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一個龐大的戰爭機構和一個龐大的軍事工業,
現在要把它們恢復起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共產黨解決了國民黨政府幾十年都未能解決的問題
“國民黨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共產黨在很短時間就徹底解決了”
開國上將陳錫聯,是一位從“紅小鬼”成長起來的人民軍隊高級將領,一直戰斗在軍隊各級領導崗位上。他在戰爭年代的英勇善戰、赫赫戰功早已為大眾所熟知,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新中國的首任重慶市長。
1949年六七月間,第二野戰軍前委在南京召開擴大會議,研究進軍大西南的具體作戰部署和城市接管等問題。會議期間,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找到時任二野第三兵團司令員的陳錫聯談話,鄭重交代:重慶解放后,由你陳錫聯擔任市長、市委第一書記兼軍管會副主任。由于之前從沒有干過地方工作,談話中,陳錫聯講出了自己的顧慮,劉伯承、鄧小平鼓勵他說:“不會可以學,你是兵團司令員,下面還有人嘛。”接管重慶的領導班子,就這樣確定下來。
1949年11月30日,第三兵團部隊解放重慶。幾十年后,陳錫聯還清晰地記得那天的情景。那天下午,他接到下級電報:“重慶今下午解放,敵向西逃,32師明日10時正式舉行入城式。”得知重慶解放,陳錫聯興奮不已,帶著兵團機關當晚就隨部隊進入重慶,并立即展開了接管工作。
12月3日,重慶市軍管會正式成立。成立軍管會的目的,是“為保障全體人民的生命財產,維護社會安寧,確立革命秩序”。軍管會主任由二野副政委張際春擔任,陳錫聯、張霖之任副主任。12月11日,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決定,重慶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陳錫聯擔任市長,曹荻秋擔任副市長。軍管會和人民政府的成立,開始了重慶歷史的新時期。
陳錫聯踏上重慶土地時,他震驚了:
重慶盡管沒有遭到戰火的毀滅性破壞,但國民黨留下的卻是一個爛攤子。無家可歸的難民流浪街頭,散兵游勇趁火打劫,7萬多舊員工等待接收安置,大批學校師生等待救濟與復課,被國民黨破壞的工廠亟待恢復生產,城鄉與內外交流及商業活動陷入停滯狀態,特務四處潛伏進行破壞搗亂,國民黨潰逃時從監獄里放出來的慣匪竊賊也瘋狂作案,大批乞丐在街頭攔路討要,不給即搶。剛解放時的山城,滿目瘡痍,百廢待興。
面對這樣一個嚴峻的社會狀態,軍管會全體成員團結一心,各負其責,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工作,使接管工作迅速展開并有條不紊地進行起來。
陳錫聯等人采取的第一招,是保護資產、清點家底。
重慶解放以后,一切官僚資本、公共資產,已經成為人民國家的財產。因此,軍管會要求所有在機關、企業中供職的員工,必須保護好一切資產、檔案,遵照軍管會及其派出的軍事代表的命令,迅速完成清點、移交工作,不得破壞、浪費、隱瞞和盜賣。同時,對隱藏、轉移官僚資本和公共財物的,號召全市人民積極給予揭發檢舉,協助政府完成接管工作。經各接管委員會清點,共接收機關、工廠、銀行、倉庫、公共工程等大小單位計370余個,接收員工10萬余人,接收的各類物資主要有:黃金l萬余兩、白銀8500兩、銀圓1.48萬余元、美鈔5.02萬余元、食米6700余石、稻谷1.55萬余石、食鹽9.57萬石、各種汽車1800余輛。
陳錫聯等人采取的第二招,是通過宣傳教育群眾,揭穿反動謠言。
重慶解放后,敵人的反動宣傳仍然很囂張,不斷制造謠言,擾亂民心,破壞接管。為此,陳錫聯指示專人每天聽取匯報,分析敵情,掌握動向,研究對策,針鋒相對地打擊敵人。針對敵人的謠言,他組織力量大力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和人民軍隊的宗旨。同時,又用實際行動回擊敵人,澄清真相,教育人民。
陳錫聯等人采取的第三招,是治理社會秩序,改造大批乞丐。
剛解放時,重慶全市流落街頭的乞丐有1000多人。白天,三五成群的乞丐見到穿著好一點兒的人就攔路要錢,見到汽車過來,就往路上一躺,不給錢就耍無賴;晚上則結伙偷盜、搶劫。他們既是舊社會的受害者,同時又擾亂社會,影響治安,必須迅速加以治理、取締。陳錫聯等對乞丐采取了收容教育的辦法,通過改造,使他們重做新人。
為教育那些被收容的乞丐,陳錫聯親自向他們說明政策,感化他們的思想。他指示給乞丐們理發、洗澡、換新衣服、檢查身體、治療疾病、組織學習、參加生產勞動,在政治上給予他們做人的權利。他還發現:有不少乞丐都是中學生、大學生,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他們就業無門,生活無著,流離失所,最終淪為乞丐。因此,陳錫聯認為,改造乞丐可以“變廢為寶”。教育學習與新舊社會對比,成功激發了乞丐們做人的信念,許多人決心棄邪歸正,做自食其力的新人。那時,中央決定修建成渝鐵路,陳錫聯等就把他們組織起來修鐵路,并按勞定酬,給他們發工資。后來,陳錫聯到工地去看望他們時,他們都激動不已,有的人甚至跪下來說:“感謝陳市長,感謝陳青天!”他們告訴陳錫聯:自己平生第一次領到了錢,買了新衣服穿,有了飯吃,有了工作。
