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財志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區角活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活動形式和重要教育手段。《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把區角活動作為幼兒一日學習活動的主體,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設置區角,在區角中有針對性地投放活動材料,定期組織和指導幼兒積極參與合理的區角活動,達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目的。毋庸置疑,農村幼兒園在開展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受規模、場地、設施、人員等因素制約,存在一些困難。農村幼兒園在實施區角活動的過程中,如何立足本園實際,克服教育教學設施匱乏、硬件軟件條件落后的制約,從農村自身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農村地區獨有的自然環境,合理地挖掘和利用資源,將不利條件變為有利條件,探索出體現濃郁的鄉土氣息、具有本土教育特點的區域活動內容,并開展有農村特色和民間文化特色的幼兒園區角活動,給孩子們創造無限的發展空間,帶給他們無盡的歡樂和幸福
一、創設具有本土特色的區角活動,激發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幼兒園區角活動能夠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幼兒發現探索的精神,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在區角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從幼兒園課程教學目標出發,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過程,吸引幼兒自主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在活動中充分激發孩子潛在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孩子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
農村幼兒園要把區域活動的開展作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來抓。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等領域的資源,對孩子充滿了十足的吸引力,幼兒園要善于發現和利用這些資源,開展有農村特色的區域活動,辦出自己的特色。為使幼兒更好地感受和參與本土文化,農村幼兒園要走本土化路線,對本土資源進行廣泛挖掘、篩選、整理,設計出適合幼兒園孩子年齡特點的地方特色主題活動,并在區角活動中充分展示出來。教師們在選擇活動區材料時,盡量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當地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如鄉土地理、自然環境、民俗風物、傳統節日、傳統文化、生產活動等,采用與專門的耕種收獲、節日活動、飲食特色、藝術活動等相融合的策略,設計出具有農村教育特點的區域活動內容,全面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開展有鮮明的農村特色的區角活動,推動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讓活動區真正活起來,成為幼兒自我活動、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
二、多途徑收集和整理區角活動材料,保障活動正常開展
區角活動中需要投放大量的活動材料供幼兒操作和實踐。幼兒身邊有了豐富多樣的學具和玩具,才能有效激發其參與其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在有效的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潛能,培養其動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農村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經費緊張,設施設備短缺,所以幼兒園要拓展收集途徑,發動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和整理本土化的區角活動材料。一是教師要指導和督促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活動材料。利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等機會,向家長廣泛宣傳區角活動的意義,使家長認識收集各種本土化活動材料對區角活動的作用和價值,讓家長認識各種物品的再造性功能與作用,利用便利條件收集和整理區角活動材料。二是教師要積極利用工作空余時間采集、制作活動區材料,如一些用于模型制作的黏土、卵石、木工邊角料、水管等材料;一些用于手工制作的花瓣、果殼、貝殼、海螺殼、果核、麥稈、樹枝、樹葉、樹根等物品;一些用于粘貼畫的玉米粒、各種顏色的米粒、紅豆、綠豆、黃豆、布片、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紐扣等材料,以保障區角活動的正常開展。三是要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幼兒收集和欣賞一些利用本土化材料制作而成的學具、玩具和活動材料,以激發幼兒參與區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收獲和喜悅。
三、開展富有特色的區角活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農村幼兒園要根據農村地區的條件,利用收集到的本土化資源,開展富有農村特色的區角活動,努力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例如在角色區開展農村集市體驗活動。在鄉鎮上人流最集中的就是定期舉辦的集市,農村幼兒對集市的內容和交易方式很熟悉。開展集市體驗活動,可以滿足農村幼兒參與商品交易過程的愿望,培養幼兒初步的社會交往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閑置物品充當集市體驗活動中的商品:如童裝、童鞋、玩具、文具、蔬菜瓜果等,讓幼兒體驗商品買賣過程。可以在運動區投放廢舊輪胎、小石磨、鐵環、小型高蹺、沙包、毽子、陀螺等自制簡單運動器械,讓幼兒在活動時利用熟悉的器具開心盡興地玩;也可以根據季節特點,開展扎稻草人、編草帽、編花環、打雪仗、堆雪人等活動,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在藝術區可以開展沙雕、泥塑、面塑、剪紙、樹皮畫、樹葉畫、麥稈畫、草編、布染、花燈制作等活動, 引導幼兒感知家鄉的傳統藝術文化。 在種植區開展蔬菜、花草種植、澆水、除草、收獲等活動,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同時,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在區角活動時,我們一定要注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盡可能提供便利條件,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區,進行自主活動,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區的主人,在有益、有效的區角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孩子潛在的創造能力,充分體現活動區的教育價值。
農村天地廣闊,本身就是良好的天然活動區域,自然資源豐富多樣,各種材料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此,農村幼兒園應根據教育目標要求和活動的新理念,充分結合本園的地域和環境特點,從實際出發,挖掘和利用符合本地實際的自然、地理、人文等本土化資源,為幼兒創造一個自主的區角活動環境,提供豐富多樣的區角活動材料,多元化地創設幼兒區角活動體驗情境,多途徑開展符合本土區域環境、利用本土活動材料、富有農村特色的區角活動,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促進農村幼兒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本土資源在農村幼兒園區角活動中的開發與應用”(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854)研究成果。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