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
【摘? ? 要】本次研究在政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成為必然趨勢的發展背景下,對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相關主體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為促進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項目的發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政府? 體育場館公共服務? 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03
一、研究背景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對于自身健康情況越來越重視,對體育場館設施的需求也逐漸極大。然而,盡管體育場館建設速度越來越快,卻依然滿足不了大眾的體育需求,我國進行的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不足二平方米,更別提體育場館的人均面積了。一方面,國家體育場館的建設數量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體育需求,另一方面,社會上一些收費體育場館黃金時段和黃金地段供不應求,而非黃金地段和非黃金時段資源浪費嚴重,加上社會大眾對于體育場館公共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在體育場館發展和社會大眾體育需求不能得到滿足矛盾的作用下,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成為一種緩解現有矛盾的有效途徑。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一文件,肯定了政府購買社會資源的重要性,這是政府創新服務形式,轉變政府職能,科學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的有效途徑。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正是在國家大力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的背景下進行的,這對于實現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效益最大化,緩解政府體育場館公共服務不足,合理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滿足群眾的體育需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相關主體分析
(一)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
毫無疑問,政府是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購買主體,從現在的政府購買情況來看,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部門通常指的是體育局。政府在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政府職能發生轉變,不再作為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生產者,只是充當購買角色和監督角色。當然,政府的監督角色既包括對內部的監督,也包括對外部的監督,對內監督是為了保證政府在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中發生行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進行監督,監管購買資金和購買合同;對外監督也就是監管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只需要監管第三方監管平臺即可,專業的運營可以交給第三方運營主體。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交給第三方監管,可以幫助政府從負責的場館服務中解脫出來,引進專業的第三方管理平臺,提高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價值。政府只需要強化對第三方平臺的監管,可以更好理順政府與其他相關主體之間的關系。不過,想要確保政府購買的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發揮出良好的效果,政府就要注意建立健全監管體系,意味著政府職能轉變后面臨新的挑戰。
雖然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充分發揮相關主體自身的優勢,促使體育場館公共利益實現最大化,但政府要注意不能過度放權,把本屬于自身的職責也交由市場和社會來承擔,導致政府權責界限模糊。雖然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供給方式可以實行市場化和社會化,但政府職責絕對不能不能市場化和社會化。政府向社會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不論出現什么情況,政府都必須對整個體育場館購買項目的社會效果負責。
(二)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承接主體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承接主體包括體育場館運營方、網絡APP運營方、運營監管評估機構。
1.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方。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可以緩解體育場館資源閑置和社會大眾運動難之間的矛盾,政府通過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將體育場館器材的維護和維修費用,體育場館免費開放時段的經濟收益損失以政府補貼的形式給予體育場館的運營方,提高體育場館的運營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關注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促進體育場館服務向著優質化方向發展。體育場館運營方還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平臺,獲得宣傳,得到更多的社會資源,開拓市場。當然,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勢必會增加體育場館的管理難度,比如加大場館設備的損耗,增加場館的安全隱患,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等情況。實際運營過程中,體育場館運營方當然希望政府能夠多多提供資金維持場館運營,勢必造成體育場館在今后的發展中依賴政府,逐漸變成以滿足政府需要為核心要求,放棄自身特色或者優勢,喪失體育場館原有的獨立性。
2.網絡APP運營方。隨著科技時代的發展,網絡APP運營方成為政府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向社會大眾供給方式的創新舉措,讓社會大眾可以通過網絡APP來體育場館預定。如果網絡APP平臺反響良好,對其APP運營公司以后的發展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對建立APP品牌形象,增加知名度、拓展公司業務、促進公司技術進步等等都是有極大幫助的。
3.運營監管評估機構。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以后,需要對其進行監管,但具體的監管要交給專業的運營監管評估機構,實時對運營APP和體育場館管理進行監管,提出專業發展意見,作出調整解決方案,確保政府購買資金得到有效利用,杜絕出現投機取巧浪費國家資源的現象出現,提高體育公共服務服務的質量。
(三)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受益主體
毫無疑問,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以后,是為了讓社會大眾收益的,但是畢竟政府的資源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滿足所有的體育需求,政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目前僅僅是為了滿足特殊群體的需要,比如老人、農民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享受體育公共服務,滿足體育鍛煉需要,提升身體素質。當然,我們并不是說其他社會群體就不能享受政府的服務了,但鑒于目前政府的承受能力有限,只能先滿足一部分弱勢群體的需求。網絡APP運營方式的介入,也是為大眾提供了一種優惠渠道,關注體育場館免費時段和免費機會,也可以獲得體育場館公共服務。
