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輝

科技改變未來,智能改變時代,部分保險公司嘗試開發和創新智能定價保險。風險越小,保費越低。哪些保險公司開展了這類創新呢?
有調查報告指出,壽險公司在現階段的核保經營中普遍存在以下難點:1.核保流程繁冗,人工介入環節多,無法根據客戶需求和風險等級實時調整產品方案;2.逆選擇風控手段較為單一,僅依賴體檢和人工調查,難以對風險程度進行有效評估;3.自動核保系統簡單低效,尚未實現根據疾病顆粒度的精準風險評估。
陽光保險上線“陽光人壽智能核保大腦”系統,以新科技賦能傳統核保風控,驅動保險核保轉型升級,將數據挖掘和AI技術應用于“兩核”(核保、核賠)領域。
風險越小越便宜
對“80后”“90后”有娃有房貸的青年來說,定期壽險發揮的保障作用巨大。這一群體上有老、下有小,可能擔心自己發生意外后,無法保障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父母的贍養費用以及房貸、車貸等開支。雖然定期壽險的被保險人是自己,但更多的意義是為了家人。定期壽險是以人的生命為保障對象的保險,如果被保險人在合同約定的保險期間內身故或全殘,受益人能獲得一筆保險金的賠償。
以往,定期壽險因為性價比不高,經常得不到大眾的青睞。如今通過智能定價,互聯網定期壽險大大提升了吸引力。風險越小的客戶群體,保費可以達到更低的價格。
2018年,陽光保險上線了一款名為“陽光優選定期壽險”產品,根據客戶健康狀況進行差異化定價,且針對大量不吸煙人群定制,作了五檔費率的進一步細分。2019年7月,陽光人壽又推出了首款無須體檢,智能定價的定期壽險——“陽光i保定期壽險”。在線購買可免去復雜的線下體檢,也不需要上傳體檢報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填寫相應問題,即可測算出獨屬于自己的保費,風險越小的客戶保費越低。
弘康智能定期壽險主打多維度評估個人風險,智能定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承保費率。通過身高體重狀況、吸煙情況、職業類型、年收入以及居住地區等5項標準進行風險評估,并將費率劃分為一般、標準、優選、優選+四個等級。居住地區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從事1-3類職業、不吸煙、身高體重標準,則有機會獲得優選+的費率。
渤海人壽聯合法國再保險公司聯合推出一款智能定價保險產品——渤海人壽優選智能定期壽險,并于渤海人壽互聯網自營平臺“渤海保唄”APP首發上線銷售。該產品集合多種科技化手段,依托不同風險因子對不同的被保險人進行風險評級,實現智能定價,滿足了消費者差異化、定制化的保障需求。
身體越健康越便宜
2019年,陽光人壽還在重疾險這一剛需產品上,聯合慈銘體檢平臺,上線行業首款根據體檢報告智能定價的重疾險——“陽光健康隨e保重疾險(智能版)”。只要擁有慈銘體檢報告,即可查看自己是否可以用更優惠的價格購買此產品。如果健康狀況良好,可以直接以更優惠的價格在線購買最高100萬元基本保額的重疾險。以30歲男性,選擇基本保額50萬元,保到70歲,繳費20年為例:
保險定價參考因素
保險公司想為一份保險定價,需要參考各方面的因素。總的來說,保險的價格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年齡越大,保障時間越長,保費越貴
保險的定價遵循大數法則。大數法則是指每一個年齡層的人都會有對應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那么保險的原理,就是一堆人湊一堆錢,誰出事就把錢給誰,用這種方法來分攤大數中確定的風險。
以重疾險為例,定價的關鍵依據,就是各年齡層重疾發病的概率。比如30歲的男性,他的發病率為0.09%,也就是說每1萬名30歲男性里,會有9個人得重疾,若給這9個人分別賠100萬元保額,則純理賠成本是900萬元,平攤到每個人的身上就是900萬元/1萬人=900元。如果是85歲的男性,他的發病率是8.92%,也就是說每1萬名85歲男性里,會有892個人得重疾,如果每人賠付100萬元,賠付總額就是8.92億元;平攤給1萬人,每個人的純保障成本就是8.92億元/1萬人=89200元。
可見,年齡越大,保險公司賠付的成本就越高。所以,一款產品保障年限越長,我們需要為此付出的保費就越貴。為此,終身重疾險的價格要比定期重疾險高出數倍。
2.保障責任越多,保費越貴
每一項保險責任都需要保險公司付出相應的賠付成本,如果某款保險產品設置了比同類產品更好的保障責任,那么在保費方面就會有所體現。
以重疾險為例,多重賠付的比單次賠付的貴,保額會增長的比不會增長的貴,賠付不分組的比分組的貴。
返還保費作為一項保險責任,它的成本也會被算入保費里。比起消費型的保險,返還型產品的純保費部分多了一份儲蓄保費,這就是返還型產品比消費型產品貴的原因之一。
3.人力、宣傳成本越高,保費越貴
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涉及辦公成本、宣傳費用、渠道費用、人力成本等。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服務于客戶的運營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在向你收取的保費上。
不同公司運營成本不同,比如一些分支機構多、組織架構龐大的保險公司,每年需要投入的運營成本是非常高的;而有一些以線上產品為主導的保險公司,線下分支機構很少,成本上的壓力就會低很多。所以,運營成本也會影響保險產品的定價。
4.預定利率越低,保費越貴
保險公司收上來的保費并不是放著不動的,而是會拿去進行各種投資,獲取收益。所謂的“預定利率”,就是指保險公司定價時,會對投資收益進行預測,從而假設出一個保單的每年收益率。
假如我們買某款保險產品的風險成本是1030元,但保險公司預測自己投資的收益率能有3%,那么實際上只需要向我們收取1000元保費就夠了。這3%,就是保險公司對這款產品的預定利率。
也就是說,預定利率越高,保費就越低。目前市場上大部分保險公司采用3.5%的預定利率,但還有一部分保險公司采用更低的預定利率。所以,有的產品預定利率高,有的產品預定利率低,這就造成了保險產品的價格差異。
5.預留利潤越高,保費越貴
商業保險公司的經營目標是盈利,不同的保險公司會有不同的銷售策略,有的傾向于高價高利,有的傾向于薄利多銷。所以,它們的產品設計和定價就會有不同的思路。
比如,近幾年一些成立不久的年輕保險公司,由于沒有歷史包袱和負債,它們有條件降低預留利潤以擴大市場份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反映在保險定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