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患乳腺癌中晚期29年,竟能“死里逃生”;丈夫患直腸癌23年,從未復發轉移。十多年前,哈爾濱這對夫妻感動眾人,還曾上過央視,如今他們仍“挺好的”。
有不少中國人以及外國人,都不遠千里來拜訪,只為向他們求教一個問題——該如何戰勝癌癥、延長生命?
尋找病因,向身體真誠“道歉”
79歲的張艷坤老太太臉上連一塊老年斑也沒有,說話清脆響亮,行動迅速利落,退休前是哈爾濱市花園小學一名高級教師。
1990年,她被查出患有中晚期乳腺癌,鎖骨下有轉移病灶,1991年又被發現肝上有轉移瘤。如今,她的“癌齡”已經29歲了,真是個奇跡,誰見了她都不敢相信她得過癌。
老伴楊懷瑞87歲,以前當過大學老師,又在機關當過干部,是高級工程師,喜歡詩詞歌賦,愛講幽默笑話,也會扮小丑逗樂子。
1996年,楊懷瑞被查出患有直腸癌,為防止癌細胞復發轉移,手術時連肛門一并切掉,在腰部開了一個口子進行排泄。至今年,他的“癌齡”有23歲了。
楊懷瑞說:“我年輕時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水果,有便秘的毛病。做工程的時候,又總愛往陰涼的地方坐。到老的時候,癌癥就找上來了”。
說完自己的情況,楊懷瑞又說張艷坤的發病原因:她以前是四大“最”人——剩飯最能吃,睡覺最晚,家里家外干得最多,家里家外操心最多。“老伴伺候老人、照顧孩子,每天一大早起來做飯,卻將剩飯剩菜全都倒進自己的飯盒里,帶到學校當午餐吃。對家人、對學生,她付出太多,身體虧損了,癌癥就趁虛而入了。”
兩位老人先后患癌,他們都詳細分析了病因,并且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正以前不良的生活習慣。
現在,兩位老人每天都鍛煉身體,按時睡覺按時起床,遇到不開心的事,他們就一同去淡化消除它,兩人有時還一起研究中醫藥膳的理論。
互愛與溫情,“癌”也怕“愛”
張艷坤說,除了改正生活中不良習慣,樂觀也是戰勝癌癥的關鍵因素之一。不過,得了癌癥之后,大多數人都樂不起來,還會連累身邊的親人朋友一起變得不快樂。“幸虧楊懷瑞,甚至有時他還讓我覺得,得了癌癥,好處也挺多的。”
1990年,張艷坤接受手術后又進行化療,出現了嚴重毒性反應,周身疼痛,心率衰竭,手指和腳趾的指甲全部變成黑色,不能吃不能睡,不能坐也不能躺,1.67米的身高,體重僅剩80多斤。
“我當時就想,早早走吧,別拖垮這個家!”這個時期,見妻子張艷坤整日整夜不睡覺,楊懷瑞就陪著,三更半夜,他扶著妻子的手“練書法”,“張艷坤,你一定能戰勝癌癥!”“張艷坤,這個家不能沒有你。”寫了一頁又一頁,這些話語激勵著張艷坤。
有病的人都不愿笑,楊懷瑞就扮小丑、玩“變臉”,逗得張艷坤把眼淚都笑了出來;張艷坤有潔癖,見不得家里亂,楊懷瑞就給她寫詩:“多吃多睡傻樂呵,室內凌亂奈我何,茶果藥物不要忘,心寬體健最快活。”
為了讓張艷坤好起來,楊懷瑞基本上每天都為老伴寫詩,那段時間竟寫了一千多首。
張艷坤的感覺是,自己確實生病了,但也同時“戀愛”了,以前兩人各忙各的,楊懷瑞從未這么長時間陪伴過她,也從未讓她欣賞到這么多情意綿綿的詩句,她陶醉了,心花怒放。
漸漸地,加上配合中醫治療,張艷坤慢慢能吃飯、能睡覺,還能進行適度的鍛煉。到1992年年初,她的體重達到140斤,滿面紅光。
1996年,因患直腸癌,楊懷瑞接受大手術后,在床上足足躺了三個月,妻子張艷坤評價老伴說,“那次他的表現就像得了一次大感冒!” 楊懷瑞搶過話:“全靠老伴貼心照顧,但那次我病得要比感冒嚴重多了。”
他們的互愛與溫情,就一直在這個家持續著,“癌”一定是怕“愛”吧,它沒有再打擾這對夫妻。
愛上運動,積極抗癌
最近兩三年,由于上了年紀,楊懷瑞行動有些不方便,否則,他一定會陪妻子張艷坤出去鍛煉,現在只能在家伸伸胳膊動動腿。
張艷坤每天從6點鐘開始鍛煉,一直要持續到中午12點,場地選空氣新鮮、相對安靜的地方,走步、小跑、跳舞、氣功等都是她的鍛煉項目。張艷坤說,以前她不喜歡唱歌,也不喜歡跳舞,現在這些全都是她的“強項”。
“那個時候,我病得很重,在北京住院,老伴很著急。有一天,他看見北京某公園內有一些老人在鍛煉,并且聽說對癌癥患者的恢復很有好處,他就找來筆和紙,逢人就問,走哪兒記哪兒。經過常年鍛煉,我結合自己的感受,對這套操進行了改進。沒想到,很多癌友聽說后,都要跟著我一起練。”張艷坤說,癌友們都管她叫“張老師”,這讓她既喜悅又激動,自從得了癌癥之后,就不得不告別熱愛的講臺,現在,她又走上了另一個講臺,看見癌友受益,她更快樂了。
楊懷瑞和張艷坤都是善于學習的人,當他們病情好轉之后,又都拿起了書本,像《現代中醫腫瘤學》《抗癌中草藥大詞典》等,夫妻倆經常一起研讀,并結合實際,從癌癥患者的飲食、鍛煉、心理等方面進行研究,還從國外搜集先進的抗癌方法,不僅自己受益,他們還告訴周圍的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