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養老問題中,社會的主要關注對象往往集中在高齡失能老人群體,而在老年群體中占比達80%的2億活力老年人如何更好地生活和消費卻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一批具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老年群體出現,這些“新老年”的出現和快速崛起,或許會改變我們對于老齡化的定義,并通過挖掘他們的消費潛力而探索出全新的消費藍海。
有錢有閑的“新老年”崛起
有研究顯示,我國大多數的老年人享有養老保險,生活較為穩定。與此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具有消費能力的老年群體提供了更多選擇,他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在互聯網時代悄然發生變化。這一“新老年”獨特的群體特征催生出新的消費藍海。
更長的壽命和更多的慢性健康問題
隨著生活質量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從2000年的71.4歲延長至2015年的76.3歲。而隨著老年人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狀況也逐漸進入以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為主的階段。這些被慢性疾病包圍的活力老人或將激發遠程醫療、可穿戴設備、養生保健、陪護護理等服務和產品的需求增長。
更孤獨的靈魂和更多的社交需求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或即將步入老年人行列,對孩子強烈的感情依賴,對大家庭團聚的桑梓情結使得“新老年”群體有著更強烈的孤獨感。據《2017年中國老年人消費習慣白皮書》顯示,70%的老人認為子女在自己的養老過程中不可或缺,68%的老人希望和子女共度時光。而傳統家庭贍養功能的弱化和當下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加劇了老年人群體對網絡社交、娛樂、陪伴和精神慰藉的需求。
更安穩的生活和更高品質的消費需求
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統計,2017年家庭月收入超過4000元的老年人已經超過1.06億人,家庭收入超過萬元的老年人達到1600萬。同時,大多數老年人享有養老保險。有數據顯示,老年人平均每月用于家庭消費的支出占收入的45%,他們在基本的飲食、醫療之外開始進行康養、休閑娛樂等更高層次的消費。
愿意為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而消費,也愿意為更高品質與服務而買單,投資自己的興趣愛好,周游世界擴展視野……隨著經濟的獨立和時間的富余,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更加快樂與充實。
“新老年”消費全面升級
我們常常談論新中產階級的消費升級,現在是時候討論老年人的消費升級了。
支付升級:老年人成為網購新力量
說起網絡購物,大家往往只會想到年輕人群。但隨著老年消費者加入網購大軍,主動迎接消費升級早已不是年輕人的專利。
據京東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老年群體網絡消費額同比提高78.0%;老年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61.8%,高于平臺整體銷售增速。阿里數據則顯示,全國50歲以上的“剁手軍團”已然十分龐大,僅淘寶天貓上就有近3000萬。而在50多歲這一年齡層,平均每人網購消費能力高達5000元/年。老年人日益成長為網購的新興力量。
社交升級:線下行為線上化
對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來說,微信是他們使用智能手機的入口。騰訊發布的2016年微信數據報告顯示,在6.5億月活躍用戶中,55歲以上用戶占1%(6500萬),這些老年用戶日均發送消息次數44次,其中語音占22%。這也是微信首次將老年用戶單獨統計。
老年人比一般人群有著更加強烈的社交需求,同時樂于接受親友的建議,喜歡結伴消費是老年人群的消費行為特征。以拼多多為例,這個迅速從眾多網絡平臺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的新型網購平臺,最早興起于微信小程序中。不同于下載客戶端注冊使用的復雜流程,小程序使用的低門檻和輕便化吸引了一批老年人。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姨們開始每天打卡以獲得購物優惠。
企鵝智庫發布的《拼多多用戶研究報告》給出了拼多多主要用戶的畫像:女性居多,占比達到了70%,同時40歲以上的人群占到了31%。可以說,中老年人在拼多多的世界里雖不能算是主力,也是一支“勁旅”。根據研究報告,很多使用拼多多的用戶之前并沒有網購習慣,將線下購物行為線上化,諸如砍價和集結消費或許是吸引他們的重要原因。從網購到網購拼團,集結消費獲得更加便宜的商品,或許是老年人的另一種社交升級。
旅游升級:老年人出游意愿逐漸提升
從中投顧問的統計數據來看,老年人出行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出行時間長,60歲以上老年人出行多會選擇8至15天中長期旅行,比重占總人群的43%;二是出行頻次高,39%的老人一年出行兩次以上。據國家老齡委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數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比重超過20%,成為僅次于中年旅游市場的第二大旅游市場,旅游已經成為“銀發一族”的重要生活方式。隨著老年人旅游市場的持續增長,預計未來5年內市場將超過7千億元。
如何開拓“新老年”這片巨大的消費藍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年底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預計到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老年人將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那如何開拓“新老年”這片巨大的消費藍海呢?
精準定位細分人群
“新老年”是相同的一群人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些年來,隨著“銀發經濟”概念的提出,有很多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互聯網+”產品出現,但是大多數都無法找到精準的細分市場。因為“老年人”這個詞匯本身就概念模糊,一個疾病纏身的老人和一個愛好單反四處拍照的老人,需求大相徑庭。不同性別、不同地區、不同生活環境的老年人有著不一樣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精準定位細分人群是激發老年人消費的第一步。
做足市場調研,抓住行業痛點
市場上針對老年人開發的智能穿戴設備還問題重重,老年人出行的夕陽旅游團還是飽受詬病,甚至很難在影劇院等文化場所看到面向老年人的電影、節目、展覽。去年年初,阿里出了一則招聘啟事——“年薪40萬,60歲以上,廣場舞KOL(意見領袖)優先”。廣場舞大媽們激動不已,年輕人則不免淚奔,做牛做馬忙一年,都比不上廣場舞大媽。在老年人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阿里的這一舉動便不難理解,希望通過有針對性的研究更加了解老年人市場和他們的消費需求,抓住痛點,開拓市場。
“新老年”的消費需求仍需培育
在文化消費不斷壯大,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思考互聯網和智能科技、文化產業和創意行業能在探索老年消費藍海中扮演什么角色。畢竟,老年人的觀念變了,但還需要鞏固;消費習慣變了,但仍需培育。
(綜合《半月談·內部版》《人民日報》《環球時報》、鳳凰財經、搜狐、“言之有范”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