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民
本期的技術賞析,原計劃重點分析亨德拉/阿山這對元老級男雙印尼組合,他們剛剛拿到了今年世錦賽的冠軍。然而,在細細看完世錦賽男雙決賽以后,筆者的興趣轉移到了亞軍保木卓朗/小林優吾身上,他們目前是日本隊的第三男雙,世界排名第11位。
如果拋開運氣成分,2019年世錦賽男雙冠軍應該是這對日本選手的。別看他們名氣不大,但是打法中卻透出印尼風格,在決賽中表現出來的競技能力一點不輸印尼選手。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他們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日本隊的第一男雙。這一期賞析重點介紹他們的打法,然后再簡要談談印尼老將阿山/亨德拉的制勝秘籍。
這對日本男雙的主要特點集中于前半場的打法,突出特征是:兩人平快連接很流暢,半場平快對抗時的輕重緩急的節奏合理(這點最難得),在攻守方面分工明確,輪轉有序,絕對攻擊力不強,但善于打節奏變化來增強攻擊威脅性。所以,他們身材不高,但是足夠快和靈,已經具備了成為優秀男雙的競技能力,打法風格與中國隊迥異,與印尼隊酷似。世錦賽決賽面對老世界冠軍亨德拉/阿山,他們敢于針鋒相對,以快制快,在場面上占據優勢。

如比分圖所示,第一局的大部分時間,保木卓朗/ 小林優吾都處于領先狀態(黃色曲線),即便到了最后的關鍵分爭奪,“保林”組合仍然以20比19和23比22兩次率先搶到局點,只可惜在最后關頭連續出現無謂失誤,以23比25輸掉首局,最后以1比2失處屈居亞軍。
眾所周知,印尼男雙的風格是前半場速度很快,封壓很兇,但是印尼的“快”主要體現在個人特長,如蘇卡姆約、亨德拉等。而保林組合的“快”主要體現在兩個人的合力,是配合流暢的結果,更加具有雙打的味道。
如圖1-1所示,保木卓朗在左區發球,印尼隊接發推撥直線。保木卓朗順勢向右側移動,連貫封壓直線(圖1-3),同時下蹲舉拍,準備再封下一拍(圖1-6)。注意圖1-5,在保木卓朗向右側移動封網前直線的同時,小林優吾開始向左側移動,一來為同伴的封壓后撤騰挪空間,二來準備形成半場的雙壓隊形,以便封住對手的對角抽壓線路。如圖1-7所示,保木卓朗再次封壓直線后順勢后撤,自動與左向移動的小林優吾形成雙壓隊形(圖1-9)。巧合的是,就在他們形成雙壓隊形的同時,印尼隊開始變線反擊對角線。這時已經移動到位的小林優吾早就做好了封網準備(圖1-9),一個干脆的正手封殺中路(小林優吾是左手持拍,雙壓隊形的威脅更大)直接得分。

“保林”組合在跑位方面的配合確實到了無縫銜接的地步,因為沒有半點遲疑和浪費,所以總顯得快人一步。
圖2-1顯示,印尼隊在底線進攻,正手殺直線,保木卓朗反手擋對角(圖2-3)。防守時擋網跟進是雙打的常識,也是防守反擊的必要條件。一般情況下,與球呈直線的隊員跟進上網速度最快,最有利于搶到網前高點。然而,“保林”組合并不遵循這一原則。他們是按照固定分工跑位,保木卓朗主網前,小林優吾主底線,所以,保木卓朗在出手瞬間好不猶豫地沖向大對角網前(圖2-5),而小林優吾則非常自覺地向左側平移(圖2-6),自然形成前后隊形,為下一拍進攻做準備。因為保木卓朗的起動速度實在太快,即使跑動路線稍長(大對角線),還是搶到了高于網口的擊球點(圖2-7),并在對手還沒有站好防守位置時便快速出手,正手勾對角,正好打到了對方站位的最大空當(圖2-9)。盡管對手奮力撲救,但是已經回天乏術(圖2-12)。

羽毛球競技的最大魅力在于“靈活性”和“相對性”,并不是說身材越高、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就可以贏得比賽。力量大可以被限制,速度快也可以被限制,日本羽毛球隊近年來快速而全面的崛起,在這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令人耳目一新。
圖3所示,雙方在前半場形成連續的抽壓對抗。印尼的亨德拉在前半場的連續封網技能非常了得,平快球要避開他的封網比較困難,但是保林組合卻自有妙招。圖3-1顯示,印尼隊在中后場高點抽壓中路,小林優吾反抽對角(圖3-3),亨德拉積極封網,反手反抽對角(圖3-5)。此時,印尼隊兩人在中路形成了前后隊形,如果回擊再抽對角,被封網的概率極高。小林優吾非常明智地選擇了正手抽壓直線,有效避開了亨德拉的封網。阿山在后場繼續抽壓直線(圖3-8),小林優吾正手擋直線(圖3-9)。亨德拉繼續封網,搶點推壓直線(圖3-13),然后迅速舉拍做好了下一拍的封網準備(3-14)。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繼續平抽壓回擊,那后果不堪設想。保林組合似乎早有準備,見此情景,非常巧妙地使用了一個高弧度彈拉球,成功避開了亨德拉咄咄逼人的封網(圖3-16)。無奈,阿山只好在底線再次進攻,正手殺直線。小林優吾防守快速擋對角,保木卓朗跟進上網,把球再度高高挑起,從而有效化解了前半場一直被封壓的困難局面。
僅僅看靜止圖片和文字描述,可能感覺不到其中的精妙之處。再換個角度:從圖3-1到圖3-24,雙方一共擊球10次,持續時間7秒,每一拍耗時700毫秒。也就是說,小林優吾能夠在不到1秒的時間內,隨心所欲地完成抽、擋、彈三種技術的轉換,在雙打的快速對抗技術上做到了極致。按照慣性原理,運動員一旦發力,瞬間持續發力是順其自然的、容易的,而在短時間內不斷變化節奏是非常困難的。


