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本題共6小題,每空1分,共14分)
1“中國好聲音”比賽現場,吉他手彈奏電吉他時,聲音是由于弦的____產生的;吉他手又不斷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長度,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變聲音的____
2.實驗室里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____的規律制成的。如圖1所示,用液體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操作正確的是____(填“甲”“乙”“丙”或“丁”)圖。
3.我國通常采用碘化銀實施人下降雨或降雪,利用高炮,將碘化銀炮彈發射到高空云團中,碘化銀受光照分解時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使空氣中的水蒸氣____成小水滴或___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或雪,(均填物態變化名稱)
4.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被分解成了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如圖2所示),這種現象叫作____,此實驗不僅表明了白光是由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而且表明了____光通過棱鏡后偏折的程度比其他顏色的光要小。
5.中國的歷史有多長。中國的茶就有多香。請完成下列茶文化中涉及的物理問題,
(1)綠茶看起來是綠的,是因為茶葉____(填“反射”或“吸收”)綠光。
(2)制茶時通過加熱使新鮮茶葉中的水分快速____(填物態變化名稱),這便是“殺青”。
(3)泡茶吋看到水中的茶葉,實際上是茶葉的____(填“實像”或“虛像”)。
6.圖3是沿直線運動的甲、乙兩物體的路程一時間圖象,由圖象可知:
(1)甲、乙兩物體做____運動。
(2)通過9m的路程時,____物體用的時間少。
(3)乙物體比甲物體晚____s到達距起點12m的位置。
二、選擇題(本題共8小題,每小題2分,共16分,第7-12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第13-14題,每小題有兩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2分,選對但不全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
7.下列關于聲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中考期間,要求考場周圍禁用高噪聲設備是在入耳處減弱噪聲
B,深夜,居民廣場上的廣場舞音樂屬于噪聲
C,“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調來判斷的
D,假如你和小華同時登上月球。你們可以直接面對面談話,而不需要其他設備
8.晚上,在桌面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塊小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如圖4所示,從側面看去()。
A,白紙和平面鏡都較亮
B,白紙和平面鏡都較暗
C,平面鏡被照亮而白紙較暗
D,白紙被照亮而平面鏡較暗
9.下列有關生活中的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燒開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
B,“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雪在熔化時放熱
C,風吹過,人便感到涼爽,主要是因為流動的空氣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發
D,夏天,上完體育課,回到教室吹風扇感到涼爽是因為風扇轉動降低了室溫
10(拓展題)小哲用一塊四邊形平面鏡對著太陽,太陽光經平面鏡反射后照射到白墻中央,關于白墻上的光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是四邊形的,不是太陽的像
B,是圓形的,它是太陽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
C,是圓形的,但不是太陽的像
D,是四邊形的,它是太陽所成像的一部分
11.如下圖所示的現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釋的是()
12.媽媽在蒸饅頭時,開鍋后改用“小火”,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沸騰后,改用“小火”能更快讓饅頭變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
C,無論使用“大火”還是“小火”。水達到沸點后溫度都保持不變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不應改用“小火”
13.(雙選)聲波能傳遞能量,下列應用這一原理的是()
A,醫生利用B超給病人做醫學超聲檢查
B,利用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C,醫生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況
D,加濕器是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產生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人室內,增加濕度
14.(雙選)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喜愛,下列對古詩詞中所涉及的熱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瀚海闌干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要放熱
B,“天接云濤連曉霧”,霧的形成是汽化現象,需要放熱
C,“冷露無聲濕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放熱
D,“窗含西嶺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要吸熱
三、作圖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2分,共4分)
15.如圖5所示,A、B為某一發光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MN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試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作出這兩條反射光線的入射光線,并確定發光點的位置。
16.如圖6所示,S是點光源,作出入射光線SO的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
四、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第17題4分,第18題6分,第19題8分,共18分)
17.小明在探究某物質熔化前、后其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規律的實驗中,得到的實驗記錄如表1所示。
(1)該物質是____(填“晶體”或“非晶體”),原因是____
(2)第6min,該物質處于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態,它的熔點是____。
18.某同學在研究聲音是怎樣傳播的問題時做了如圖7所示的實驗,他首先按甲圖方式將兩個完全一樣的音又及泡沫塑料小球放好,接著他按照乙圖方式用小錘敲擊右邊的音叉。
(1)能看到的現象是____,這種現象說明了____。
(2)小球在這里起的作用是____。
(3)此實驗器材還可以用來探究的實驗是____
(4)假若在月球上做這個實驗,根據你學過的物理知識判斷一下,懸掛的小球是否還會被彈開?
