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計
很多人抱怨說自己工作時間長加班多,為什么獲得的薪酬還那么少。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職場上的游戲規則:職場上升的本質是一個不斷把初級資源轉化成高級資源的過程。人們獲得的回報,絕不應該以時間來計量。
如果把我們漫長幾十年的職場生涯比作一場競技游戲,那么大部分普通人在大學畢業的初始階段,時間和精力就是最初級,也是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往后的人生,實質上比拼的就是你怎么利用這些初級資源。
怎么利用資源,體現的是人們對自己人生的戰略思考。越早懂得用初級資源換取高級資源,就越早能上升到新的層次。人與人的第一次差別,就體現在初級資源(時間)向中級資源(技能)的轉化過程中。
對于工作技能的磨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精益求精,我們大多數人的專業功夫,或多或少都是摻雜了水分的。
這其中有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原因。比如有的人就是懶,不愿意精進自己的工作技能。“我不想學,現在的工資挺好,又不累,干嗎費勁去和別人爭個頭破血流。”這樣想的大有人在。
除了個人原因,當然還有公司、平臺甚至行業的制約因素存在。比如在一個發展前景受限的行業,或者公司給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只能讓你停留在行業60分的水平。像過去幾年很多被互聯網沖擊嚴重的傳統行業,因為行業知識結構沒有跟上時代的變化,導致“舊知識不能用,新知識學不會”的斷層現象出現。許多化工、運輸、快消、營銷甚至IT行業,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越是龐大的企業,轉型越困難。
如今的職場,并不是你花時間越多,加班越多,就理應拿到更高的薪酬(加班費不算)。而是你的知識和技能更專業先進,更符合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才有可能拿到超過行業平均水準的酬勞。這和你的辛勞程度有關,但并不是完全正相關。
資源轉化的第二層,是專業技能向社會資源轉化的階段。如何把自己的專業才能販賣給社會上更需要它的人或組織,從而獲得等價交換的籌碼,進而開始編織自己的社會資源關系網?這是該階段的核心問題。此刻你的身價不再只是技能,而是你背后所攜帶的社會資源的總和。
很多人都曾跟我抱怨,說自己老板啥事兒不干,每天在辦公室打電話聊天就行,可他繳的稅都比自己工資高。我年輕的時候也這樣想過,直到有一次我無意間聽見老板打電話,才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
當時門開著,我隱約聽到老板在電話里講的事情,是最近公司的一個大客戶項目。這個項目在前期準備工作中遇到了供應商資源不到位的問題,導致工期被延長,客戶來投訴。結果我老板一個電話直接打給供應商公司的頭兒,三兩句話就讓對方答應盡全力配合。可以說,沒有這個關鍵的電話,這個價值幾千萬的項目不可能進行得如此順利。
現在回過頭來看,表面上一個簡簡單單的電話不過5分鐘,可這背后卻是我老板幾十年的社會資源積累。
如何用專業技能編織自己的社會資源網?兩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你要盡量加入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的工作,并在其中發揮作用。比如重大項目的競標、核心客戶的拓展、關鍵技術的研發等。你的所作所為會被周圍的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個人名聲會建立起來。
誰是更有影響力的人?往近了說,你的直屬老板、部門老板、公司大老板;往遠了說,你的客戶、競爭公司的老板、行業的領軍人物、獵頭甚至媒體。套用廣告行業的一個詞來說,這些人都是傳播你名聲的“關鍵節點”。你要去影響那些能夠影響別人的人,把你的專業技能適當展示在這些人面前,讓他們對你產生好感。假以時日,他們有需求的時候自然會來找你。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