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最關鍵的不是金錢和身份,而是你首先要有“自己救自己的勇氣”,其次是要給“醫生和家人救你的信心”。當勇氣和信心同時具備,你還怕什么呢!下面這些名人用實際行動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癌魔”……
33次質子治療,李宗偉抗癌成功!
今年初,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將李宗偉重新回歸球場訓練。5個月前,李宗偉被檢查出患初期鼻咽癌,在醫生建議下他一共接受了33次質子治療,雖然期間過程很辛苦,頸部皮膚也因此變得焦黑,但終于取得了好的治療效果。
“千年老二”李宗偉在羽毛球賽場并不算是一個“勝利者”,盡管技術出色但一直運氣欠佳,從來沒有拿到過世界大賽的冠軍,對陣林丹屢遭敗績。然而這一次,面對同病魔的這場“比賽”,他終于做了一次贏家。這次的贏,將是他這一生最大的資本。
李開復抗癌成功:我求生的意志無比強烈
2013年9月5日,李開復在微博中發布消息,宣布自己罹患濾泡性淋巴癌第四期。2015年6月30日,李開復通過微博和網友分享好消息,透露自己已康復。李開復后來出版了自己抗癌成功的自傳《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學分》。
在書中,李開復這樣講述他的治療過程:不止采用化療和靶向治療,自己還嘗試了多種自然療法。我求生的意志無比強烈。只要有一絲存活下來的希望我絕不放棄。我不得不承認是自己過去沒日沒夜的拼搏,把身體拖進了疾病的深淵。我更清楚地知道會形成這些腫瘤的我的身體環境,它若沒有徹底改變,癌癥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對我展開下一步的攻擊。我漸漸學會和自己的身體相處,順應身體的需求,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調整工作狀態,重新開始。
以健康換取成功是不明智的,也無法持久。李開復選擇了積極的運動和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淋巴系統不像血管配備了心臟動力馬達,它能保持回流暢通的主要原因,就是運動。大病之后,為了補償身體的虧損,李開復給身體的第一項承諾與改變,就是好好睡覺。他也終于戒掉了安眠藥和咖啡,多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凌志軍的抗癌感想:分辨哪些是自己應當接受的
凌志軍是《人民日報》社高級編輯、資深記者和暢銷書作家。2007年2月,他被確診為肺癌腦轉移第四期。2012年3月15日的體檢結果顯示:顱內病灶幾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見新的異常,癌胚抗原指標回歸正常。2012年,他出版了《重生手記》,記載他的康復之路。
凌志軍在《重生手記》中說:1.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堅強,去接受那些應當接受的治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勇氣,去拒絕那些不應當接受的治療。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智慧,去分清楚哪些是應當接受的哪些是不應當接受的。2.不要盲目,你要能分辨哪些醫生值得信任。病人一般有兩種心理:一個是,我不懂醫,不聽醫生聽誰的;另一個就是醫生都是為了錢,不能聽醫生的。其實這兩種心理都有問題。人非圣人,孰能無過?醫生偶爾也會犯錯誤,因此對于醫生的話不能盲從。但是也存在好醫生,醫術、醫德都很高。患者選對醫生對于治療非常有幫助,因為他不僅能有效治病,還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引導患者的康復之路。
凌志軍表示,之所以抗癌成功,與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也有很大關系。進入康復期以后,他沒有選擇臥床休息,而是進行鍛煉來恢復自己的體能,從最初的每天一千米到后來的5公里,循序漸進的鍛煉,他收獲的是健壯的體格。他還喜歡上了攝影,開始發現并捕捉光影世界中的美感,這讓他開始以積極的眼光看待世界和人生。畢淑敏說:“他不但奇跡般地把病治好了,整個人生都上了一個新境界。”
羅家英汪明荃:從明星夫婦到抗癌夫婦
2002年5月,汪明荃檢查出罹患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羅家英在醫院里守護著汪明荃,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給她勇氣和信心。手術的前一個星期,羅家英還鄭重地向汪明荃求婚。病中的汪明荃痛苦地拒絕了。幸虧汪明荃的癌癥屬于早期,病灶切除后,癌細胞沒有擴散,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治療,她可以正常地工作和生活了。沒想到的是,癌魔又纏上了羅家英。
