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敬東
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級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進一步學習方程(組)的基礎。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時。同學們可以以理解概念本質、理解變形依據、理解數量關系為基礎,完美把握一元一次方程,從而避免出錯。
三:理解數量關系
例3為保持水土,美化環境,W中學準備在從校門口到柏油公路的這一段土路的兩側栽一些樹。并要求土路兩側樹的棵數相等。間距也相等,且首、尾兩端均栽上樹?,F在學校已備好一批樹苗。若間隔30米栽一棵,則缺少22棵;若間隔35米栽一棵,則缺少14棵。
(1)求學校備好的樹苗棵數。
(2)某苗圃負責人聽說W中學想在校外土路兩旁栽樹的事情后,覺得兩樹間距太大,既不美觀,又影響防風固沙的效果,決定無償支援W中學300棵樹苗。這些樹苗加上學校自己備好的樹苗,間隔5米栽一棵。是否夠用?
剖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關鍵是能有效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準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簡言之就是找準等量關系并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第(1)小題在“設學校備好的樹苗為x棵”后,可根據“土路的長度=間隔長度×每側的間隔數”這個等量關系建立方程。而“每側的間隔數”與“每側栽的樹的棵數”是不相等的,應該是“每側的間隔數:每側栽的樹的棵數-1”。第(2)小題在計算共需樹苗棵數時,同樣要利用數量關系“共需樹苗棵數=2×每側栽的樹的棵數”與“每側栽的樹的棵數:每側的間隔數+1”才能準確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