許多乞丐經過教育,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走上工作、生產崗位,成為新社會的勞動人才。正如陳錫聯所說:“國民黨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共產黨在很短時間就徹底解決了。”
“現在天亮了,我們碼頭工人翻身做了主人”
重慶依山傍水,船運發達,沿江碼頭多,碼頭工人多,人力車夫也多。解放前,封建把頭和偽工會控制著碼頭,他們把碼頭工人當作牛馬,任意打罵,肆意盤剝,敲詐勒索。碼頭工人受盡剝削和壓迫,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接管重慶后,為了維護碼頭工人的利益,建立碼頭正常秩序,軍管會一方面派出部隊維護碼頭秩序,另一方面采取專政措施,把民憤極大的封建把頭抓起來,召開公審大會,判刑勞動改造。在碼頭工人代表集會上,工人們勇敢地站起來,爭相控訴封建把頭和偽工會的罪惡。
陳錫聯在會上發表講話:“城里百萬市民的生活必需品,都要通過碼頭進來,而城里的工業生產品,又必須經過碼頭輸送出去。碼頭是城鄉互助、內外交流必須經過的橋梁,因此,碼頭工人的勞動和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過去,國民黨殘余匪幫和偽工會少數惡霸特務分子,對工人進行種種剝削壓迫,碼頭制度極不合理,碼頭秩序混亂,不單使我們碼頭工人弟兄的生活困難,而且阻礙了城鄉物資交流。現在天亮了,我們碼頭工人翻身做了主人。我們要團結起來,組織自己的工會,建立新的碼頭秩序與碼頭制度。”
在市總工會籌委會的領導下,碼頭工人和人力車夫很快便組織起來,分別成立了勞動工會,自己管理自己。工人們有了自己的組織,有了困難靠組織,生活上有了保障,社會地位提高了,勞動勁頭也足了,碼頭秩序很快改觀。
剛解放時的重慶,市容既臟又亂,污水橫流,垃圾成山,臭氣熏天,蒼蠅成群,老鼠成災。軍管會和市政府下決心進行治理。陳錫聯等找來重慶市政建設工程圖紙,請技術人員和老工人一起研究治理方案;組織工人疏通管道,搬運垃圾;發動市民清掃街道,整頓市容。這樣,用開展群眾性衛生運動的方法,很快解決了臟亂問題,重慶市容展現出新的面貌。在解決臟亂問題的同時,又解決了一批工人的就業問題,組成了從事城市環境衛生工作的工人隊伍。
當時,重慶大小工廠很多,要盡快恢復和發展生產,首先要妥善解決勞資關系問題。解放后,工人階級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由被壓迫者變為新中國的領導階級,廣大工人強烈要求合理解決勞資關系,充分體現工人階級的地位和利益。這方面的工作政策性很強,需要兼顧國家利益和勞資雙方的利益。因此,處理好這項工作花費的時間最長,精力最大。
陳錫聯委托張霖之、曹荻秋主要負責這方面的工作。在陳錫聯的全力支持下,二人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和深入細致的工作,制定了正確的政策,有效地解決了勞資關系問題,使工廠的生產很快走上新的軌道。
“‘小鋼炮’開始開炮了”
剛解放時的重慶,社情極為復雜。各種游雜武裝名目繁多,散兵游勇約有1萬多人。從上海、南京、武漢逃來的匪特以及國民黨潰逃前留下潛伏的敵特,如國民黨中統局、軍統局的特務,“三青團”“中國青年黨”“民主社會黨”等反動黨團的頑固分子,數量也不少。這些反動分子瘋狂進行搶劫、殺人、偷盜、放火等破壞活動,還向軍管會的領導同志、民主進步人士、工商界頭面人物寄恐嚇信,威脅其人身安全。陳錫聯不但收到過恐嚇信,還挨過兩次黑槍。
面對敵特分子的猖狂活動,陳錫聯決定進行一次嚴厲的鎮壓。他和時任重慶警備司令的尤太忠、公安局長劉明輝等開會決定在全市進行大搜捕,并確定了兩條搜捕的方針:一條是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另一條是快抓、快審、快處理。當時,公安部門已經掌握的反動分子有六七百人,就確定先把這些人抓起來,通過審問,把那些藏在背后的敵特分子挖出來,爭取一網打盡。
1950年1月18日,行動開始。早晨6時半,全市緊急戒嚴。警備部隊及公安人員1萬多人統一行動,封鎖了大街小巷,控制了交通要道,開始了第一次全城大搜捕。
敵特分子根本沒想到陳錫聯會來這一手,頓時驚惶失措,紛紛將暗藏的槍支、彈藥、電臺等軍用物資丟棄,不少人還主動到軍管會繳槍自首、交代罪行。當時的《新華日報》報道了這次行動的情況:在緊急戒嚴期間,全市秩序良好,人們的心情,與國民黨統治時期實行戒嚴時截然不同,許多住戶開著大門,男女老少站在門口相互談笑,慶幸著匪徒們的就擒。在臨江門,當公安人員和警備部隊押著一群匪徒走過大街時,兩旁的碼頭工人及市民們,都擠在家門口拍手叫好,并紛紛相語:他們(指匪徒)橫行了幾年,今天算是走到末路了。
這次行動按原定方案準備抓六七百人,但是由于許多市民爭相檢舉以及被抓的人主動揭發,最后一共抓了1200多名特務和各類破壞分子。至中午12時許,第一次大搜捕勝利結束。下午,陳錫聯趕到廣播電臺,向全市發表廣播講話:
