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璐
在重慶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那就是抗日戰爭時期。作為戰時首都,重慶在抗日戰爭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重慶人民團結一心,為贏得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塔上“跳出來”的強大空軍
你見過跳傘嗎?在你的印象里,跳傘是什么樣子的?
從翱翔在天空的飛機上一躍而下,打開背在身上的降落傘,耳邊是呼呼的風聲,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美麗風景,就這樣滑翔在空中,隨著氣流緩緩降落在地面上,想想看,這是不是一種奇妙的體驗?
不過,在七十多年前,當跳傘這種新奇活動剛剛進入我們國家的時候,你一定猜不到它是什么樣子的——從高高的塔樓上跳傘,你聽說過嗎?
這事得從抗日戰爭說起。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為了打擊遷到重慶的國民政府,日軍派出了大量空軍襲擊這座山城。當時,中國的空軍力量非常弱小,不僅飛機老化陳舊,數量也遠遠不如敵人。日本能夠打仗的飛機大約有2300架,而中國能夠打仗的飛機只有223架——連日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雖然中國飛行員個個不怕死,常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與日本飛機展開搏斗,可是我們的飛機數量畢竟差得太多,在敵強我弱公的情況下,許多年輕的空軍戰士都犧牲在戰場上。
日本飛機的狂轟濫炸,并沒有壓垮中國人,反而激起了中國軍民的反抗。為了培養飛行員,加強空軍的戰斗力,1941年4月4日,中國滑翔總會在重慶成立了。雖然當時重慶的老百姓連肚子都填不飽,但為了支持抗戰,大家還是紛紛響應捐款。1942年4月4日,亞洲第一座跳傘塔在中國重慶大田灣建成了。
這座跳傘塔是抗日戰爭時期高度最大、設備最好的跳傘塔,主要是為了訓練飛行員而建造的。它有40米高,上面安著三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與降落傘一樣大小的鐵圈。訓練的時候,人們先利用機器將鐵圈放下,把展開的降落傘掛在鐵圈上,然后再把鐵圈和降落傘拉到與塔頂等高的空中,最后釋放降落傘。雖然看上去有點兒簡單,但在七十多年前,這已經相當“高科技”啦!跳傘塔建成后,不少市民興致勃勃地來參與體驗,其中最小的只有4歲,最大的已經有72歲高齡了。
如今,這座亞洲最早的跳傘塔依然聳立在重慶大田灣體育場中。它不僅僅是一座跳傘塔,也是那段歷史的真實見證物。
‘江姐”的遺書
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城市之路”展廳里陳列著這樣一件文物——“江姐”的遺書。曾經有一本小說《紅巖》引起了全國轟動,小說主人公“江姐”的原型叫作江竹筠(yún),她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后來因為叛徒的出賣而不幸被捕,敵人把她關押在重慶的渣滓洞監獄。在獄中,她經受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酷刑,但她絲毫沒有屈服,被難友們稱贊是“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
雖然被關在充滿黑暗、恐怖的監獄中,“江姐”卻時刻思念著兒子。她用筷子磨成竹簽當筆,用棉花灰調成墨水,不顧滿身傷痛,寫下了這封遺書。在遺書中,她囑咐家人要培養孩子樹立遠大理想,為建設祖國而獻身,字里行間飽含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關愛和希望。1949年11月14日,“江姐”在重慶英勇就義,犧牲時年僅29歲。
被面縫出的五星紅旗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聽到這首歌,你是不是有一種既驕傲又自豪的感覺?
國旗是國家的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重慶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收藏在今天的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中。
1949年11月30日,山城重慶迎來了解放。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重慶育才學校以及紅巖小學的師生們想出了一個好點子——自己做一面國旗。可是,做紅旗沒有紅布怎么辦?育才學校的老師梁承棟靈機一動,趕忙跑回家拿出了自家的紅色被面。有了布就好辦啦!女教師們一起對著雜志上紅旗的樣子,連夜用被面做出了這面五星紅旗。12月1日,當山城人民擁上街頭歡慶重慶解放時,這面五星紅旗就掛在了抗戰勝利紀功碑上。
五星紅旗從碑上取下后,梁老師將縫在上面的五角星拆下,又重新當被面使用了30多年。1980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得知了這面“國旗”的故事,立即找到了梁老師。梁老師二話沒說,就把這面“國旗”捐給了博物館。他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當年的故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你想知道這面珍貴的五星紅旗是什么樣子的嗎?現在,它就陳列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的二樓展廳里。如果你感興趣的話,歡迎來山城看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