圖4的發接發場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保木卓朗在右區發球,亨德拉接發球快撥直線邊線,然后順勢向右橫跨一步,舉拍封直線(圖4-5)。這是亨德拉發接發連貫封網的拿手好戲,應該說亨德拉的連貫速度已經非常快。可是小林優吾的出球更加巧妙,他推出了一個帶弧度的直線球,妙就妙在這個弧度不高不低,剛剛好讓亨德拉的封網夠不著(圖4-6/7)。結果是前者封網夠不著,后者補位又來不及,印尼隊只能眼睜睜看著球落地而無計可施(圖4-9)。
配合默契是“保林”組合的最大特點,除了前半場配合好,攻守環節也不例外。
如圖5-1所示,印尼隊在左側中后場正手抽壓對角,小林優吾反手攔擋直線近網(圖5-3)。按照雙打的一般原則,此時由小林優吾跟進上網最為合理(移動距離最短),但是因為“保主前林主后”的固定分工,在小林優吾出球瞬間和對手擊球之前,保木卓朗就積極向左側網前移動(圖5-4)。因為銜接緊密,盡管跑動的是對角線路程,但是在亨德拉擊球時,保木卓朗已經占據網前有利位置(圖5-6)。因為擊球點較低,保險起見,亨德拉沒有放網,而是挑對角到底線(圖5-7)。小林優吾在底線獲得進攻機會,果斷進攻頭頂殺對角(圖5-9)。亨德拉防守擋對角,被早已站在網前封網的保木卓朗逮個正著(圖5-12),一個干脆的網前撲殺直接得分。



“保林”組合身材不高,絕對力量不突出,因而在進攻環節和其他選手比起來并不占優勢,所以他們選擇了“巧打”路線,以多變來彌補力量方面的不足。
如圖6-1所示,在底線到位的情況下進攻,日本隊(黑衣)多數不起跳,而是用60%左右的力量下壓,一般稱之為“軟壓”,既保持下壓態勢,讓對手無法進攻,又可以試探對方。一旦對手出球有瑕疵,迅速發動第二次、第三次進攻。羽毛球的防守挑球有很多借力的技巧,殺球用力越多,挑球防守反而越到位。所以,“軟壓”球的陷阱在于:因為借力難,容易挑球不到位。圖6就是這一實戰例子。小林優吾頭頂軟壓直線后,對手反手挑對角(圖6-4/5/6)。圖6-7 顯示,挑球明顯不到位。此時,小林優吾才痛下殺手,只見他高高躍起(圖6-9)正手殺對角,球直接釘在了地板上(圖6-12)。


現代羽毛球競技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早已越過了“蠻力”取勝階段,“智取”和“巧勝”必將在未來的制勝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印尼老將亨德拉/阿山,平均年齡已經33歲,很多運動員在這個年齡都選擇退役,可是他們仍然馳騁在競技賽場,而且一直保持高水平,靠的就是“智取”。世界羽聯在2017年推出發球規則的改革后,利用規則在發球技術上動腦筋的運動員并不多,而這對印尼老將則是為數不多的在發球技術上挖掘潛力的聰明人。現在,他們的發球技術更加穩定而多變,今年世錦賽奪冠,發接發幫了他們的大忙。
目前,亨德拉的發球技術的動作一致性非常強,日本隊接發時,多次出現上當受騙導致丟分的現象。對印尼隊來講,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付出極少、收益極大。
如圖7-1所示,亨德拉在右場區發球,小林優吾接發球。從圖7-3的起動姿態看,小林優吾的判斷是亨德拉會發網前球,可是就在他起動瞬間,亨德拉的發球突然變向,球發到了后場(圖7-4),等小林優吾反應過來為時已晚,球明顯已經過頭。小林優吾只能勉強在身體后方擊球(圖7-6),這顯然是有違常規的擊球點,回擊難度很大。實戰中,小林優吾回擊了一個半場球(圖7-9)。隨著一次漂亮的攻封配合,印尼隊不費吹灰之力得到1分。


發球一致性好,意味著無論發網前球還是后場球,動作外形一模一樣,而且質量過硬,對手無法找到破綻。圖8是亨德拉發網前球的過程,整個發球過程滴水不漏,球的飛行弧線貼著網而過。即便對手判斷正確,到擊球瞬間,球已經在網口之下,接發難度大大增加。如果發力,球的飛行弧度向上,容易被封;如果放網,因為發球之人已經牢牢占據網前封網位置,被封撲的風險很大。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實戰中,保木卓朗選擇了發力推(圖8-5)。印尼隊早有準備,站在后側的阿山向左側躍起,頭頂封殺對角(圖8-6/7/8)。日本隊勉強抽擋,印尼隊繼續進攻,正手攔吊對角(圖8-11)。日本隊只好把球高高挑起,至此,印尼隊再次確立了在中后場的進攻優勢(圖8-15)。

目前,男雙打法普遍加強了接發球的兇狠度和威脅性,因而對發球質量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今年的世錦賽男雙決賽,發球環節成了決定勝負的分水嶺。如果說“保林”組合最終輸球,發球技術平庸就是他們的一個致命傷。這個環節一強一弱所體現的差距,就是比賽勝負的歸因。
毫無疑問,羽毛球運動對體能的要求很高,但本質上仍是技戰術主導類項目。印尼這對老將之所以長盛不衰,就是對羽毛球競技能力開發主導方向的最好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