人坐對角,能力稍弱的兩人坐對角。“接力賽”作業本中周記本由四人中語文感悟能力最強的同學首先領取,順時針每人應拿:基礎記憶作業、閱讀積累作業、基礎拓展作業。這樣的“接力賽”輪流模式,讓語文能力薄弱的同學學習基礎和出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做作業積極性大增,做到字跡工整、書面整潔。而語文能力稍強的同學在“接力賽”作業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幫扶作用。
三、成長的獎勵機制
(一)作業的評價制度
中段開始的學生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往往產生動搖。根據中段學生自控力不強,且需要新鮮事物不斷地刺激以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一特點,筆者對方案進行了改進:以小組為單位,每按要求完成一次作業,就可以給小組成員領到相應的牛奶、水果、陽光、水。隨之小組“接力賽”作業的難度也呈階梯狀上升。獎勵制度改進后,每隔一段時間,孩子們的興趣就被重新調動起來。經過調查顯示,班內100%的孩子都喜歡這樣的評價方式,還期待自己小組會有越來越多的禮物。這種獎勵方案,既滿足了中段學生喜歡新鮮事物的心理,使其心理不斷得到滿足,同時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又達到了作業減量高質的目的。
(二)作業評價方式
1.小組評價。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欲望、獲得集體承認的愿望和在集體中取得一定地位的要求。小組評價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現欲望和滿足要求的機會。在班級里成立“輪流作業小組”,小組人數是4人,每人在拿到作業本時先對前一位同學的作業做出評價,評價內容可以是鼓勵,還可以是建議。
2.家?;?。人們常說“家長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在小組輪流作業評價過程中,家長適當地參與評價學生的作業,不僅可以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業,還能看到班內其他孩子的作業情況。孩子們得到其他同學家長的鼓勵,學習勁頭更足了。教師、學生、家長互動起來,使作業本成為老師、學生、家長互動對話的渠道。
四、中段語文“接力賽”作業實施成效
1.提高教師自身能力。一年多的時間,筆者不斷地學習和研究,在如何進一步優化“接力賽”作業布置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作業的設計上,根據學生的特點,精心選擇作業內容,做到基礎題和思維題共存。在教學中科研,在科研中教學,這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思考、實踐、總結的過程。
2.尊重學生差異。小學時期的學生還處于心理發育期,是培養思維能力和形成行為習慣的最佳機會。同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能夠接觸到的生活環境也不盡相同,這些差異會讓他們形成不同的認知結構,即不同的基礎知識、思維方式、接受能力等。我們知道,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與其原本具有的認知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提問前應該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抓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能力差異,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真正迎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例如,對于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必須調動他們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性。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要努力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多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提起學習的興趣。
3.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想要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環境。首先,學生要有一個輕松的心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嚴厲的管束總讓學生將教師安放在敵對的位置上,對教師產生懼怕感,從而覺得提問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就選擇能躲則躲,得過且過。因此,教師要多激勵學生去回答問題,不拘泥與標準答案,對不同的答案組織進行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其次,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五、小結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其優化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負擔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控制,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發展獨特的個性。語文教師應立足于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建立以學生為本,創新多樣,面向整體,以及學習應用的語言為本的工作理念。對“接力賽”設計的探索剛剛開始,作者將繼續深入研究,使其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鄭格.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28).
[2]陳娟娟.構建理想的小學語文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