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郎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提出增強黨的自我凈化能力,根本靠強化黨的自我監督和群眾監督。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這就要求審計機關不僅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嚴以律己,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在審計結束之后,審計結果也應依法積極主動地向社會公布,增加審計工作的透明度。以下筆者從找差距、談打算和提建議三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認識。
一、存在差距
(一)審計結果公告的內容和類型不夠豐富,公告的發布渠道比較單一。
近年來,雖然審計結果公告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但是在公告的內容和類型上還不夠全面。表現在財政財務收支審計的結果公告居多,而經濟責任審計、績效審計的公告所占比例較少;在公告內容的展現上也通常是基本情況、發現問題和審計建議,而在被審計單位好的管理方法和實踐經驗上鮮有涉及;在公告的發布渠道上存在局限性,目前審計結果公告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機關網站上發布,訪問量太少,廣大群眾的關注度較低,社會影響不大。
(二)審計結果公告沒有發揮應有的監督效力。
從以往發布的審計結果公告來看,對同一被審計單位審計查出問題存在屢審屢犯的現象。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通常也很重視,但實際整改的效果與其重視程度存在較大偏差。問題整改時間也較長,審計機關對其后續整改結果的公告不足。
(三)對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的控制能力還不夠強。
隨著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近年來發生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事件的數量逐年增加,各級審計機關成為被復議、訴訟對象的現象屢見不鮮。審計機關防范審計風險的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貧乏,審計人員主動防范審計風險的意識不夠強,在廉政紀律面前警惕性還不夠高。
二、下一步打算
(一)擴大審計結果公告的范圍。從以往占據比例較大的財政財務收支、專項審計公告向民眾和社會所關心的經責、績效審計等其他領域擴大公告范圍。在公告內容的語言表述上采用更加通俗的表達方式,易于民眾理解。在發布公告的渠道上要更加多樣化,更多地采用電視、報紙、公眾號的多種方式,擴大公告的閱讀群體和受眾面。
(二)在擴大公告受眾面的同時,將被審計單位實時的整改情況也形成公告進行發布,使審計公告能真正起到有效監督作用。
(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準則》的要求規范操作,強化審計各個實施環節的風險管理;經常組織學習法律法規和審計業務知識,把控好審計質量關;加強審計組的廉政建設,要讓審計“四嚴禁”和“八不準”的要求真正地貫穿審計實施的全過程,約束到每一個審計人員。
三、建議
(一)在審計結果公告方面考慮成立專門的部門負責實施;在所要公告項目的選擇上廣泛征求各審計機關業務部門和社會民眾的意見;在公告發布渠道上要更加靈活多樣化;做好公告后的信息反饋收集工作,后期將被審計單位的整改情況也陸續進行公告,接受社會監督。
(二)在審計風險防控方面,首先要不斷增強自身業務能力和素質,在審計準備階段要做足審計調查,學深學透相關法律法規,在實施階段要扎實取證,準確定性,征求意見時與被審計單位充分交換意見,把好審計質量關;其次在審計日常也要多組織不同形式的廉政教育,讓廉政審計深入人心,貫穿審計工作的全過程。(作者單位:上蔡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