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勇民









最近,羽毛球圈比較熱門的人物非辛德胡莫屬,不僅因為她是羽壇第一女富豪,更因為她終于在巴塞爾世錦賽首奪女單冠軍,摘掉了“收銀員”的別稱。
在本屆世錦賽之前,24歲的辛德胡已經收獲了幾乎所有大賽的銀牌,但卻總是與冠軍擦肩而過,其境遇與李宗偉神似。本屆世錦賽,辛德胡一路高歌猛進,尤其最后的決賽,僅用38分鐘便以兩個21比7橫掃日本的奧原希望,輕松奪金。要知道,兩年前的世錦賽女單決賽,辛德胡與奧原希望鏖戰了110分鐘,最終被更頑強的奧原希望拖垮。
兩年時間,辛德胡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才如愿實現了金牌夢想。在筆者看來,與兩年前相比,辛德胡如今的戰術、技術確實有變化、有新意。
一、辛德胡之最大變化:加強了網前技術的攻擊性
依據筆者早年對辛德胡的觀察,她的底線攻擊力強悍,手腕爆發力好,喜歡出平球,快節奏打法,這些都是她慣有的特點。只是早年的她打球不夠聰明。有特點是好事,但是不分場合、不分條件的使用特點,就會有問題,很多時候是吃力不討好。
從這次世錦賽的表現看,辛德胡的最大變化是加強了網前技術的攻擊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利用手腕爆發力優勢,加強了搓球技術的威脅性;二是合理調控出球弧度,提高了網前推球的威脅性;三是加快了整體連貫速度,出手快、抓下一拍的準備也快。由于網前攻擊性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辛德胡原本側重進攻的打法如魚得水、錦上添花,不僅進攻機會大大增加,而且得分點更多,進攻打法更加全面。以下通過實戰圖例予以分析。
圖1-1所示,辛德胡(黑衣)在左場區以頭頂平高球控制對手底線,戴資穎以正手吊直線回應(圖1-4/5/6)。見此情景,辛德胡迅速上網,反手強力搓球。從圖1-7/8/9可見,辛德胡的搓球力量很大,球快速翻轉的同時居然貼網而過(圖1-10/11/12)。盡管戴資穎的上網速度很快,但是無奈球在網上翻滾,只能等球離開網面以后再挑起,結果球還是觸網而落地,辛德胡搓球直接得分。
如圖2-1所示,辛德胡同樣以頭頂平高球控制對手底線,戴資穎仍然以正手吊直線應對(圖2-4/5/6)。辛德胡快速上網搶得高點(圖2-8),既可以搓放又可以推挑,辛德胡采用了變招,快推大對角。注意圖2-9辛德胡的出球點和戴資穎的位置,這種情況下,如果推球弧度低一點,很容易被對手抓突擊。但辛德胡顯然是有備而來,一方面推球的出手很快(彈擊式推球),使球的飛行速度加快;另一方面,出球弧度恰到好處(技術關鍵),剛好過頭,讓對手欲抓不能(圖2-11/12),只能眼看著球落地。
二、辛德胡的變化之二:整體連續速度提升
除了單一的技術性變化以外,辛德胡打球的整體連貫速度也進一步加快,主要表現在意識準備和調整步法上。
如圖3-1所示,從接發球開始,辛德胡的出球很干脆,沒有任何停頓和拖泥帶水,總是在第一時間快速擊球。圖3-3是她接發球快推對角,由圖3-6顯示,已經給戴資穎增加了足夠的回擊壓力。戴資穎頭頂被動吊直線,辛德胡早有準備,快速正手勾對角(圖3-10/11/12)。戴資穎上網后正手放直線(圖3-13),辛德胡上網后再次快推對角,仍然占據主動。戴資穎的擊球點還是一樣處于被動(圖3-19),只能頭頂軟壓直線。此時,在中半場等待的辛德胡緊接一個快放直線,等待戴資穎處理的又是一個極其被動的網前低點球。
因為網前技術的變化和連貫速度的加快,使得辛德胡在中后場獲得更多的進攻機會,其身材高大、底線攻擊力強的特點得以發揮得淋漓盡致。
當然,進攻機會的獲得與辛德胡充分的抓球準備是密切相關的。如圖4-1所示,辛德胡接發球,正手放直線網前。此時,她并沒有隨前移動抓網前,基本在原地等待(圖4-3),意識上盯著網前,準備上抓底線進攻。結果,戴資穎選擇了反手推挑直線(圖4-6),早有準備的辛德胡以一個快速后撤轉身步法,連接雙腳起跳,正手殺直線(圖4-7/8/9),直接得分。