三、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注意事項分析
(一)需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相關法律法規
目前,政府向社會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已經具備《體育法》和《政府采購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采購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來進行行為規范,還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和《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等規范性文件來進行行為指導和法律保障。但是由于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涉及問題負責,問題之間又環環相扣,非常需要專業系統的保障和指導機制,也就是需要專門的法律法規來進行保障,需要相應法律實施細則的指導,才能保證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質量的提升。建立一個以法律法規為根本保障,規章制度為必要補充的體育公共服務法律法規體系,對于促進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長遠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二)政府要注意重視吸引社會力量來興辦體育場館
就目前來說,由社會力量投資開辦并能參與到政府購買項目中來為民眾提供優惠及免費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場館數量有限,然而隨著政府購買項目的推行及購買力度的加大,每隔一段時間便需新納入一定數量的體育場館,因此應通過完善并落實針對社會場館的財政補貼政策、相關稅收減免、能源費用征收享受民用標準或行政事業標準等政策措施,從政策上鼓勵、呼吁并吸引更多社會力量投資開辦體育場館,以保障政府向社會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項目供給場館的持續供應。
(三)政府提供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措施應該實現高效便捷化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應該把社會各個階層的群體利益擺在首位,而信息化科技手段已經成為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經過實踐證明的非常有效的服務方式。網絡APP融合體育,可以為不同層次不同群體的社會大眾都能提供服務。當然,在政府引入網絡APP平臺的時候,投標標準就應該把不同階層和不同層次滿足力度作為標準之一,盡量滿足首先滿足特殊群體,比如老年人、殘疾人等等的體育需求,尋找出其不適應網絡渠道的其他有效方法,最大程度的兼顧到各個階層的體育需求,提高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公平水平。
(四)重視完善政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的信息公開制度
信息公開制度是為了保障社會公眾對政府行為的知情權而建立的,在政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的過程中實施信息公開,可讓公眾對其進行監督。首先,拓寬政府有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的公開信息渠道;其次,擴大政府有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的公開信息的范圍,將政府購買體育場館服務的信息、有關項目進展信息、項目審計信息等信息公開發布,促使公眾及時了解政府相關購買計劃,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體育服務需求,充分調動社會民眾參與政府事務的積極性。
(五)重視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管評估機構
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后,由于自身監管能力有限,而社會監督不夠專業,引入專業的第三方監管評估機構對體育場館服務實施監管是非常必要的。第三方監管機構擁有專業人才,監管過程更家具備科學性、專業性和公平公正性。運營第三方的監管還可以相關大數據分析監測更好地滿足群眾的體育需求,還可以進一步對體育場館進行績效評價,完善績效評估機制,促進體育場館提高服務質量。
(六)重視全面加強政府方面的監管
政府作為體育場館公共服務購買主體,應該負責整個項目的監管,雖然由于政府監管能力有限,不得不引入第三方監管機構。但是,這不能代表政府可以有所懈怠,監管體育場館的運營依然是政府部門的職責所在,政府要做到要努力健全政府監管,提升監管能力。一是加強相關資金的監管,提高資金流向透明度;二是加強政府對購買體育場館項目供給場館的監管,建立科學的入圍場館巡查機制;三是政府要對運營第三方監管評估機構進行監管,保證其不會出現造假現象。
(七)重視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項目績效評價
對于購買的體育場館服務項目進行績效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對于提高政府資金利用率,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績效評估體系,對于滿足體育社會需求,規范政府購買行為,提高政府購買效率,降低政府采購風險來說是非常必要的。當然,績效評估體系建立的過程中,專業的技術平臺和工作人員是必不可少的。
(八)重視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投訴處理
建立投訴處理渠道,對于監管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
首先,建立投訴處理渠道能及時地反映問題。社會大眾是政府購買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直接受體,他們對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感受最深,這對于及時反映各體育場館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在履行服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非常有效的。其次,投訴信息的來源主體沒有限制,投訴信息來源渠道廣闊。最后,建立投訴渠道的成本較低,還能明確地反映問題,避免人為調查浪費的人財物力。但是,投訴處理渠道也有其弊端,投訴量大,投訴內容真實性需要確認,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工作負擔,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鑒別和處理。
參考文獻
[1]高斌.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可行性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劉洵.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現狀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32(3).
[3]江龍.基于政府購買視角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
[4]戴儉慧,高斌.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行為分析[J].體育學刊,2013,20(2).
[5]詹興勇.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國際經驗與我國推進路徑[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5,31(1).
[6]李勇.基于政府采購理論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4,28(6).
[7]朱毅然.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6).
[8]朱忠梁,韓春利,王秋華.體育公共服務購買實踐中的問題探索[J].魯東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