2004年12月,羅家英被檢查出得了肝癌,而且已是三期。2004年12月底,汪明荃陪著羅家英在香港做了肝癌手術。手術很成功,而且幸運的是,癌細胞也沒有發生擴散。這時,汪明荃反過來向羅家英提出了結婚的請求。他流淚答應了汪明荃的結婚要求。這對患難夫妻如今已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15年。
李雪健: 18年抗癌路的4個心得體會
2001年,李雪健參加電視劇《中國軌道》拍攝,動身前他發現鼻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起先沒有在意,最后小疙瘩越來越大,去醫院檢查是鼻咽癌。考慮到手術可能會有失聲的危險,李雪健最終選擇保守治療。如今,18年過去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雪健談到了4點對抗癌癥的心得:
1、聽話 一定聽家人的話。在查出癌癥前期最痛苦的治療階段,妻子于海丹曾經承受著巨大壓力,每天親自下廚,變著花樣給他做好吃的。但當時李雪健什么也不想吃,一次他看到妻子在病房外一個人默默地擦眼淚,如夢初醒,便開始努力咽東西,給自己補充營養。兒子也給他寫信鼓勵他養好身體,李雪健很開心,他表示一定要聽親人的話, 努力活著。
2、感恩的心 心情不好了就想想過去幫助自己的人,那些溫暖的事兒,這樣心里就舒服多了,開始不再抱怨,慢慢地心境變得平和,不跟自己過不去。這樣體內就會一直有股強大的正向的力量去清除癌細胞。
3、積極向上 李雪健在自己患癌不久便發現,沉浸在恐懼中真的于事無補,樂觀一點,積極一點,每天不管多痛苦,把心放開,去看看鮮花香草,接觸一些快樂的人和事,生活也就充滿著色彩,心底就會萌發出很強烈的生存欲望。
4、學會找樂子 沒去拍戲的時候,李雪健就自己找點樂子,去廣場學學太極,伴著二胡來上幾句,和同齡人聊聊天,學學書法,時間長了,也悟出了些心得體會,生活內容開始變得豐富,心情也變得達觀。他還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表示,“那場生病是老天對我的愛。”
納芙拉蒂諾娃:網壇“女金剛”戰勝乳腺癌
網壇傳奇人物納芙拉蒂諾娃,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一位癌癥患者。2010年,她在一次例行X光檢查中被確診為乳腺癌,賽場上被稱為“女金剛”的她在得知這一消息后一度失聲痛哭:“感覺就像是遇上了自己的‘911’。”
但在痛哭過后,納芙拉蒂諾娃選擇了堅強。她接受了乳房腫瘤切除手術,后來一直接受放療來減少癌細胞。“手術是成功的,放療卻很艱苦,它就像吸血鬼一樣一天一天吸走你的能量。”但這些苦沒有白吃,納芙拉蒂諾娃預后良好,如今仍以評論員的身份活躍在網壇。“女金剛”還以自己的經歷去激勵患病的人,幫助他們重拾信心:“在患上乳腺癌之前我并沒有探討過這方面的問題,但現在我想和一些婦女一起分享我的故事,這真的很令人鼓舞。”
格魯夫:抗癌成功取決于心態和意志
英特爾公司前CEO安迪·格魯夫在患癌時選擇了保持良好的心態。他在其自傳《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中講述了自己戰勝前列腺癌的詳細經過。
1994年,安迪·格魯夫被確診患有男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前列腺癌,其死亡率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居各種癌癥的第二位。他以自己研究半導體科學的研究態度和方法,仔細閱讀了很多研究治療前列腺癌的醫學專業論文和書籍。在知識的涉獵中,他了解到“腫瘤總是要長大的。有時它們長得快些,有時會很慢,但長總是要長的。”在比較了各種治療方案后,他最后選擇荷爾蒙加高劑量植入輻射加外部輻射的治療方案,就是把一個個高放射性種子,一頭系著線通過數條空管暫時插入前列腺內。
手術放射治療后,格魯夫進行了體外放療作為補充治療。患癌20余年,格魯夫仍然非常健康,直至2016年3月去世。抗癌成功的他在自傳中忠告病友:“調查、選擇、去治,而且要快。你需要采取主動進攻的態度。消極等待只能更糟。”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不一定能戰勝癌癥,但能打敗癌癥的人都有著一顆堅毅樂觀的心。
里根:患有多種癌癥也無所畏懼
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是個“抗癌壽星”,也是全球總統中的壽星。74歲開始連續2年內遭遇結腸癌、前列腺癌以及皮膚癌等3種癌癥,但他在癌癥面前并無退縮,他相信現代醫學,接受“常規醫學”療法及腫瘤專家良策。里根先后多次手術并使用抗癌藥物,最終活到93歲因老年癡呆癥病逝。其去世前最后一次全身檢查結果顯示其周身均無癌細胞。里根首席健康顧問泰勒·佛蘭克教授在悼念文章《與里根在一起的日子》里寫到,里根總統一直使用生物基因抗癌藥GENE PEPTIDE來識別殘存在體內的癌細胞并剪斷癌基因鏈,使癌細胞凋亡。
曾有腫瘤專家點評這些名人的抗癌歷程都有一個共同點:關于抗癌,所有的吃藥、放療、化療、手術等手段,都只是外界的輔助。真正抗癌主體還是人體本身的免疫系統。維持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發自內心去感受身邊人帶來的溫暖,不埋怨,不怨恨,癌細胞就會有所顧忌,從而遠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