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領頭羊“腦立方”關停之后,更多的培訓機構逐漸進入“全腦開發”行業。6月,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為了招生,各家機構“各顯神通”,有的聽“腦波音頻”稱能開發全腦;有的采集指紋掌紋稱能測先天優勢;有的打著記憶大師演講的旗號,營造現場激動氣氛,讓家長們搶著報名。一場針對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在當下還在繼續上演。
點評:這東西說新鮮也新鮮,說不新鮮也不新鮮。不過是想賺錢的機構們換了一件馬甲,重出江湖而已。前車之鑒已然很多,“后車”們倘若仍然一輛接一輛地繼續翻車,那就只能怪自己沒腦子了。“一場針對教育焦慮的精準收割,在當下還在繼續上演”,報道中這句話最精辟,可謂一針見血。無論是這個“特異”,還是那個“開發”,其實都瞄準了眾多家長們的焦慮心態,在那里兜售他們各自的把戲。家長們一定要謹記:在教育問題上,沒有什么捷徑可走,沒有什么“超科技”的玩意兒可信,保持自己對子女成長的耐心與平常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