寫出你的判斷,并說明判斷的依據,____;依據:____。
19.圖8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
(1)選擇的蠟燭A和B的要求是:____。
(2)在玻璃板前方點燃蠟A,拿未點燃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填“前”或“后”)觀察,直至它與蠟燭A的像____,個別情況下會看到在像的旁邊還有重疊的像,出現兩個像的原因是____。
(3)實驗中,當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為5cm時,移動蠟燭月到正確位置,此時蠟燭B到玻璃板的距離為____cm;當蠟燭A向玻璃板靠近時,蠟燭A的像的大小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現蠟燭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填“實”或“虛”)像,
(5)如圖8乙所示,將玻璃板傾斜,則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的像將____(填“向上”或“向下”)移動。
五、綜合應用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20.五一假期,小明和爸爸駕車去嵩山游玩,上高速公路后,小明同學看到公路邊有“距嵩山少林寺80km”的提示牌,此時的時間是10:15;行駛一段時間后。到達目的地下高速,小明又看到時間顯示是11:00。
(1)汽車在高速上行駛所用的時間是多少?
(2)這輛汽車在高速上行駛的平均速度約為多少?是否符合高速公路限速規定?
21.李明參加軍訓打靶,靶與李明同學的距離為340m,從槍響到李明聽到子彈擊中靶子的聲音經過了1.5s,不計空氣阻力,子彈沿水平直線勻速飛行。聲音速度為340m/s,問:
(1)站在遠處的同學先看到槍口的火光,后聽到槍聲,原因是____。
(2)子彈離開槍口的速度是多少?
《八年級物理上學期期中測試題》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振動 音調
2.液體熱脹冷縮 丁
3.液化 凝華
4.光的色散 紅
5.反射 汽化 虛像(提示:綠茶看起來是綠的,是因為茶葉反射綠光,通過加熱使新鮮茶葉中的水分溫度升高,快速汽化,這便是制茶中的“殺青”,看到水中的茶葉,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
6.勻速直線 甲 2[提示:(1)由圖象知,甲、乙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均成正比,說明兩物體均做勻速直線運動,(2)在縱軸取相同的路程s=9m。可以看出甲物體所用的時間小于2s,乙物體所用的時間為3s,故可知甲物體用的時間少,(3)由圖象知,在縱軸取相同的路程s′=12m,可以看出甲物體所用的時間等于2s。乙物體所用的時間為4s。△t=4s-2s=2s,乙物體比甲物體晚2s到達距起點12m的位置]
二、選擇題
7.B
8.D(提示:當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時,在平面鏡上會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會集中在豎直方向,所以從側面看到的平面鏡是暗的;而紙會發生漫反射。所以在側面看到的紙是亮的)
9.C
10.A(提示:由于平面鏡是四邊形的,發生的是鏡面反射。所以白墻上的光斑也是四邊形的;平面鏡成虛像,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或墻壁上,所以我們看到的光斑不是太陽的像)
11.A(提示:勺柄好像在水面處折斷,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日晷計時儀是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透過云層的陽光成直線光,這說明了光沿直線傳播,故選A)
12.C(提示:水沸騰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是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開鍋時,水達到沸點,無論使用“大火”還是“小火”,只要繼續加熱,水達到沸點且溫度都保持不變)
13.BD 14.AC
三、作圖題
15.如圖1所示,
16.如圖2所示,
四、實驗探究題
17.(1)晶體 有固定的熔點
(2)固、液共存 80℃
18.(1)泡沫塑料小球被彈起
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2)放大振動
(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4)懸掛的小球不會被彈起
月球上沒有空氣,缺少傳播振動的介質,所以小球不會被彈起
19.(1)蠟燭A和蠟燭B外形完全相同
(2)前 完全重合 玻璃板的兩面都能反射光,能成兩個像
(3)5不變
(4)虛
(5)向上
五、綜合應用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