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有羽






2019年9月10日,中國電商教父馬云在自己55歲的時候選擇退休,瞬間成為了教師節當天最熱的新聞。
相信馬云的電商大行業,讓你我受惠多年。教父退休,大多數情況下,你我也只是一位吃瓜群眾。觸類旁通,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一下想到了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的羽球行業又是怎樣呢?這讓我想到,三年前,也有一位羽毛球裝備的教父級人物——李三銘先生,在他66歲的那一年,也選擇了正式退休。在李先生選擇退出之后,我則有幸可以聽取了他的一些退休總結。
一些《羽毛球》雜志的老讀者可能會記得,在2016年的年終盤點上,我們已經介紹了李三銘先生。李三銘先生是羽球制造業的行尊,可以說是代表了臺灣地區甚至世界,幾乎最高的生產工藝水平,前線品牌的高端型號幾乎都有他代工的身影。在那期盤點上,我說“沒有三爺的代工,大品牌里的高端,中小品牌里的頂級,至少有一半會黯然失色”,也是在那一年,退休后的李先生改變了幾乎貫徹一生的低調作風,開始接觸年輕一輩。正因如此,我才有機會,在隨后的三年中,陸續在上海體博會、廣州某網點與廈門總公司等地方見了好多次面。最終,我根據和李先生接觸和交談的情況,拾取了一些高光片段,總結成“三次突圍”。在這么多年的羽毛球制造業發展中,關于李三銘先生的三次突圍,我個人總結的關鍵詞有三個:“工藝創新”、“國際協助”與“職業取向”。
這一次,我和大家分享三次突圍中的“工藝創新”。
工藝創新之破風
2014年,李三銘創立了Redson辦公室后,申請了一項專利,國內專利號為“ZL201420768466.1”(可降低風阻的羽球拍框)。
2015年,Redson的產品開始往全球銷售,并推出了Shape系列羽毛球拍,網友戲稱為“小酒窩”,因為上面加載的技術是“DimPle酒窩破風”,表面規則的坑洞設計,讓人感覺到黑科技降臨到了羽毛球拍。
2016年,當時我們的年終盤點中提到“最具創新、最黑科技,最吸睛的球拍屬于高神魅劍”。那也是李先生的手筆,麻花框的設計讓人驚呼“球拍界的魔幻現實主義”,麻花框是花名,正式的技術名稱是“異型亮劍”。
有異型,就有原型,而這款球拍的原型則要再往前推七年。當時在2009年,韓國隊更換贊助商。當時贊助商意圖豐富自己的贊助產品,進一步提高球拍的品質,于是找到了李先生,希望能夠合作開發新款球拍。了解訴求之后,李先生當時提出“既然是劍,就該鋒利”,于是設計出了升級型號亮劍10。這款球拍的框體之纖細,截面之鋒利,破風之迅速,可以說是真正無愧于賦予它的“劍”這個意象。時至今日,在十年后的今天,這個系列的球拍仍然屬于該品牌的銷售主力,明星產品當之無愧。
亮劍之后,三爺并沒有在“薄化拍框”上停步,后期為廈門Leung力遠公司代工了一個球拍型號——“天裂Hyper-X5”,以球拍正面薄至5毫米,側面薄至8.5毫米的設計,號稱“至薄之拍”,這么薄的拍框,保磅卻高達30磅,放眼望去,也就只有李先生的CBN公司才敢這么“任性”了。
這個十年,我個人觀察到的羽毛球拍,在設計創新上乏善可陳,但在破風技術上的有幾次突圍。就像汽車,當車速高于每小時80千米的時候,就有將近一半的油耗是用來克服空氣阻力。對揮拍速度十分講究的羽毛球拍,在這一點上自然也不敢怠慢,所以可以理解。如盒式拍框,就像方形汽車一樣,因沒有降阻優勢,所以淪為小眾,逐漸變成懷舊與收藏愛好者的選擇。
三爺的這次突圍,在破風創新上,走了兩條不同的降阻之路,分別是風阻與壓阻。
風阻比較好理解,截面越細,越尖銳或越流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就越小,就像動車車頭,速度等級越高,車頭就越尖一樣。
不好理解的是這個壓阻,也就是Redson Shape酒窩破風的突破點。第一眼看到小酒窩的時候,我就覺得那種設計,與高爾夫球的表面,形神皆似,果不其然,原理確實一致,都是靠規則凹凸表面形成湍流,從而降低前后氣流之間的壓力差,來降低阻力,受篇幅限制。在這里,我們對原理就不展開描述,有興趣的可以選擇上網查詢。
通過了解,我們可以看出原理雖簡單,執行起來卻十分艱難,比如亮劍這么細與尖的拍框,能做好的工廠寥寥無幾,做得不好,就很容易成為斷拍的高危框型。再比如酒窩技術,就跟當年的MP波浪型走線槽一樣,對模具與內壓控制等技術要求十分高,所以目前還沒有廠家能夠抄襲。
關于破風的延伸探討
降低壓阻有兩次嘗試,文中提到的是REDSON的Dimple酒窩破風技術。其實在此之前,還有一次嘗試,是Dunlop鄧祿普公司的Biomimetic AEROSKIN仿鯊魚動力科技,廣告用語:“靈感源于鯊魚表面的皮膚結構,利用獨特的表皮結構和凹凸小顆粒組成的獨特紋理,能有效降低揮拍時空氣形成的阻力達25%。將該科技運用于球拍上,能更輕易的產生揮拍速度,從而擊球更有威力。”,當年黃綜翰退役前簽了這個品牌三年,用的球拍就是這個系列。
至于勝利JS8 JS10上面的“SharkTec”,我認為是后來的事情了。
對于技術說明,不管提到的對流體的作用是“平穩”還是“分流”,鯊魚皮這個概念算是在球拍上面的一種嘗試,并沒有在用戶中吸引很大的注意力。
以上我簡單談了一點“破風”的內容,可能會有人覺得太專業了。其實不然,無論打球水平的高低,大家在面對羽毛球裝備的時候,很容易被琳瑯滿目的宣傳術語所困惑。諸如今天我們提到的“破風”,相信很多羽毛球愛好者在消費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遇到過。希望我的這篇文章和接下來有關這方面的介紹,能夠對大家選擇羽毛球產品有所幫助。(未完待續)
【注】
1,《科普貼,空氣阻力對油耗影響究竟有多大》,搜狐網,2018-9-15。
2,《怎么用流體力學知識來解釋高爾夫球表面設計成凹凸不平的形狀?》,知乎,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