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關于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根據雙方協議,意大利返還796件(套)中國文物藝術品。
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開創了中意兩國文化遺產合作的新里程,更為國際合作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樹立了新的范例。
這次“回家”的796件(套)文物時間跨度長達5000年,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其中,有古樸渾厚的馬家窯文化紅陶罐、線條流暢的漢代繭形壺、獨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畫精細的清末至民國紫砂壺……可以說器物種類多樣,保存狀況較為完好,總體價值很高。
新石器彩陶為研究新石器時代的社會風貌提供了直接的物質資料,反映了數千年前西北地區的陶器制作工藝與生活場景。漢代、唐代和明代陶俑是了解當時人民物質精神生活的實物見證,承載著古代中原地區民族交流和思想信仰的重要歷史信息。然而這批價值很高文物的“回家”之路卻并不那么順利。從2007年,意大利政府查獲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到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終作出向中方返還796件(套)文物藝術品的判決,歷經10多年的漫長追索。如今,在中意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長期在海外漂泊的796件(套)中國文物即將開啟“回家”的旅程。
近年來,面對中國流失海外文物的復雜狀況,中國有關部門通過雙邊執法合作、外交談判、捐贈返還等多種方式,促成文物返還。圓明園鼠首兔首被法國皮諾家族歸還中國,流落異鄉的青銅“虎鎣”幾經波折終于回歸故土,美國返還361件(套)中國流失文物……一件件承載民族記憶的寶貴遺產相繼回家。
(據經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