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技能如競技類體育項目、樂器演奏等,需要在童年期依靠肌肉記憶、聽覺記憶等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要靠童子功,但編程學習不是。對少兒來說,首要的事情是盡可能多地去感受體驗外在生活,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而不能在兒童還“腦袋空空”的時候讓他們一頭扎進人機交互界面,被程式化人機語言將心智固化。總之,編程技能并不需要“童子功”,編程APP和類似玩具不應取代傳統童年游戲活動。過早、過度投入學習編程,不僅事倍功半,還會對兒童的全面發展形成諸多潛在不利影響。編程培訓只應是面向特定人群的小眾化項目,如同音樂、舞蹈等興趣班一樣平常,不能走向無序無度的資本賽道和競賽狂歡。人人都要會駕駛,但不必人人都會汽車修理。過度追捧所謂“通往未來的語言”,將人機語言的“邏輯化”“客觀化”和“中性化”過早植入少兒的全部心智,不僅焦慮了家長,還會異化了孩子,最終也會使編程教育不可避免地陷入類似“全民奧數”的怪圈,成為教育花園里盛開的一枝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