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令和”出自日本《萬葉集》。日本從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4月30日,日本明仁天皇退位,這是日本時隔200年的首次天皇生前退位: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成為新天皇。始自1989年(平成元年)的平成時代將正式落下帷幕。
日本政府4月1日提前公布新天皇時代年號,氣氛頗為熱鬧,但更值得關注的也許是持續30年的“平成時代”即將落下帷幕。“平成時代”留下了什么?日本民眾如何看待天皇與這個時代?“平成”寓意內外及天地平和,但過去30年對日本而言遠不平靜,從幾場大地震到核泄漏,從少子老齡化加劇到經濟長期低迷,日本經歷了國家發展的低潮期。盡管如此,日本的經濟與社會在這一時期更趨成熟,國際形象提升,多數日本民眾認為“平成”是個“好時代”。“在國民期望和平的強烈意志支撐下,實現了近代首次沒有經歷戰爭的時代”,明仁天皇曾這樣總結。明仁天皇以親民著稱,他在歷史問題上秉持的誠懇反省態度受到各方尊重。當下的日本,社會問題叢生,對“昔日榮光”的懷念情緒日益濃厚,新天皇面臨考驗。
聽日本民眾談“天皇”
明仁天皇生前退位,引起社會震動,日本政府在新天皇即位前公布新年號,也創下先例,這讓不少日本人進一步思考皇室的地位和作用。
一名曾擔任外交官的日本人士對記者談起天皇時,感慨頗多。他說,天皇制度在日本延續上千年,時常出現和現代社會無法相適應的問題。“對于我們這些老一輩人來說,從戰略上看,天皇就像扇子上唯一的釘子,非常重要。對于年輕人來說,天皇卻如同一位明星”,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日本制定新憲法,天皇的地位變得含混。“天皇的職責是籠絡民心,卻沒有實際的權限。為此,包括提前退位以及改革皇室等都是必要的,透明度增加可以緩釋年輕人對皇室的感情,從神化走向真實,產生更自然的感情。”
一位日本媒體的資深記者接受采訪時說,“根據現行憲法,天皇是國民象征的宗旨,我希望新天皇也能和老天皇在位時一樣,繼續發揮作為國家象征的作用。如果加入我個人的想法,那就是希望天皇還能在災害發生等國民面臨苦難的時候,能夠和國民共同分擔悲痛,互相鼓勵。”
這位記者的話代表了很多日本民眾對天皇的觀感。一名40多歲的普通日本女性告訴記者,對于沒有經歷過戰爭的她來說,她只想對退位的天皇說一句“辛苦了!”她對明仁天皇在位期間,面對各種批判,努力讓自己不干政,只是做好一個“象征”而感動和尊敬他,也因他娶了平民做皇后而產生親近感。“也許他并沒有為我們做什么,但看到電視上天皇為退位而舉行的各種活動,看到他一直面帶笑容,我感到高興。能笑對退位,這真是一個好時代。”
親民風格與歷史認知
1989年1月7日,日本天皇裕仁駕崩,56歲的皇太子、現在的明仁天皇即位,定年號為“平成”。此時,距日本二戰戰敗投降已過去43年,日本已發展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這個時間也正是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經濟開始顯著下滑的節點,或者說,在日本經濟繁榮過后,日本開啟了“平成時代”。
明仁天皇是一位“嶄新”的天皇:在權力上,他不能再像父親裕仁那樣參與國政,甚至做對外發動戰爭的旗手。天皇的作用被美國給日本制定的《憲法》限定為“國家象征”。從1989年到現在,明仁天皇及日本皇室的主要工作是“國際親善”活動、出席國家重大祭典和慈善活動等。
明仁天皇也有意讓自己適應新的時代。他是日本第一個對國民發表講話時不再使用“鄭重體”的天皇,顯示出親切、親民的態度。1991年,日本南部長崎縣云仙岳火山持續噴發,數以千計的民眾被迫撤離。明仁天皇夫婦探訪緊急避難中心,屈膝安慰民眾。按照慣例,與天皇對話的人不允許與天皇有眼神交流,更不用說握手等身體接觸了。這一情景讓保守人士嘩然,卻讓日本國民感動。
事實上,日本在經歷了二戰慘敗、美國改造等之后,日本皇室也一度被輿論口誅筆伐,被認為是落后的象征。而皇太子時期的明仁毅然拒絕只能在皇室和華族(貴族)中挑選皇后人選的規定,轉而迎娶民間女子美智子,一下子拉近皇室和民眾的距離。繼明仁天皇之后,他的長子和次子都迎娶了民間女子。
明仁天皇的“膽識”也體現在他的歷史認知上。盡管裕仁天皇曾經贊同并號召日本民眾支持日本對外戰爭,但明仁天皇對日本侵略歷史的態度是“反省”。他即位后,先后出訪東南亞和中國。2005年,明仁天皇回答記者提問時明確地說:“日本自昭和初年至昭和20年(1945年)幾無寧日。希望今后在更多人的努力之下正確繼承有關過去事實的知識,以鑒未來。”
總體上,天皇仍是“虛君”,明仁天皇本人有較強的政治參與意識,并經常在重大場合發言,同時審慎地遵守憲法約束和政治傳統,與各種政治力量保持距離。他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國家服務者”和“國民傾聽者”。有分析稱,無論是政治上的影響力,還是與國民之間的聯系,明仁天皇都比父親做得好。
明仁天皇一共同17位日本首相共過事,而安倍晉三是其中任期最長的一位。日本《現代周刊》雜志揭秘稱,安倍曾多次要求明仁天皇出席紀念二戰戰犯相關的活動及希望天皇表態支持其修憲。但和安倍打算繼承“祖志”不同,明仁天皇不愿重蹈父親的覆轍。
日本一位大學教授對記者說:“日本這個國家不會讓天皇和皇室消失。作為國家團結象征的天皇,盡管不同時代人們期待不同,但日本皇室只要堅持和平與親民路線,就會受到民眾愛戴。”
(摘自《環球時報》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