市人民政府為了鞏固革命的勝利,保護人民的安全,使全體人民各安其樂,逐步恢復與發展生產,此事于建設人民的新重慶,本市治安機關對于繼續做惡或尚不知悔悟的國民黨匪幫特務破壞分子不得不加以逮捕。這一適合適宜的重大措施,是完全必要的、正確的,是符合于全體人民的利益的,必能獲得廣大人民的擁護……
陳錫聯講完話后,宣布戒嚴解除。商店、茶館、電影院、戲院很快開門正常營業,市民生活也恢復正常。這時,那些漏網的、隱藏在幕后的敵特分子,以為沒有事了,又冒出來活動。陳錫聯等根據掌握和被抓特務檢舉的線索,于當天晚上,出其不意,又發動了第二次大搜捕,抓捕了100多個罪大惡極的特務頭子。
經過兩次大搜捕,反動特務分子基本肅清,敵人的囂張氣焰受到了沉重打擊。人民群眾拍手稱快,生產、生活秩序日趨正常,人心也日益安定。當時,潛藏的敵特紛紛叫苦:“‘小鋼炮’開始開炮了!”(陳錫聯因勇猛善戰,紅軍時期就有“小鋼炮”的稱號)
“你這個領兵打仗的人,管城市也蠻不錯嘛”
1950年1月23日,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隆重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并決定由陳錫聯任主席,曹荻秋、胡子昂、何魯為副主席。
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及協商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接管工作勝利結束,開始了重慶全面恢復與發展的新階段。在此過程中,陳錫聯大膽團結、教育、改造和使用舊社會遺留人員,留下了一段佳話。
據陳錫聯回憶:“無論是在接管時期,還是在恢復與全面管理時期,我們在重慶工作的干部數量很少,大概是在同等城市中最少的。干部少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西南的戰爭還沒有結束,前方仍在打仗,不可能抽調大批干部留在地方;另一方面,主要考慮留的人多,自身負擔重,不利于恢復生產的發展。”
干部少,沒經驗,工作任務重,怎么辦?陳錫聯從實踐中認識到,團結、教育、改造、使用舊人員——舊公務人員、舊工程技術人員、舊知識分子,是一個好辦法。他認為,這些人過去為舊社會服務,通過教育改造,使他們脫胎換骨,轉變立場,同樣可以為新社會服務。
對舊人員的教育改造,陳錫聯也有一套:“主要是對他們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理論、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基礎知識、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時事政策的教育,使之逐漸樹立新思想,增加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改造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在教育改造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技術專長,引導、調動其積極性,自覺地為建設新社會貢獻力量。”
舊人員得到重視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很高,尤其在解決重慶的下水道問題上出了大力。
在修建下水道工程中,舊工程技術人員感恩于人民政府的信任和重用,對人民政府想山城人民之所想、解山城人民之所難欽佩不已,主動找來圖紙資料,精心設計測量,認真組織施工,和工人們吃住在一起,勞動在一起,不長時間就把下水道全部修通了,解決了國民黨政府幾十年未能解決的問題。
當年,重慶的全面恢復與發展,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進行的。困難之所在,正如鄧小平所言:“以重慶言,這里有一個龐大的戰爭機構和一個龐大的軍事工業,國民黨在撤退時還來了一個嚴重的破壞,而以動力的損失為最大,現在要把它們恢復起來,改變成為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和平工業或改變成為切合實際的國防工業,當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陳錫聯的努力下,鄧小平眼中“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開了一個好頭,“和平工業”“國防工業”開始起步。
1950年6月,陳錫聯奉政務院總理周恩來之令赴京匯報工作。在京期間,聽取匯報的,除周恩來外,主要是民主黨派的知名人士。聽完匯報,這些民主人士對重慶的工作很滿意,由衷地說:“你這個領兵打仗的人,管城市也蠻不錯嘛。”
1950年10月中旬,陳錫聯離開重慶赴京,接受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的任務,就此離開了主政近一年的重慶。
(責編/袁棟梁 責校/陳小婷 來源/《新中國首任重慶市長陳錫聯主政重慶的故事》,蘇振蘭、劉紅峰/文,人民網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