三、辛德胡決賽完勝,得益于自身變化與對手狀態欠佳
在了解了辛德胡的變化之后,再來分析她與奧原希望的女單決賽。
首先,與兩年前相比,奧原希望本場比賽顯然沒有表現出最佳狀態,主動失誤多得離譜。奧原希望身材矮小,打法是相持多拍型,一旦失誤增加,基本打不出高水平。至于她失誤增加的原因,最大可能是受傷病影響。在現代女單打法以進攻性占主導的形勢下,奧原希望的打法基本上是以消耗身體為代價,勉強維持在高水平陣營,趨勢肯定是越打越困難。所以,這場決賽的懸殊結果,一半原因可以歸結為奧原希望的狀態不佳。
如果從辛德胡的角度分析,一方面她的技術變化肯定會給奧原希望制造更多的困難;另一方面,她運用了特別多的對角線球路,以此克制手短、腿短的奧原希望,可謂是非常“聰明”的戰術。
如圖5-1所示,辛德胡底線正手劈對角,奧原希望疲于奔命,勉強接到球,只能低手放網(圖5-4)。辛德胡快速上網搶高點,反手推直線(圖5-7/8/9),奧原希望剛剛抬起頭,球已經飛到底線,她只能被動掙扎救球,正手軟過直線網前。圖5-11顯示,奧原希望極其被動,已經失去重心。辛德胡緊接一個反手攔對角,球直接落在網前(圖5-14),而奧原希望卻還在底線掙扎。
圖6是類似案例。圖6-1顯示,辛德胡以底線正手對角高球控制底線,導致奧原希望經常處在被動狀態。圖6-4顯示,奧原希望的擊球點較低,很難回擊出高質量高遠球,所以采用了抽壓直線(圖6-4/5/6)。見此情景,辛德胡快速反擊,接力反抽對角,出球弧度較低(圖6-9)。按常規,這種低弧度抽球是比較容易被矮個子運動員攔截和抓突擊的,但是因為是奧原希望抽壓直線,辛德胡接力反抽,球速太快,等奧原希望反應過來,球已經過頭(圖6-9)。奧原希望強行軟壓過網,速度慢、弧度平,早已在中半場做好準備的辛德胡見狀迅速接招,正手抽壓大對角(圖6-12/13)。辛德胡通過頻繁的對角線控制,讓奧原希望在場上的跑動距離擴大到了極致,處在疲于奔命中(圖6-14)。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辛德胡在本屆世錦賽奪冠,既有自身技術進步的原因,也因對手發揮不佳。決賽兩局均只得7分,既不是奧原希望的真實水平,也不代表辛德胡已經具備天下無敵的實力。
四、辛德胡最主要的克星依然是戴資穎
如果單從打法特征分析,目前辛德胡要過戴資穎這關,仍然是非常困難的。
第一,盡管辛德胡的網前快推技術威脅很大,但是戴資穎的底線反擊能力超前,反手反擊和頭頂反擊都很厲害,因而能夠有效化解辛德胡的攻擊性。
如圖7-1所示,辛德胡在左場區網前反手快推對角,球速快、弧度高,圖7-4顯示推球已經明顯過人,戴資穎只能轉身反手回擊。從實戰場面看,戴資穎回擊的反手高球質量很好,基本達到了讓辛德胡無法繼續進攻的效果(圖7-9)。
第二,戴資穎在底線頭頂區還有一個被動吊直線的絕招,且越被動越能吊出好的效果。如圖8-1所示,辛德胡的正手平高球威脅很大。圖8-3顯示,戴資穎的頭頂擊球點已經極端被動,一般人基本就放棄抵抗,然而,戴資穎的與眾不同就體現在這里。眼看被動到不行,她卻完成了頭頂吊直線,在某種程度上還起到了蒙騙對手的效果。圖8-6顯示,辛德胡的起動有頓挫感,稍顯遲疑再上網,明顯被動(圖8-8),勉強挑球,質量受損。戴資穎毫不客氣地發起進攻,正手殺直線直接得分(圖8-15)。
第三,戴資穎的網前技術變化多端,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化解辛德胡的網前攻擊性。
如圖9-1所示,戴資穎在底線頭頂區再一次吊直線(明顯有假動作成分)。圖9-3顯示,辛德胡在判斷上被騙,二次起動上網,導致網前的極端被動狀態(圖9-5)。她低手放網,質量受損嚴重,戴資穎非常輕松地上網、搶點、假動作停頓做出放網姿態,然后突然發力彈擊對角底線。辛德胡完全被欺騙,只能眼巴巴看著球飛過頭頂,落到地板上(圖9-11/12)。
由此可見,辛德胡的實力并未超越戴資穎,只是戴資穎臨場發揮起伏較大,給了辛德胡一次問鼎世錦賽冠軍的機會。下一次辛德胡是否還會有這樣的機會,就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